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正文

作家刘心武写下千万字作品 始终保持时代发声者的姿态

2018-07-11 10:57:08  北京日报    参与评论()人

随着《班主任》“上岗”,越来越多的后来者“报到”。先是复旦大学学生卢新华1978年8月发表的《伤痕》,再是王亚平的《神圣的使命》、陈国凯的《我应该怎么办》、孔捷生的《在小河那边》、宗璞的《弦上的梦》、郑义的《枫》等等,这些作品是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群体反思“文革”的心灵史记录,更汇成一股文学潮流——“伤痕文学”。

在刘心武的记忆深处,这些被打上了“伤痕文学”标签的作品,最初的命运波折不断。“伤痕文学”最开始是带有贬斥含义的称谓,被一些批评家看作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暴露文学”“写阴暗面”等在80年代的重演。一篇《歌德与缺德》的文章出现后,掀起一场波及全国的风波,文章言辞尖锐,“如果人民的作家不为人民‘歌德’,那么,要这些人又有何用?”但反对之声也迅速扩散,“只许‘歌德’不许暴露的法则实际上是扼杀文艺创作”,全国几十家杂志纷纷炮轰《歌德与缺德》。

四十年过去了,当重新审视这部作品时,刘心武心如明镜,“《班主任》现在已成为古董了,严格来说,其审美价值已经越来越衰微。”在他看来,“伤痕文学”更多是表达思想、看法、观点,而不是真正在文学本体上进行深入挖掘。但同时,刘心武依旧振奋,认为“伤痕文学”不仅是文学现象,更是一种社会政治生活现象,对改革开放进程起到了很大的启蒙和推动作用,彰显出那一代知识分子的惊人力量,而《班主任》作为“伤痕文学”的发端之作,其意义不言而喻。

事实上,当文学不断进展,进而要求创作真正回到文学本体时,光是表达对社会生活的看法已远远不够。“伤痕文学随着时代的发展自然就消融了。”刘心武说。

八十年代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