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新闻 > 正文

千人手持红玫瑰送别“中国之莺”周小燕 (2)

2016-03-11 09:37:49      参与评论()人

方琼回忆,除了必唱的民歌和歌剧,当时她还准备了一首新曲《春江花月夜》。周小燕把作曲家写的一段“啊”的连音,用美声唱法里常用的花腔改造,因为作品和唱法都独树一帜,方琼很快在一众参赛者里脱颖而出。

这次比赛,在方琼的艺术道路上尤为关键,“我从此以后知道了自己的定位,开始沿着这个方向和作曲家合作。”

多年交往,方琼眼里的周先生是对任何事都充满童心,对生活尤为热爱的一个人。方琼甚至在周小燕搬家到复兴中路时,把房子卖了,跟着搬到了她家楼上。

一直到生病住院之前,周小燕还常把方琼叫到自己家里上课。“因为我也当老师了,周先生有时候不好意思,就会说廖昌永都到我家上课了,谁谁谁又来了,我就赶紧说,我也要上课!她就特别高兴。”

除了演唱,周小燕还会为方琼提着装上的建议。方琼擅唱上海老歌,常穿旗袍,周小燕有次看了剧照说,“你这不是唱上海老歌的旗袍,我那才是。”说完开始翻箱倒柜,找出了几件自己的旗袍送给她。周小燕还细心教导方琼穿旗袍的坐姿、走路姿势。她说,“你穿旗袍唱上海老歌还是现代人,还要学1930年代老上海人的优雅姿态,要研究他们的生活。”

周小燕非常享受教学,寒暑假学生回家,总是她“伤感”的时候。有次放假,方琼去她家,周先生十分惆怅,“我失业了。”

自1949年受聘在上音声乐系教学,某种程度上,周小燕就像上音的“精神支柱”。周先生走了一周,方琼明显感觉师生有情绪上的变化,“声乐系每个老师都怅然所失,平时,她也不来上班,但你总归觉得精神上有个寄托。她抽身而去,我们好像就没底了。”

“她是严师,也是慈母”

女高音歌唱家高曼华特意从美国赶回来送别周先生。

1979年,高曼华从北京到上海音乐学院进修,师从周小燕,“那几年我学了很多,不光是艺术,还有做人。”

周小燕给学生上课从来没有时间限制。高曼华的声乐课一般都排在上午最后一课,11点左右开始,但经常上着上着就到了下午2点。同学因此经常调笑她,“我们去食堂打饭,就听你在楼上唱歌,等我们吃完了往回走,你还在楼上吼呢!”

“老师经常没有时间概念,艺术要求没有达到,她就一直要试。”周小燕虽然学西洋唱法出身,但对民族音乐特别注重,因而,学西乐的高曼华在她班上也唱了很多中国歌。如《我爱你中国》,不管在国内还是国外,这都是高曼华频繁演唱的一首歌曲。

周先生在艺术上严格,同时,她也是生活上的慈母。高曼华回忆,她读书时总能得到老师的“特殊待遇”,“我那时非常瘦,老师就经常把我叫到家里加营养,有时别人送她的补品,她也会拿给我叫我补一补。”

两个多月前回国时,高曼华还去医院探望了周小燕,没成想竟是最后一见。当知道高曼华要回上海送周先生,不少旧金山当地的华人都请她一定要转达对周老师的爱。上飞机前,高曼华在机场碰到了一位洛杉矶的音乐界朋友,这位朋友说,洛杉矶当地华人要办周小燕音乐会。

“我能成为周小燕的学生,是我的福气,是我的骄傲。”高曼华说。

录入编辑:王建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