当前位置:文化 > 中华文化新闻 > 正文

姜松谈博物馆里的“活色生香”与“巅峰对决”

2017-12-26 18:01:33    东北新闻网  参与评论()人

姜松:博物馆里的活色生香与巅峰对决

[摘要]如果大家参观国外的博物馆,就会发现那里藏了很多中国文物,于是我们就想:这是不是从中国偷来的,抢来的,是不是从圆明园掳掠过来的。大家有这种爱国意识特别好。但是我们在谴责帝国主义掠夺行为的同时,是不是也要静下来想想:我们对待文物古迹是不是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对?是不是没有把我们的文物当作珍宝来对待?我们并没有真正意识到文化古迹背后蕴藏的丰富文化以及它们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要性。我们的经济上去了,我们的文化意识能否跟上?

中国要想成为一个世界大国,离开文化肯定是不行的。文化的冲击力和影响力远远大过军事。所以我们要让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了解更多的博物馆方面的知识,了解博物馆里的藏品,这样就可以让下一代知道什么是最宝贵的。再也不要发生打砸抢事件,把文物给破坏掉;也不要出现有钱就“拆古迹建仿古建筑”的怪异现象。一个国家真正强大,要看它的人文关怀和文化底蕴,能不能让世人尽可能多地感受到这种人文关怀和文化底蕴。这是一个优秀民族的特征和灵魂。

记者:姜老师您好!《博物馆里的活色生香》与《博物馆里的巅峰对决》自出版以来受到读者的喜爱,你认为这两本书是大众图书还是小众图书?

姜松:几年前艺术类图书应该算是小众话题。因为,艺术类图书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那种艺术史专业的图书,这种图书所用的语言,无论是翻译还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写都比较专业比较严肃。除了这种比较高冷的艺术史专业的图书之外,逐渐流行的就是讲述艺术背后故事、八卦的图书。这种图书比较贴近大众,适合更多的人阅读。我想我的书,是针对于广大的艺术爱好者、喜欢博物馆的人和想要去博物馆的大众读者。我的图书与其他专业性艺术类图书相比,更接地气、更容易理解、更口语化。图书的内容,涉及到艺术史的方方面面,还有它的历史背景艺术流派的特点。

记者:请您具体介绍一下您的书是写给哪些读者的!

姜松:我的书针对的读者可能分为三个大的部分吧,第一个部分是喜欢各地旅游的朋友们。他们可以通过书里面介绍的一些关于博物馆的内容,更多的、更深刻的去了解这些博物馆的一些展品的背景故事。如果大家去到欧洲或者美洲,可能会发现越古老的国家,文明古迹保存的状态就越好。实际上我们出国旅游,就是看五样东西:教堂、博物馆、王宫、城堡还有广场,所以呢,我的书里面都包涵这方面的一些知识。第二类呢,就是对博物馆和艺术史比较感兴趣的读者,尤其是家长,我们可以从博物馆热,从最近国内的一些博物馆的特展人气十足,就能看得出这个趋势发展是相当的快的。所以呢,无论中学家长还是小学家长,都想带着孩子在博物馆里接受更多的知识。但是,仅从展品的简单的图示、简单的文字解说或微信的一些简单介绍。并不能够真正的、全方面了解其中知识,相对于小孩子来说,又有一些乏味枯燥。所以这本书呢,是为进到博物馆里面学习更多知识、更多背景的孩子准备的。第三个部分就是针对那些文艺爱好者。这本书将枯燥的历史形象化,并且根据具体的实物来讲述以前发生的一些历史故事。这样就会让人感觉触手可模、比较形象生动。同时,也讲述了很多艺术故事。

记者:《博物馆里的活色生香》与《博物馆里的巅峰对决》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之处?

姜松:首先说一下这两本书的相同点,实际上都有一明一暗两条线。明线就是讲述不同的博物馆里面的产品。暗线就是用一个故事来串联起来这些博物馆的展品。

不同之处,当然就是暗线了,《博物馆里的活色生香》实际上是讲述了两种艺术主题。第一个主题就是说它涉及到宗教,例如天主教的一些传说故事。第二个主题就是讲述法国宫廷内的一些皇家生活,当然也有很多八卦故事在里面。“活色生香”一词也是从这里面引申来的。自文艺复兴以来,艺术的赞助人主要是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教会,另外一部分就是皇家和贵族。所以第一本书,他的暗线就是讲述了两种不同的艺术赞助人。《博物馆里的巅峰对决》,这本书主要选取了五组艺术家。讲述了从文艺复兴早期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到后印象主义的纷争。所以除了讲述一对一对的最顶尖的艺术大师争斗之外,他的暗线,实际上是在帮助大家捋顺西方艺术史的流派风格和发展。简单来说《活色生香》这本书是在讲述艺术家与艺术赞助人这之间的关系,也就是artistandpractice。《巅峰对决》,这这本书是讲述艺术的流派的不同。

记者:当下信息量太大,开始流行关键词方式,如果以关键词来表达,请问《博物馆里的巅峰对决》和《博物馆里的活色生香》的关键词分别是哪些?

