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中华文化新闻 > 正文

晚清时期老外的“国学”情结

2017-11-10 19:23:00    光明日报  参与评论()人

为什么晚清的来华汉学家会如此注重引用经典,附会经典?他们刚到中国,初来乍到,苦于风土人情之不谙,语言文字之隔膜,无论是著述者还是刻书者都急于获得中国知识分子的认同。著书立说,强调中国经典,尤其以扉页语录的方式示人,足以表达自己对中国文化的态度。当然,这期间也表现了西方学者对国学经典深深的认同感。于是无论为自己起名、为书作命名、扉页上刻警句,都会让人感受到他们对中国经典的尊崇和推重。

当然,汉学家因为学术派别宗教派别的不同,对中国经典又有认同程度的差别。比如十九世纪法国汉学在欧洲为翘楚,其中的代表人物熟稔中国国学经典,对其表现出更强的认同感,童文献就是很好的例子。

另外,汉学家之所以能如此熟悉地使用国学经典名句,跟他们的中国老师或者中国助手不无关系。比如威妥玛跟随中文教师应龙田学习汉语14年,并于1861年完成了《论语》的英译本,这也保证了他能准确使用中国经典名句。

(作者:李海英,系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督新教来华传教士汉语研究著述考”阶段性成果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