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正文

跟张艺谋拍桌子的御用作曲家陈其钢,还有众多厉害的名曲!

2017-11-21 10:00:37    外滩靠谱  参与评论()人

原标题:跟张艺谋拍桌子的御用作曲家陈其钢,还有众多厉害的名曲!



“我没有后代,作品是我留在世界上唯一的遗产了。这也是为什么,我对自己的要求会更加的严格。”

本文经微信公众号火星试验室(ID:sparklelive)授权转载

作曲家陈其钢从家里赶到国家大剧院时,乐团首席正带着成员定音。熟悉的442赫兹标准音高A在排练厅里回响,陈其钢翻着总谱,手心微微出汗,心中隐隐不安。

这是《如戏人生》第一次联排,却中途被他叫停。

“我只能取消作品的首演,不能等,也不能听任何人的意见,不然就没有机会挽回了,会一直错下去。”陈其钢新完成的这首交响变奏曲原定2017年10月18日在国家大剧院首演,随后会跟随乐团进行10天的美国巡演,宣传海报已经贴在了卡耐基音乐厅的门口。

陈其钢从事古典音乐创作四十多年,蜚声海外。而他以更通俗的姿态被中国大众熟知,是因为张艺谋。

2001年,陈其钢受邀为中央芭蕾舞团的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创作音乐, 张艺谋是舞剧总导演。6年后,张艺谋又邀请他担任奥运会音乐总监。此后,又请他创作了电影《金陵十三钗》《山楂树之恋》和《归来》的配乐。

奥运团队里“最固执”的人

10月13日的排练进行了1小时后,陈其钢觉得不对劲。

“声音不和谐。”他试图从打击乐声部寻找原因,先让这六个人做到平衡。换乐器选乐器,音色不满意的调高调低,用哪种木鱼?哪种镲?金属棍打还是木棍打?头打还是尾巴打?他的思路转得飞快,指导乐手拿出大大小小的打击乐,换来换去,终于所有打击乐平衡了。

“然而再和整个乐队配合走一遍,仍然没有调整到我想要的状态。”陈其钢对火星试验室回忆。



他平静地把指挥吕嘉叫到一边,将巡演曲目改成他2015年的作品《乱弹》。后来吕嘉说,陈其钢当时嫌弃的神态,像是在说别人的作品。

第二天,陈其钢受邀前往中央音乐学院讲座,偌大的报告厅座无虚席。“这一辈子从没有这样做过。可能最近这几年的变化让我觉得,我不能再做一件达不到自己标准的事。”他对着眼前的学生解释自己的决定。

2012年,陈其钢的儿子陈雨黎因车祸离开人世,对他影响很大。

“我没有后代,作品是我留在世界上唯一的遗产了。这也是为什么,我对自己的要求会更加的严格。”他告诉火星试验室。

远离应酬和颁奖,陈其钢已经一年多没回在法国的家,那是他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一直工作生活的地方。

大多数时间,这位66岁的老人隐居在躬耕书院。位于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湖山乡黄泥岭村的书院,好似世外桃源,四面环水,从杭州出发,要走4个多小时的山路、土路和水路才能到达。

这给了作曲家一个独立的创作空间,可以心无旁骛,忘记丧子之痛,也忘记市井纷扰。

为了10月29日的小提琴协奏曲《悲喜同源》全球首演,陈其钢从书院回到了北京大望路的家。

他担任奥运会音乐总监时就住在这里,儿子陈雨黎的工作室也在附近。



2007年5月底,陈其钢在北京小住,忙到傍晚才发现手机上有多个未接来电,张艺谋助理打来的。在南三环的酒店碰面后,张艺谋劈头就问,“你对奥运会感兴趣吗”,陈其钢很惊讶,一头雾水。第二天,张艺谋打来电话,说领导要见他,“千万不要模棱两可”。

奥运之前,他对流行音乐很不屑。“写古典音乐的人,要花的工夫太多太长,必须是从小学起;不像写一个流行歌曲,五六十岁想写一个试试都可以,很多流行音乐人甚至都不识谱。”

正是因为对自己专业的珍视,陈其钢曾在发布会上当着张艺谋面发火。两人合作《大红灯笼高高挂》原本很愉快。但到宣传时,投入创作了一年的陈其钢发现“媒体的报道没有音乐,宣传海报上也没有音乐,都在偏重导演,而音乐是舞剧的灵魂”。张艺谋在旁边,笑得有些尴尬。

