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新闻 > 正文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温州:守城市之魂让活着的历史历久弥新

2016-07-18 18:25:01      参与评论()人

江心屿

深深窄窄、弯弯曲曲的小巷里,时光静谧。红红绿绿、枝叶繁茂的花草与古色古香的门槛窗台相映成趣;干净整洁的店招、午后漫步的行人,白墙黛瓦的古典韵味与现代气息的商业氛围相互交融。

登上鼓楼街谯楼,五代时期的“古谯门”和“古城墙”遗址及元末明初城墙重建的遗迹,仿佛让人听到历史的呼吸声。

温州,一座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2208年行政建制史的城市,在历经近1700年的城市建设后,正以新晋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使命,将山水“斗城”格局的空间形态及“江、屿、山、河、城”浑然一体的独特历史风貌遗存,与深厚的人文底蕴相融合,传承历久弥新的瓯越文化风韵。

千年底蕴孕育古城文化之魂

一座城市,有历史才有底蕴,有文化才有内涵。

温州古属瓯越,亦称东瓯,五六千年前就已有先民在此生息繁衍。这里是中国山水诗的发祥地、瓯越文化开创与传承的核心区,也是延绵千年的“百工之乡”,造纸、造船、丝绸、绣品、漆器等在我国历史上均有较高的地位,中国古代四大发明,至今仍有两项以活态形式存在于温州。

这里也是中国南方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三国伊始至清末,海上贸易带来了多元文化的交融,留下了世界古航标——江心双塔、五马街商圈的老字号、朔门“北埠”历史街区以及众多的中西合璧建筑。

这里亦是以永嘉学派事功思想为文化基因的手工商贸重镇,其倡导的“义利并举、农商并重、经世致用”事功思想,长久影响着温州人的价值观念和城市的发展历史,孕育了如永嘉学派集大成者叶适、经学大师孙诒让、新中国考古学奠基人之一夏鼐等众多影响中国乃至世界文明进程的历史文化名人。

得益于永嘉学派崇实创新和重商文化的基因,温州成为当代中国市场经济的策源地和民营经济的发祥地,形成了独特的温州人精神和温州模式,改革开放后在个体经济、金融机制等方面涌现众多革新创举。

如今的温州历史建筑集中成片,历史风貌较为完整。尤其是东晋时建成的山水“斗城”,是我国古代“天人合一”思维和“象形制器”理念的典型结晶。城内“东庙、西居、南市、北埠、中子城”的形制基本保留,城门、城墙、城基等遗址尚存,街巷名称也大多沿用至今。

遍布全市的国家、省、市、县文物保护单位以及500个各级非遗项目,无不是温州人杰地灵、钟灵毓秀的最佳注脚,也是这座城市血脉中的文化之魂。

让活着的历史在创新中传承

历史文化是城市个性魅力的标志,更是城市生存发展的根基。

从文化自省到文化自觉,再到文化自信、文化自强,一代代温州人深刻坚守着历史文化就是城市灵魂的信念,本着对历史、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保护、传承、创新着温州的历史文脉。

沿着市区解放街一路向北至仓桥街102号,夏鼐故居优雅地伫立着,与周边繁华喧闹的商铺相比,有一份遗世独立的静谧感。

距夏鼐故居不到百米处,是一条专门经营字画、古玩的文物老街——沧河巷。这里,便是另一位中国考古学巨人——郑振铎的纪念馆所在。让两位名人比邻而居,使一地文化在空间上一脉相连,这样的安排在全国都十分罕见。

事实上,除了夏鼐故居和郑振铎纪念馆,近年来还有不少名人故居、博物馆、纪念馆等在温州悄然出现:朱自清纪念馆、南戏博物馆、谢灵运纪念馆、东瓯国历史陈列馆、温州非遗馆等10处专题博物馆的建成,让人漫步在老街时,不经意间就能瞥见某段岁月的印记。其中占地8000多平方米的温州非遗馆是浙江省规模较大的非遗专题馆,灯盏糕、瓯塑、瓯绣、细纹刻纸、黄杨木雕……这些温州众多散落于民间的“宝藏”、承载着瓯越土地千年记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里集中向市民和游客展示。

五马—墨池历史文化街区内,多处清末时期建造的老宅在管线入地、修复古井等工程下,完整还原了百年前的风貌;漫步朔门街区,则有种时间定格的错觉,路边小猫慵懒地晒着太阳,街坊邻里乐此不疲地聊着家长里短,店铺主人沏一壶清茶,捧着书,也不揽客,一种“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意蕴让人沉醉。

经过翻修、整治、保护,如今的历史街巷并未随着光阴交替而日渐没落,反而历久弥新,用它们的风采展现着千年古城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让活着的历史在创新中传承,是温州人的共识。通过科学规划发展,创新城市管理,探索名城保护与城市建设的共赢之路,温州正在谱写现代化生态型滨海城市的新篇章。

录入编辑:洪振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