姜松:《活色生香》:西方的两大艺术赞助人:教会与皇家;《巅峰对决》:西方艺术流派的产生与发展。

记者:您写“博物馆系列图书”的初衷是什么?

姜松:我开始拍博物馆普及的书目初衷除了我对艺术的爱好,对博物馆的爱好之外,我觉得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全世界所有具有古代文化文明的这些国家,他们都很侧重于保护自己的文化古迹,像意大利、东哥、埃及这些国家。像墨西科、墨西哥这些国家对自己的古迹都是视若珍宝,像美国并没有很长的历史,可是呢,她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哪怕就是几百年或是一百年都不到,都会很好的保存下来。而且在利用这些。相对来说,作为一个古代文明的大国,我们有很多很多的文化遗产。那么保存现状呢?就令人堪忧了。比如说近来有一些名胜古迹,在我们现代化的过程当中,都被拆掉了,从新建成了仿古建筑。如果大家去到国外的博物馆,就会发现博物馆里究竟藏了多少中国的文物。随之而来,就想他是不是偷的,是不是抢的,是不是圆明园掳掠来的。我觉得大家有这种爱国意识特别好。那你知道我们这些国宝,在历史的长河中并没有真正被我们保护下来。最有名的一个例子就是敦煌。我们在谴责帝国主义的这种掠夺的行为同时,是不是要静下来,用一面镜子,照一照自己,明见一下。我们在历史上是不是有些做的不对的地方,有一些做的不够的地方。是不是我们并没有把这些当成珍宝来对待。我们并没有真正的意识到文化古迹背后蕴藏的这么丰富的文化。在一个国家发展的时候,经济上去了,那么我们文化是否跟上了,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中国要想成为一个世界大国,离开文化肯定是不行的。文化的冲击力和它的影响力远远大过军事,以及经济的方方面面。所以我想如果要是更多的人能够走进博物馆,能够了解更多的博物馆方面的知识,就可以让下一代知道什么是最宝贵的,我们作为中国这个文明古国应该骄傲的地方,再也不要发生以前的打砸抢事件,把文物给破坏掉。也不要有钱就把古迹给拆了,再去建仿古建筑。所以我觉得一个国家真正强大,是要看他人文的关怀和人文的底蕴,是不是能够充分的发挥出来,能不能让大家尽可能多的感受到这种关怀。这也是我义务的去做博物馆推广和博物馆讲解的原始初衷。

记者:请您分享一下您在写作《博物馆里的巅峰对决》和《博物馆里的活色生香》过程中的几个小故事!

姜松:这两本书我在选取素材的时候,主要是着重于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选取大家比较耳熟能详的作品,比如说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还有梵高的一些画作向日葵,还有他的一些自画像。

那么针对那些可能对艺术比较感兴趣,也比较内行的这些读者呢,我又选取了一些比较冷门的作品,比如说谢娜的苏州教堂里面这些地板画。那么还有一些像安格尔和德拉克洛瓦的一些不太受广大的读者、入门者关注的一些冷门作品。

我亲临到西安的主教堂的时候,地板画实际上的震撼力相对来讲比蒙娜丽莎对我的更强悍。因为他除了艺术的水准之外,他的那种含义、那种象征、那种暗喻、那种蕴含的丰富意义,都是简直是太惊人了。所以,在写这一部分的时候呢,我首先要调动这些故事,因为它是这么大的一个工程啊,前后可能是几百年的历史。制作过程是相当的漫长,而且甚至他的地板表现的方法在风格上都有了一些改变。一开始呢,只是用那个黑颜色的线来描画,勾勒出框架、勾勒出她的边框,到了后来就改用不同颜色的石头一块一块的,这个表现阴影,那个表现光影,整个艺术风格都有变化。那当然他这里面有很多的故事,而且还有很多象征意义。西方人认为最美丽的都是特别的抽象,比如说坚毅,比如说忍让,比如说公证。那么这些特别抽象的意义呢,是由什么表达出来,让那些中世纪没有受过教育、不识字的普通的信众能够一眼就能看出他内在的意思。实际上他找了很多的象征手法,比如说公正,就是一个圆圆的球,一个女士一个女神站在球上面。多好的平衡能力,像我们的耍杂技一样,他们当然公正了。比如说,仙人勇敢,那就是穿着盔甲手里拿了一个武器。