“那个时候太嫩了。不懂得这就是强势逻辑,谁最有号召力就会放在宣传的主要位置。这没什么错。”回想往事,陈其钢自嘲道。

他当时没料到,有号召力的张艺谋会给他的职业生涯带来斑斓的色彩。

陈其钢应下了奥运会开幕式音乐总监的差事。一方面是对张艺谋的信任,一方面也觉得这是个挑战。

他劝说奥组委把相关工作人员搬到自家小区附近,父子两人和奥运会音乐团队在这里度过了很多不眠之夜。

筹备奥运会开幕式跟搞流行音乐的人接触后,陈其钢才体会到音乐没有等级。“音乐只有好坏,没有高低。只要你是真诚的,只要你说实话,做一个好的歌曲和做一个好的交响乐都是很难的。”



2007年9月陈其钢与奥组委签约

时隔十年,陈其钢仍觉得那段时间对自己很重要,性格、原则都得到了考验。“当这个音乐总监,得罪了很多人,这些关系是不可修复的,到今天仍旧不可修复。”他不在乎,“我就是来创作音乐,做完就走了,关系什么的对我无所谓。”

陈其钢平时很少高声说话,但那期间和张艺谋围绕奥运会音乐的风格、形式一直在争论,甚至拍过桌子。

他的固执在团队中是出了名的。他经常把手插在胸前,眼睛盯着另一侧,默默听着导演和领导们的意见。很多次,张艺谋急到破口大骂,他不做声,也不反驳。谁都劝不动时,只能直接找奥组委的领导。

4个小时的音乐,一万多演员的声道和节奏口令,每一分钟都是陈其钢和团队从头创作而成。

他满怀期待把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理解融入盛事当中,但没完没了地经历修改、汇报,“就像摊煎饼一样,翻过来覆过去”。

比如运动员入场式音乐,险些被更换。“当时非常生气。我们用的是五大洲很有特色的民俗音乐,最后被要求换成雄壮的管弦乐。”

离开幕式还有10多天的时候,导演组决定由明星替代志愿者歌手,演唱陈其钢创作的奥运主题曲《我和你》,陈其钢气得顶撞道,“这是创意最基础的东西,这是原则,怎么能不坚持呢?”

团队成员对张艺谋不断变更创意难免有怨言,陈其钢却能客观地评价,“他要求多,是因为见多识广,他知道我们还能做得更好。”



张艺谋后来也对陈其钢心服口服,“他只讲真话,做实事,绝不会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把开幕式的音乐交给他,我很放心。”

2008年8月8日晚,陈其钢站在主控室里,穿着衬衫和长裤,带着耳麦,一直在听无线系统里的信号。

几位朋友给他发短信,说转播有些问题,陈其钢到楼下的大屏幕前,看到过多解说和画面切换破坏了现场的气氛。“我就去和张艺谋说了,但说完就后悔了,听说他当天回去一晚上没睡着。”

陈其钢睡得很好,“一年的心血,对我来说这个答卷是满意的。”他接受了少数的采访,参加了几场活动,闭幕式结束后就回了法国的家。

此后,陈其钢不再用古典音乐的价值标准来评判流行音乐,做了更多的跨界尝试。8年里,他先后为三部电影制作音乐,每部电影的开头、每一张原声大碟的封面上,他的名字都印在了最醒目的位置。

“你不就是要这些东西吗?我可以做得很棒。”

坐在电视机前观看奥运会开幕式的多数观众,并不知道陈其钢在国际上是个多么响亮的名字。

他的作品《逝去的时光》《五行》《蝶恋花》,每年在世界各地进行近百场演出,甚至成为很多乐团的保留曲目。对在世的音乐家来说,这极少见。

陈其钢获得过2012-2013年影响世界华人大奖,被授勋法国骑士爵位,凭借《归来》的电影配乐获得金马奖、华表奖。



而在知道他的人眼里,陈其钢是高冷的,不喜欢热闹场面,去音乐会选边上的座位,开会坐后排,不出席任何颁奖仪式。

即使面对相熟的朋友,他也很少提及私事。

1993年,荷兰导演Eline Flipse为中央音乐学院77级的佼佼者拍摄纪录片《惊雷》,影片记录了莫五平在异乡挣扎;郭文景在四川的采风,激情满满;谭盾回到故乡湖南,在道观里探寻《道级》中有些走火入魔的吟唱。身在法国的陈其钢则像个平静的讲述者,把属于他的时代故事娓娓道来。“文革”、上山下乡,对音乐创作的困惑和觉醒,宠辱不惊。

“他在影像里过于平静,让人觉得他有些居高临下。”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学生杨临说。

陈其钢从不否认清高是自己的性格,“今天还是这样”。“只不过那个时候觉得自己很不错,现在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是。知道的越少就会自视甚高,知道的越多,就越觉得自己知道的还很少。”

