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正文

八大山人的艺术及其特色

2017-09-18 15:54:49    闻是书画  参与评论()人

一曰“少”。山人曾自题其作品曰:“予所画山水图,每每得少而足,更如东方生所云:又何廉也。”东方生即东方朔《汉书·东方朔传》:“割之不多,又何廉也。”少,一是所画景物和物象少,二是塑造形象用笔墨少,这在山人的花鸟画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往往一石一树,一花一果,一鱼一鸟,一鸡一鸭,甚至一笔不画,仅盖一方印章,都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独立画面。而物象的造型用笔,则寥寥可数。做到少不难,但是要少而充满,少而厚实,少而得趣,却非易事。程正揆说:“画不难为繁,难于用减。减之力更大于繁,非以境减,减以笔。所谓弄一车兵器,不若寸铁杀人者也。”少,需要充分调动意象语言,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布白、及书法和印章的视觉作用。在这一方面山人的造诣,可以说前无古人。



二曰“圆”,山人在《癸酉山水册》中题道:“昔吴道玄学书于张颠(旭)、贺老(知章),不成,退,画法益工,可知画法兼之书法。”山人僧号期的作品用笔方硬,进入“八大”期以后,逐渐丰厚圆浑,富于变化,这与他同时学习书法、以书法入于画法有关。他书法亦广泛吸收前人成果,功力深厚。绘画中因求其笔墨少,则更需在用笔上下工夫,山人的奥密是书画结合,一笔兼用。愈到晚年,笔法愈益含蓄而圆润。



三曰“水”。即对蘸墨后笔中含水量的控制。明中期以前,画家所用纸张都是“熟纸”。这种纸不洇,落笔不走墨,乾湿浓淡,易于控制,且可层层加染。明中期以后,纸的加工程序减少,谓之“生纸”。在生纸上作画,因洇走墨,用笔难于控制。如徐渭的写意画,往往于墨参胶。山人则充分利用这一纸性特点,“化腐朽为神奇”,将缺点变为优点。通过对笔中含水量的控制,使笔墨表现出更为丰富的变化,产生了在熟纸上所不能达到的特殊艺术效果。如通过水洇,以表现禽鸟羽毛的茸软感,荷花、荷叶的稚嫩枯老,都是前人所不曾有过的。更重要的是,他能通过水量,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情,所以才能达到给人以“墨点无多泪点多”的感受。山人是成功地使用生纸以推动中国水墨写意画发展的第一个功臣。



关键词:八大山人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数”说2023中国旅游

23-12-20 09:44:37文旅产业,旅游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