我在举个例子,实际上我们中国人最了解西方的艺术家是两位。一位是达芬奇,另外一事梵高。为什么了解梵高,首先他的故事很生动,很动人也很有个性,其次,就是我们曾经出版过他的书籍。还有LV写了一本书叫《渴望生活的life》。咱们这些中文书籍,实际上都是帮助我们能够读懂艺术家和他的艺术品。所以,在写这个梵高这部分,我看了将近七八本中文书还有两本英文书。所以在读相关他的作品的时候,我了解到,现实当中,他没有朋友,他只和一个弟弟关系不错,所以他每画一幅画的时候他才有激情,在做这件事儿的时候都写了大量的书信。大部分是给他弟弟的,也有给他一个妹妹的、还有那些画家朋友。所以他的作品可以说现在对于我们现当今人来说,是特别容易能够读懂的。能够理解他的原创意思,不会被误读,因为我们研究艺术史,第一手材料是相当重要的。我们能够推断出来,大体作者当时的意图。可实际上呢真正的意图是什么样的,我们就不得而知。而梵高的作品真真正正的是我们能够理解他的用意,所以,在这写他的经历的时候,我不光从梵高这个角度来写,因为很多的故事,梵高他发病了以后,都被忘记了都是通过另外一个见证人,也就是高更,来阐述的。

高更的阐述是前后有矛盾的,所以就说我在写梵高的时候,可能立场更站在梵高的位置上来考虑。那么实际上在读完这么多作品以后,我真是被这个人感动了,感觉自己的情绪都在围绕着梵高,我觉得好像就是隔空穿越一样,就跟梵高,成为一个朋友了,那我对他真的特别了解,好像就是遇到一些事,现实当中的一件事儿,如果凡高在这里,他一定会怎么说,怎么做,我是都能够想到这一步,真正真正。就跟他深交了就把他把他的所有的一切都了解了的特别清楚。所以我觉得就是说这种写作对我来说最大的快乐和收获吧,实际上是从新学习。所以我觉得真正的快乐是精神上的快乐。是重新学习、重新领悟,那么之后呢,再把自己的感受拿出来跟大家分享。所以这是我写作过程当中最值得珍惜的一个经历吧。

当然还有一个小的这个愿望就是不希望有硬伤,因为艺术史本身没有像这个理科数学物理的标准答案,艺术是没有标准答案,怎么追一个问题,一个疑惑一个疑点。我希望多了解一点,尽量不要出错误,尤其是那种硬伤。所以我这个哪怕就是写的慢一点。自己去多读一点,那么,这本身的过程,当然也是一个很享受的事情。

记者:听说您把“普及博物馆通识做为一生的追求“,是因为您的个人喜好?或者是因为别的什么?

姜松:其实这个问题刚才我已经回答过了,我是一个很喜欢文艺、艺术的人,对于艺术和背后的故事比较执着,我通过不断地学习,不断的了解,将学到的、领悟到的感触拿出来和大家分享。另一方面我觉得一个国家真正强大,是要看他人文的关怀和人们的底蕴,是不是能够充分的发挥出来,能不能让大家尽可能多的感受到这种关怀,我认为做博物馆推广可以唤醒大家对这方面的认识,这也是我义务的去做博物馆推广和博物馆讲解的原始初衷。

记者:听说您参观过世界上数百个博物馆,博物馆分类很丰富,请问您一般参观哪类博物馆?

姜松:博物馆的分类方法有很多,其中主要的按照博物馆的收藏品的分类。大体上就分为综合考古类博物馆,艺术类博物馆,还有自然历史博物馆,这三大类。

最近出了一本书叫做《谁在收藏中国》。就讲述了很多当时美国的各大博物馆的监管,就在中国通过各种方方面面的手段,来收藏藏品的故事。这意大利呢,他们没有一个像大英博物馆,或者说你们大都会这样的一个大型的博物馆。可是意大利,他所有的文物古迹都保持在原生态里面。像意大利这些,西班牙,葡萄牙,这些教堂还在。他不可能把它拆了以后再单独建博物馆,所以呢,我们说意大利的罗马就是一个露天博物馆,那你每进入一个教堂,他都是不要票的。推开一扇门就有很多震撼的艺术品。所以呢,意大利本身,就是一个很原生态的地方。

所以我的博物馆里面,也包括了很多意大利的教堂,还有一些建筑,所以实际上呢,涵盖的要比普通的博物馆的范围要大一点。

记者:我们应该如何参观一个博物馆?