性格和家教,让他对“自我”格外坚持。

陈其钢父亲陈书亮是知名书法家、画家,母亲是钢琴家。人们说他有家传的傲骨,但他认为孤冷的性格与生俱来。小时候,家里来了客人,父母让他叫叔叔阿姨,他会扭过头去,不做声。



1965年陈其钢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学习单簧管

从中央音乐学院附中读完初中,17岁的陈其钢到军营接受改造,之后被分配到浙江乐团担任单簧管乐手,学着作曲和指挥。妻子黎耘是13岁就在一起的同班同学,还向岳父、国内知名作曲家黎英海学习和声,研究民族调式作曲技法。1977年恢复高考,他考进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

毕业时,自觉在闭塞中度过了人生前30年的陈其钢,迫切想走出去。“现在想想也是可笑,可那个时候就只有一个想法,一定要出去。”陈其钢说。

找到音乐中的独立人格并不容易,甚至很痛苦。

1983年,到达法国的半个月后,他给法国现代音乐大师梅西安写了一封信。一个多月后,他惊喜地在邮箱里看到约他见面的回信。

梅西安看中了陈其钢的音乐背景,希望他可以发挥所长,把现代音乐的技巧,巧妙地融合在东方语境下,变成自己的东西。成为梅西安关门弟子,陈其钢对恩师心怀感激:“梅西安不是教我怎么样做现代音乐,而是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音乐。”



1989年陈其钢与梅西安

然而,在序列音乐占主流的上世纪80年代,坚持自我绝非坦途。

1998年,陈其钢创作的大提琴协奏曲《逝去的时光》在巴黎首演。他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创作这首25分钟的协奏曲,又为了大提琴家马友友的档期,等待了近3年时间。

作品演出后,法国《世界报》丝毫不留情面。“他们认为我是梅西安的学生,就应该创作先锋音乐话语体系里的作品,旋律就是罪过,把《梅花三弄》旋律融进来,更是不对的。”陈其钢回忆。

这些质疑一度让他消沉。但一年后,他创作的管弦乐组曲《五行》把现代音乐技法和中国传统的“金木水火土”五行的概念巧妙结合,独特的配器和结构引发了很大的震动。

作品只有11分钟,却给陈其钢带来了巴黎市政府“年度大奖”,并在次年让他成为英国广播公司国际作曲“大师奖”五精英之一。

“《五行》告诉他们,抽象的东西我也可以做得很好。”陈其钢说,“你的音乐必定是和心灵相关的,喜欢本身是个性的体现。”

陈其钢开始习惯掌声,习惯在中西方音乐之间找寻属于自己的话语体系。他在法国乃至欧洲浮出水面,受到最高乐团的委约,和最好的演奏家和指挥合作。



1998年4月23日《逝去的时光》排练,陈其钢与马友友、迪图瓦

到了2010年,《逝去的时光》已被多名世界知名大提琴家演绎。就连需要用到二胡、琵琶、女高音和京剧演员的《蝶恋花》,也登上多国的舞台。在世界各地的宣演中,已经换了多个班底。

“他们真的是不嫌麻烦。”陈其钢笑了一下。

2001年《蝶恋花》在法国首演时。陈其钢和家人坐在台下,听着掌声经久不息。在德国留学的张艺特地赶到现场,后来的十多年间,他多次指挥《蝶恋花》的演出。

“你能想象吗,45分钟的曲子,有40分钟都是慢的,这有多难把控,怎么让观众全神贯注?但是他就是做到了。”张艺告诉火星试验室。

那天,陈其钢走下舞台时,乐团首席兴奋地对他说,“你不要那么谦虚了!你太棒了!”

“现在想起来都好笑,”习惯了被人说自视甚高的陈其钢说,“第一次有人对我说,你不要谦虚。”

艺术家的“傲气”体现在作品上,就是极高的辨识度。杨临近几年看了很多场陈其钢作品的现场,“音乐一起,就能感受到是他。”



2014年2月28日,为小号协奏曲《万年欢》首演,陈其钢与英国小号演奏家Alison Bolsom排练

他印象最深的,是陈其钢2014年为英国小号演奏家Alison Bolsom创作的小号协奏曲《万年欢》。“一个金发碧眼的西方美女,穿着黑色的晚礼服,拿着一把小号。小号是纯西方的乐器,代表着爵士乐,威猛,冲锋,但声音一出来完全是中国的,含蓄、内敛、忧郁,又有高难度的长气息,有些像唢呐,但更低沉。闭上眼睛就是置身在一个传统中国的仪式上。”

