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正文

世界上的另一个你,在这片中国最美的小森林里

2018-04-24 09:03:22    拾文化  参与评论()人

一种文人,文人无行。

一种书生,书生意气。

文人善舔菊,所以有香车美女。

书生有傲骨,所以会颠沛流离。

——

这个时代存在了许久许久。

书籍出现之前,刀耕火种,没人读书。

书籍存在后,绝大多数人也是不读书的。

人类大面积解决文盲率,导致大面积读书,

还是20世纪的事。

1820年代,巴黎有阅读习惯的,

只有7万人。

剩下的都不读书,

一半是因为文盲,一半是因为没这习惯。

中国农村到20世纪中叶,

都存在大量文盲。

不读书的世界是怎样的?

书籍主要是传递前人经验。

没有书籍,大家只好口口相传。

在农村,老年人权威颇重,

就是因为他们是最好的经验来源。

大家都敬重老年人,

尤其是在农田、天气、水流这些事情上。

大家崇奉传统,因为传统总不会出错。

所以那时,巫医+偏方式的医疗习惯横行。

各类土方可治大病。

说书与唱曲是许多人的重要娱乐。

有趣儿的是,说书的自己都未必识字,

是听着上一辈传下来的。

西方,中世纪,很长时间内大家都不读书。

所以中世纪教堂笔画要描绘故事,

方便文盲们理解。

神鬼仙怪概念横行。

大家更相信直觉与经验。

不读书的人们容易迷信。

无论是航运还是打猎,都很迷信,

会将各类巫神挂在桅杆或马鞍上。

对知识的态度,既敬畏又好奇。

如果一个人能够滔滔不绝的陈述,

大家会既佩服又畏惧——

觉得可能是厉害的人,又有可能是骗子。

荷马就是个游吟诗人,

因为那时候希腊人普遍不读书。

蒙古没有文字时,

一度靠很会唱歌的使者传递命令。

因为都不读书,都不识字,

所以需要会写字的先生,帮一整村的人写信。

不会写字,就靠画画传递信息。

这就是不阅读的时代。

实际上,如今普遍阅读的时代在人类历史上,

微渺得短暂无比。

但幸而有星星缕缕的人在阅读——

哪怕一百个人里只有十个人读书,

好歹书传下来了,

人类才进化到这个时代。

读了书之后,读书人又分两大类:

一种文人,文人无行。

一种书生,书生意气。

文人善舔菊,所以有香车美女。

书生有傲骨,所以会颠沛流离。

书生好啊。

不管是古人的青衣长衫,还是今人的西装革履,

不变的是那份儒雅、睿智和从容。

如一箪食、一瓢饮而不改其乐的颜渊、

誓死不降、南面而拜的文天祥、

为民主理想英勇就义的闻一多……

古往今来,书生意气不曾湮灭。

书生意气需要守护,

而读书正是“养浩然之气”的最佳途径。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行走世间,我们不妨把书生意气当做一件防护衣。

在印刷术发明前,书是手抄的。

抄书是一项高超的技艺,

字体和插画都是一个人完成,

中国的四库全书也是文人抄出来的;

但是有了印刷、显示、和打印之后,

大多数人不会再看手工写的东西了。

可是,手工的东西最有感情。

抟物”也有一些这样的意思。

近几年,人们开始倡导“工匠精神”。

虽然也是专一专注,但“工匠”是无意识的。

一心一意的态度,只体现在“物”的生产上。

而“抟物”则比工匠多了自主性,

并且将工匠对物的专一哲学化、美学化,

更有文化气质。

《抟物》就是这么一件物,

似乎被赋予了“产品之外”更多的意义——

在当代,做自己。

如果不能抟心于物,一意于行,

声音再大,仍然不过是他者的副本。

我想把《抟物》比作一片森林。

森林广义上讲,是很多树;

意境上,

却给予人类无穷无尽的想象空间——

在这片森林里,你可以当一名隐士。

饿了吃笋、倦了倚树,

山中读古书,林中时见鹿。

在这片森林里,

你可以看到孤独的树、孤独的自己;

思念的歌谣、思念的人儿,

这里有你不能理解的远。

你可以在这片森林里,寻找自己。

不论是卑微高尚,还是邪恶善良,

不论是一粒尘埃,还是整座城堡。

我想我们读着书,

只不过是为了不断确定自己的存在,

通过书中的某人某事,

甚至某片树叶落地的心情。

不断地寻觅那些或隐或显的契合,

然后在那些琐碎的契合中,

一点点拼凑自己的模样。

于是所有的阅读,

都是在阅读自己,

于是我们便一点一点,

了解自己更多一点。

世间确有一些人的心灵是类似的。

林语堂说:

“一个人必须在古今的作家中,

寻找一个心灵和他相似的作家。

他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读书的真益处。”

有人说苏东坡是庄子或陶渊明转世的,

袁中郎是苏东坡转世的。

苏东坡说,

当他第一次读庄子的文章时,

他觉得他自从幼年时代起

似乎就一直在想着同样的事情,

抱着同样的观念。

当袁中郎有一晚在一本小诗集里,

发见一个名叫徐文长的同代无名作家时,

他由床上跳起,向他的朋友呼叫起来,

他的朋友开始拿那本诗集来读,也叫起来。

于是两人叫复读,读复叫,

弄得他们的仆人疑惑不解。

亦或是,

你喜欢画、你喜欢绿、

你喜欢诗、你喜欢无拘,

你便可以在此找到,

你心里要找的那个人。

因为相似,所以懂得;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就像情人初见,一见倾心。

——《抟物2·森之美》

《抟物2·森之美》简介:

继《 抟物1》“国内青年生活领袖私密书单”之后,本辑《 抟物馆 2 · 森之美 》以“古意之心与小森林”为主题,邀请了植物学家安歌、翻译家范晔、终南山诗人二冬、古代文化学者陈鹏、博物学家木也、散文家陈伟宏、新媒体主编赵雅娴、佛教学者马鸣谦、大学教师与其、插画家三水、新锐摄影师顾阿了、出版人周华诚、民谣歌手程璧等二十余人来到中国保存最好的古代森林、韦陀菩萨的道场临安天目山,做了一次深入而专业的自然采写。

典雅的角度、真挚的行旅、简洁的笔触,在近200副清新影像的映衬下,如溪水出谷,繁花在野。

现《 抟物馆 2 · 森之美 》

2018春季全彩珍藏版全新上市,

拾文化出品,周公度主编,

愿与君共赏。

. End .

关键词:抟物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