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正文

感受文物保护的“意大利模式”

2019-03-28 10:21:36    中国文化报  参与评论()人

感受文物保护的“意大利模式”

  小学生在佛罗伦萨乌菲兹美术馆听讲

感受文物保护的“意大利模式”

  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外部正在维修的柱子

古罗马帝国第一任皇帝奥古斯都曾说:“我接受了一座用砖头建造的罗马城,却留下了一座大理石的罗马城。”行走在罗马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教堂、方尖碑、喷泉雕塑等各种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巴洛克及近现代风格的石质建筑,都会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这句话。这些文物或恢宏屹立,或已是残垣断柱,但都在默默展示着罗马过往的辉煌,以及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实际上,不仅是罗马,整个意大利的街头巷尾遍地可见各个时期的雕塑、建筑遗迹等文物。而我们今天还能在城市中心看到大片的历史废墟,还能在寻常巷陌不经意间捕捉曾经的断瓦残垣,是由于意大利人较早就形成了文物保护并且是整体保护的理念,从而能让罗马曾经的荣耀以另一种姿态在世间绽放。

就将文物保护作为一门专业学科而言,意大利较法国和英国晚,但理论更为严密,而且其中很多内容具有国际首创性和示范作用。同时,意大利也根据这些理论进行了大量实践,或者说在实践中形成理论,最终成就了被世人广泛赞誉和接受的“意大利模式”。

“意大利模式”是指意大利政府为保护文化遗产,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律并确保其“刚性”执行,同时通过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企业参与其中,并在社会民众中形成良好的保护意识和氛围,从而在整个国家范围内实现文化遗产物理形态和生活方式、文化氛围和风尚习俗的整体保护。

目前,意大利在文化和环境遗产保护方面依据的法律为1999年12月29日的第490号法令,该法律是对从1871年6月28日的第286号法令到1998年3月31日的第112号法令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整理汇编。通过这一“汇编法”,可以看到意大利在文化遗产保护立法方面循序渐进、不断完善的过程。

同时,意大利政府在工程建设中也确保实施“文化遗产优先”政策,最能体现这一点的例子就是罗马地铁的修建。穿过市中心的罗马地铁C线于2007年开工,原计划3年内完工,因施工中不断发现遗址,竣工时间一拖再拖,目前尚未全线开通。在地面以上建筑类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政府也就民宅性质古建筑的修缮制定了严格的程序,并对风格、色彩、体量等方面有绝对要求。正因如此,在意大利街头,人们看到的基本都是高度和谐、颜色协调的景观,而不会出现突兀的钢筋混凝土建筑或玻璃幕窗的摩天大楼。这样协调的城市景观遍布意大利,也使得罗马历史中心、那不勒斯历史中心、锡耶纳历史中心等众多大中小型的城市聚落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

意大利在文物保护方面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民间组织众多,包括“我们的意大利”“意大利艺术品自愿保护者联合会”“意大利古宅协会”“意大利古环境协会”等。这些社团组织是对历史建筑和历史街区的拆迁、重建、修缮等事宜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专业咨询机构。此外,据了解,罗马通过每月第一个周日免费参观博物馆和景点等方式,增强普通市民的文化自豪感和文物保护意识,为文物保护打下民众基础;当地中小学校也经常组织学生到文物景点或博物馆进行现场教学,让相关意识潜移默化地渗入他们的内心。

行走在罗马,游客对于市中心大片废墟的兴趣非常浓厚。意大利将看似浪费的城市中心废墟发展为城市地标,在进行文化遗产保护的过程中,不仅使文化得以传承,也带动了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据了解,文物旅游已经成为意大利旅游与文化产业的最佳卖点,也是意大利国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但是,在保护文物和满足现代的舒适、便利生活之间,意大利人也面临着选择。罗马古城每年都有上万人口外迁;高房价、昂贵的房屋租金和庞大的游客数量,导致2017年威尼斯的本地人口已经减少至1951年的35%左右;我在佛罗伦萨期间,听意大利同事介绍,佛罗伦萨城中心很多有条件的本地人也在陆续外迁。因此,一些文献资料中提到的“为保存这些老城区,甘愿牺牲居住和出行上的便利”的人群比例其实是一个需要再确认的数字。

将建筑和原有的生活方式一起保存下来,这个想法听起来不错,但细究起来,不少地方还有待商榷。因为生活状态或生活方式必然随着历史发展有所变动,人员的流动、建筑功能的改变等本身就是历史。希望保留原来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和风尚习俗,重建或恢复社区活力的意愿是好的,但过去该保留多少、又能保留多少,是各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面临的共同课题。

罗马斗兽场在经历各种变化后成功转型为著名的文化遗产景点。但建于公元前1世纪的马切罗剧场如今则是一座居家生活的大杂院;罗马Ternimi火车站附近的一段城墙不知何时也变成了居民楼……罗列这些事实是想提醒:当我们站在罗马市中心感叹意大利对于文物保护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时,也应考虑这些现状的原因。我们需要去学习借鉴意大利政府及民众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的努力方向、实施方式、认可程度、执行力度等一系列内容,而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弄清楚他们曾经面对的、无法克服的一些困难。张金风感受文物保护的“意大利模式”

(责任编辑:段颖 CC004)
关键词: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