“我一直认为,每一个音符都是我自己的,它可能被赋予了很多其他的使命,但还是我自己的。”陈其钢说。

就算创作电影配乐,他也努力忠实于自我。

“没有张艺谋我也许一直不会去做电影配乐,你需要跟着导演的想法,这个很复杂。”但因为乐曲“里面是真真实实的自我”,他不肯丝毫懈怠。《山楂树之恋》配乐只有26分钟,他花了8个月创作,《金陵十三钗》则用了整整3年。“很多音乐界的朋友就说,谁干这种傻事啊?”陈其钢说起来只是笑笑。

《我和你》在网上被下载了千万次,成为奥运期间最广泛传唱的歌曲。这一首陈其钢花了两个多小时创作的歌曲,经历了无数个版本的变更后,还是保留了最初最简单的那个。

为了这首歌,山东大学一名副教授以抄袭的罪名,把他告上了法庭。副教授出示投递给奥委会的歌词,与《我和你》几处相似,但意境大相径庭。

一审被驳回之后,经历上诉,又改成申请调解。陈其钢全程没有直接参与,但他给的回复很明确——拒绝调解。



他在创作《我和你》时,借鉴了中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艺术歌曲的怀旧风情,最典型的就是李叔同开创的“填词歌曲”。那是他小时候很喜欢哼唱的曲子。歌曲里包含了当时文人对社会现实的表达,曲调朗朗上口,内涵却很深远。

“那就是我。”陈其钢再次把双臂抱在胸前,倚在靠背上,毫不犹豫地说。

“是时候放手了”

2015年7月,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三十多位青年作曲家,来到陈其钢在躬耕书院举办的工作坊。最后一天下午,陈其钢为学员们播放了纪录片《雨黎》。全场静寂,有人流下了眼泪。

儿子陈雨黎一直给陈其钢带来惊喜。他去法国求学时,儿子只有一岁不到,6岁那年才到父母身边。开朗外向的小家伙,成了家里的开心果。

家人一直希望陈雨黎能继承父母的事业,成为钢琴家或者作曲家,但他上台表演会怯场,陈其钢就让他自由选择未来。

儿子大学读商科,在百代唱片实习时,开始对录音感兴趣。等他从纽约完成录音工程的学业归来,已经可以独当一面。

他成了父亲最亲密的伙伴。筹备奥运会开幕式音乐时,两人经常背靠背在录音室坐着,一个在电钢琴前弹奏旋律,一个对着电脑屏幕上流动的声波。《金陵十三钗》的幕后花絮里,陈雨黎指点著名美国小提琴家Joshua Bell的声音,陈其钢在一边偷笑,“他成音乐总监了。”

2012年9月,29岁的陈雨黎在苏黎世因车祸去世。陈其钢去苏黎世,含着泪走了一遍儿子去世前走过的路,咽下儿子晒在微博上的美食;他沿着出事的高速公路走,在草丛里找到了儿子生前戴的眼镜。

陈雨黎留给父亲的最后一个惊喜,是邮箱里的上千个联络人。他不知道儿子生前交际如此广泛。他给每个人发了一封邮件,请他们写下送给陈雨黎的话,收到了或长或短的上千个回复。

陈其钢仍然很少向外界敞开心扉,倒是他定居英国的姐姐,在侄子去世后的几年间,写了近60篇悼念的博客文章。她在文中感叹,“父子二人性格上互补,工作上是并肩奋斗的战友,多么难得啊。”

音乐制作人、歌手常石磊为《归来》演唱了主题曲《跟着你,到天边》,陈其钢在电影原声音乐唱片的扉页,写上了“谨以此纪念多次参与张艺谋导演项目并在其中负责音乐制作的雨黎”。



陈其钢有新作演出时,常石磊都会争取到现场聆听。他并不熟悉古典音乐的技法,但或多或少地感觉到,音乐里有怀念陈雨黎的瞬间。2016年,他再次听《逝去的时光》,眼泪一直在流。

常石磊是陈雨黎生前的挚友,出事后的两年,他都不敢听自己的两张专辑,因为其中的每一个音符都是和陈雨黎一起完成的。随着时间流逝,常石磊逐渐放下。“他已经成了生命中的一部分,永远在那里。”他告诉火星试验室。

