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正文

昔日的农具成了孩子眼里的“新古董”

2017-11-03 09:04:48  来源: 今日卧龙    参与评论()人

(原标题:[改革·印记]昔日的农具成了孩子眼里的“新古董”)

刚刚过去的国庆长假,带着孩子回农村老家。在他爷爷奶奶漂亮的小二层楼房院子里,有一间储藏室,里面摆满了各式农具。有耕种田地用的犁、耙、镂、锄头;有收割庄稼用的镰刀、?头、架子车;有生火做饭用的风箱,煤球炉子,地锅灶台。

孩子像观赏古代文物一样缠着爷爷,一样一样地让爷爷给他示范这些工具的用法,听爷爷奶奶讲那过去的事情,孩子竟然像听天书一般,觉得新奇,好奇。

以前种地,是二牛一人犁耕法,老家人手少,养不起牛,总是等别人的地犁完了,才请了“大掌鞭”来帮忙,奶奶总是拿出家里最好的食物招待人家。到种麦的季节,我们一家老小七八口人一人一根绳子,拉着镂在田地里摇摇晃晃艰难前行,一天播种不了二亩地。割麦的时候就更惨了,每天早晨四点钟就起床,顶着星星去割麦,一天下来,腰酸腿疼,胳膊、腿上满是一道道麦芒的扎的划痕,被汗水一浸,硬生生地疼。做饭烧的是柴禾,烟熏火燎,又脏又慢,遇到连阴雨天,柴禾潮湿,烧不起火,还要使劲拉风箱鼓风才能燃着火。那一辈人曾满怀希冀:啥时候做饭不冒烟(不烧柴禾),穿衣不用针剜(手工缝制衣服,鞋子),磨面不转圈(不用人工磨面),就是神仙一般的好日子了!

如今,党的惠民政策好了,百姓们真是过上了神仙般的好日子。种田不仅不交税,还发有补贴;商场、超市里各种商品应有尽有,琳琅满目。

耕地、种地、收割,全部机械化,数小时就能完成。收获的果实再不用手提肩挑往家里扛,收购粮食的大车直接开往田间地头,刚刚还在田里挺立的庄稼,转眼间就变成花花绿绿的真金白银大票子。

环境好了,村容美了,民风正了。村村通组组通公路连接四面八方;家家住上了干净整齐的新楼房;太阳能热水器、电磁炉、空调、冰箱、洗衣机、摩托车、电动车、小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村级文化广场里,天天欢声笑语,村民们读书、看报、唱戏、跳广场舞、在健身器材上锻炼身体。

这样的日子,真是吃着甘蔗上楼梯----步步高,节节甜!(图文 无关张晓征)

关键词:农具收藏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数”说2023中国旅游

23-12-20 09:44:37文旅产业,旅游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