姜松:我觉得如何参观博物馆,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我只是讲两个自己的这个切身体会吧。第一个就是一定要预习要进入的博物馆,要了解这里面的最主要的展品的信息,那么当然这展品信息,我就用一幅名画来做例子谈下,在参观之前,你要无穷无尽的去挖掘那名画的信息。比如是画的是什么、里面的内容、象征、、作者、技巧、为谁画的、收藏过程、美学方面的内容、独到的地方等等。所以呢,去博物馆之前,第一个问题是预习,要知道这些背景。至于怎么样的预习,我这两本书实际上就是一个例子。不是说是工具书,而是让大家知道我在去博物馆之前我是怎么做的,怎么了解的。除此之外呢,有很多很多的材料有纪录片频道的纪录片,还有这个网站等等。博物馆,官网是了解作品最重要的地方,博物馆官网,现在也有中文版。第二点呢,就是不要急着。一次把这个博物馆看完这是不可能的,因为现在博物馆一般的收藏都有百八十件,不可能是一次看完。所以要设计一个路线,当然博物馆官网里都会帮助设计路线,不过我认为精美的展品博物馆,第一不是跑着看的,第二呢,不是在相机里看的。现场观看,主要是现场感。是你亲眼面对面的去看那件展品的质地它的工艺,它的历史信息等等。相机的取景器跟你在电视里看见没什么大的差别,但我不反对照相,现在的趋势是各大博物馆、国外的大博物馆,都允许你照相,为什么去照相呢,你照的照片儿比我的官网能好?一定没有官网的好,各种各样反光各种干扰。而是我希望你在朋友圈儿里,或者说你在这个社交网站里去帮我们宣传一下。

记者:有关博物馆的图书您肯定还会写下去,读者也期待您的下一部作品,您能提前透露一下下一部作品的主要内容吗?

姜松:我特别想把这个博物馆系列继续写下去,事实上也在这样努力,如果顺利的话,可能达到每年一本的速度吧,目前正在撰写第三本。当然这还要取决于学习的能力和读书的速度。最近,就发现自己读的书不够,可能是针对一个小问题,也希望多读几本书的缘故。慢慢的,我发现东西越写越多,速度越来越慢,也好,我倒不怎么追求速度,主要寻求的是自身的充实和书的完美。其实下一本书的计划,已经有了。因为前两本主要是针对于国外的一些名胜古迹。那么,在回头看看我们身边的这些名胜古迹,中国的名胜古迹,我作为中国人真的特别自豪,我们有特别个丰富的、特别宏大的古迹遗存。我前面说过的意大利,其实我们中国也有一个类似于意大利的地方,就是山西省。山西省所有的古建筑,尤其是晋中京南晋东南都是保存的特别的完好,我们现在说一张宋纸价值千金,那么宋朝留下来的一张纸,现在都是是无价之宝。那可想而知,如果要木结构的建筑能够留下来几百年、一千年的价值,简直是真实的难以想象了。如果你要是去到山西。你就会发现那个地方,到现在为止还有那么多的古建筑,遗存。有唐朝的建筑。最古老的,一千两百多年有辽代金代北宋的建筑,都是特别漂亮。我第三本儿书。名字叫做《博物馆里的东西碰撞》,也就是说西方的一些很著名的一些著作、一些绘画一些锅博物馆里的国宝拿出来跟中国的比较一下。看看我们中国的国宝,在哪方面跟别人的不一样,哪方面是别人没有的,哪方面又是跟别人相似的。通过这种不断的对比,将我们国家优秀的文化呈给我们自己以及国外的朋友,让更多的人喜欢中国,爱上中国。

【作者简介】姜松,1967年生于北京,自小生活在北京大学,受到家庭、邻里的学术影响。中国传媒大学客座教授、中国国家博物馆协会会员。从小喜欢博物馆和艺术史,热爱旅游,博览群书,喜欢研究。至今已游历五大洲近五十个国家,自称可以在全球各主要博物馆内进行现场讲解,把普及博物馆通识、提高大家对艺术品的欣赏视为毕生追求。主要著作有:《博物馆里的活色生香》(2016年)、《博物馆里的巅峰对决》(2017年)。

【图书简介】

《博物馆里的活色生香》:带领读者从大英博物馆、卢浮宫、凡尔赛宫一路看到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从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提香一路看到贝尔尼尼,从神话到宗教,从皇室到豪门,从史料到八卦,通过介绍馆藏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精品及其背后的故事,发现艺术殿堂里那些大咖们的秘密朋友圈,和他们活色生香的故事,可作为博物馆旅游指南,也可作为艺术史入门读物,是一本集艺术欣赏(审美)和历史知识(八卦)为一体的有料又有趣的艺术普及读物。

《博物馆里的巅峰对决》:用讲故事的方式把博物馆之美介绍给大家。本书所选取的角度,是姜松在流连于西方宏伟的古典建筑和琳琅满目的博物馆时常常被触动的,那就是艺术大师们灵魂碰撞与巅峰对决的故事。艺术是传承和创造的过程,每一位大师和他们的名作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一次次的否定、冲突、辩论与竞争中迸发的灵感火花。是“巅峰对决”造就了艺术经典,也推动了艺术的发展演变。愿“巅峰对决”这条路径,能引导您轻松深入博物馆的奇妙世界。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数”说2023中国旅游

23-12-20 09:44:37文旅产业,旅游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