“放下”对陈其钢来说很难。2012年年底,陈其钢接受曹可凡采访时,声音仍然冷静却更加低沉,“儿子的梦想由我来完成”。

当时,陈雨黎在北京的录音工作室已经小有名气,参与过《金陵十三钗》《狼灾记》《大武生》等多部电影的录音混音,也给成龙、莫文蔚、林忆莲等知名歌手录制单曲和唱片。

陈雨黎去世后,工作室没有了主心骨。

陈其钢在《金陵十三钗》之后曾表示,不会再参与电影配乐。然而为了让儿子的工作室正常运转,他接下《归来》的电影配乐,2014年又接了实景山水表演《寻梦龙虎山》的主题曲创作。“当时想的也很简单,接到了项目,工作室就可以运转了。”

时间沉淀了悲伤,“(儿子)刚走的时候,我是不可能放手的,但是到现在5年了,我也开始想开了。“又耗费精力,又需要资金去支撑。”陈其钢正在挣脱执念,“也许纪念儿子最好的方式,就是做好自己的事情。”

时不我待

2002年,第五届北京国际音乐节,陈其钢第一次站上保利剧院的舞台,开办《蝶恋花》个人作品专场音乐会。结束后,他站在台上,有些激动,“今年50岁了,作为一个艺术家,开始成熟。”

15年后,他又一次站在北京国际音乐节闭幕式的舞台,是小提琴协奏曲《悲喜同源》的世界首演。“现在想起当时的那句话,我都会自嘲,太幼稚了,那时,我也就走完了前半生,很多事没有搞懂。”



2016年,陈其钢与张艺排练《京剧的瞬间》交响前奏曲

张艺一直与陈其钢合作。2017年,他指挥大剧院交响乐团,演奏交响变奏曲《乱弹》。研究总谱时,他发现《乱弹》演奏难度极大,运用了更加严谨的创作技法,“现在,很少有人再去创作变奏曲这种古老又复杂的曲式了。”

“如果不是雨黎的事情,他现在的生活应该不会是现在这样,也许不会用十二分的力去创作,这样着急去寻求突破。”张艺说。

2013年,陈其钢认识了躬耕书院创办人戴建军,孤身一人到浙江遂昌县山区的小岛上,过上了自给自足的隐居生活。

每天陪伴陈其钢的是一架电钢琴和一台电脑。他早上8点多起床,读书和创作,深夜还经常爬起来记录脑海中涌出的思绪。

他谢绝了一切应酬,经常一住就是半年,他从来没有带过学生,面对音乐学院邀请,他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2012年之后,陈其钢开始关心作曲新人的境遇,与国家大剧院合作“青年作曲家计划”,筹备自己的工作坊。



“雨黎不在了以后,认识了一些他的朋友,他们中的大多数都不是作曲专业的,可是从他们身上我感受到很多。我就想,在音乐专业里也一定会有一些很有才能的年轻人。”陈其钢说,希望借此了解年轻作曲家的想法,也改变自己。

青年作曲家徐飞扬在2015年参与陈其钢的作曲工作坊。7天的时间里,她和学员互相交流,互相启发,最后都成了好朋友。陈其钢有时会插几句话,有时就坐在一旁,仔细倾听。

自己比较重要的作品演出时,他会尽量参加。“这不是要享受舞台那几秒的掌声,恰恰相反,上台谢幕是我最不喜欢的。但是,作曲家在世的时候需要注重培养他的作品,我希望能被尽可能多的指挥、乐团和独奏家了解,希望通过他们的二度创作,让作品更加丰满。”

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催促着陈其钢,十几部委约作品在排队。他还要修改《如戏人生》,“这个作品技法上并没有让我亮眼的地方。”他一直在触碰自己创作的边界,“《乱弹》是我第一次尝试乐队变奏曲形式,这一次会更难,在技法上。”

他在心中暗暗对比梵高、贝多芬等人,深刻地理解他们“一生都在探索,突破不了也许就‘宁为玉碎’了”。为此,他急切渴求着突破,这个过程让他有些不堪重负,“这些改变的最大挑战就是在‘守住自我’与‘改变自我’中找到平衡。”“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陈其钢望着窗外,小声说着,仿佛在喃喃自语。

世界知名小提琴演奏家文格洛夫听了《万年欢》后,委托陈其钢创作一首小提琴协奏曲。“陈给我讲了雨黎的事情,我可以在乐曲中感受到悲伤和喜悦的交织,就像是人生的大起大落。这是一个很中式的乐曲,但是我感同身受。”文格洛夫在《悲喜同源》的演出结束后说。

《悲喜同源》首演那天,常石磊本应在外地录制节目,他专门赶回北京,还是晚了。他急匆匆地跑进了剧院,推开门,听到了里面传来了如潮的掌声,经久不息。

- End -

作者_马程

编辑_张慧

关键词:陈其钢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数”说2023中国旅游

23-12-20 09:44:37文旅产业,旅游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