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正文

于学波:当山林逸气遇见冰雪心境

保存图片 2017-04-19 16:16:25    凤凰文化  参与评论()人
图集详情:

也许是年少时看多日剧的缘故,我从小对外科医生身上儒雅、科学而准确的气息甚是仰慕,若再加些艺术、感性与不羁,配上沟口肇虽无剧烈起伏却又暗潮澎湃的音乐,那真是灼灼其华了。

在认识于学波兄之前,我从未在现实生活中结交过左手柳叶刀、右手执寸翰的人。医者,以国画为寄,雅好古意古韵,擅长古琴书法与古典诗词,这于中医并不鲜见,于西医外科医师却是凤毛麟角。人生识字忧患始,饱读诗书往往容易使人对情感的敏感度飙升,太过蔓缠虬结的心思被蓬勃癫狂的情感裹挟,知识容易成为情的加注和负重,于是很多人只愿意看见自己接受的那部分,失去了必要的视野,然而学波兄却在深谙了肉体的短暂与无常后,于近距离见证生死、救死扶伤的职业中,找到了让精神超拔的家园。

于学波,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医生、军旅画家,上海书画院画师,复旦大学客座教授。别署“三柿草堂”,号于大山人,安徽明光人。2015年复旦大学110周年校庆中,他是唯一入选开个展的艺术家,“坐究四荒——于学波画展”获得海内外美誉。今年4月中下旬,上海理工大学沪江美术馆举办了“丘园养素——于学波画展”,圆满成功。

风华正茂的于学波自小喜绘事,从医后一直以画为寄,师从海上张大卫、舒伯展、萧海春。山水画师法清初名僧石涛,兼有宋人动归于静、清净无为和元人简远潇洒、拙朴率真的特色。他的画作淡墨轻岚,以素为绚。身为游子,滁州女山湖是他魂牵梦绕的原乡。幼时家中老宅门前有三棵柿子树,那是他氤氲不散的乡愁,故取斋号“三柿草堂”。他的6米长卷《女山湖山水》清逸灵动,遗貌取神,尽显禅道心意,令人神思遄飞。当然我更中意他的水墨小品,那些迥异于奇峰叠巘的寻常小景颇有宋元笔意,看似信手拈来,却静恬玄远,秉怀达观。配文亦是滟涟,“闲水行急船,舟子问故乡”“隔水人家远,野草飞芦花”“叶落风不起,山空花自红”“书斋无岁月,日长似小年”,有清绝玄妙之思。

虽相识时学波兄已届中年,但我猜想他年少时是很有效率也很会玩乐的“学霸”,自有一番忙中求闲、闲中求趣、趣中求静的能力,以平常心破执著心,能把命运的大成掌握在自己手中,对于梗滞也能疏解得水到渠成。弥尔顿说:“意识本身可以把地狱造就成天堂,也能把天堂折腾成地狱”,作品是性格的投射,也因此,我能看出学波兄动静结合、敞亮率性却也洞察明镜的性格特色。他的画作没有程式感,充满写意抒情意味。

学波作画,用笔纵肆淋漓,画作整体感觉却十分“平远”,缥缈含蓄,亦禅亦庄,较之高远、深远,更体现出一种虚静之心。设色淡雅,神理气韵,古秀灵通。于简中富繁,微妙萧散,似有隐世超逸之喻,又洋溢着刚猛劲利、戎马倥傯的军旅气质。

知世故而不世故是于学波的可贵之处。他时常据梧暝坐,湛怀息机,感怀不知何世也。认识他是在上海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张伟生的滨江雅集上。晚宴时马尚龙、管继平与我代表东主的写作界友人与李国强、于学波等为代表的医疗界友人坐在了一桌。那顿饭吃得冰火两重天。前半场彼此貌似矜持高冷,实则暗谋契机寻求切入口,后来学波兄首先发动了,擎起酒盅先敬我们,我们再回敬,气氛瞬间点燃……如此数个回合,已粗略知晓对方性情。那顿饭吃得大开大合,也见识了彼此恣意抒怀的秉性。此后经年,又有数次聚叙,皆是酣畅淋漓,学波兄尽显风流蕴藉的医者本色。

他的饮酒风格浩瀚恢宏,与他清雅秀拔的画风交相呼应。据说外科医生大多擅饮,因为他们的压力和胆识都是超标准的,酒若不贪,绝对是解压壮胆、提升灵感的利器。微醺时他或炒一盘酸辣土豆丝,或歌一曲《父老乡亲》,或弹奏一阙古琴曲《酒狂》。情动于衷韵自长,摧枯拉朽中透出空灵自在的山林逸气与冰雪心境,那一刻让人获得了无限自由。

关键词:于学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