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坝是人类为开发水力资源而建造的大型工程。
站在大坝上,你会感觉自己置身于一座巍峨的古城之中。或笔直或弯曲的大坝,如同一条沉睡的巨龙伸展开来,静静注视着下面的江河。而蓄满水的大坝湖,则犹如一面放射着温暖光芒的大镜子,映照出周围的山谷和林木。
龙羊峡水电站位于青海省的黄河干流上,是黄河上游第一座大型梯级电站,具有发电、防洪、防凌、灌溉、供水等功能。王国生摄
搭船驶向大坝下游,你能够清晰地看到雄伟的水流经过闸门排泄而出,滚滚洪流化作冲击河岸的浪花。这些奔涌的水流一边展示着自己的生命力,一边彰显着大自然的美丽与震撼。
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大坝不仅是人类创造力的杰作,更是自然与人类相互合作的产物。它不仅能汇聚丰富的能源,提高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还能减轻洪涝灾害的影响。
日前,由中国大坝工程学会和中国三峡集团联合主办的“看见中国·坝光盛影”中国大坝主题摄影艺术展在贵阳举办,观众可以看到从3500余幅投稿作品中遴选出的120幅优秀作品。展览将这些作品分为“光影大坝”“人文大坝”“我和我的坝”“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上的大国重器”四个主题,集中展现了中国坝工事业的壮阔发展历程、治水兴利成就、人水和谐画卷和筑坝人时代风采。
在这些精彩纷呈的影像中,我们见证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奇迹,也看到了人类在把握资源的同时,开发科技、服务社会的伟大实践。这一座座宏伟的大坝以其壮观的形态改变了我国的经济面貌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为中国工程事业和科技创新作出了巨大贡献。通过大坝,中国的大型工程建设实践不仅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涵和外延,同时也为世界文化进程贡献出一份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大藤峡水利枢纽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黔江河段,采用独特的双鱼道布置形式,满足了珍稀鱼类洄游繁殖的过坝需求。李昆峰摄
夜色中,发挥防洪功能的三峡大坝。马宁摄
康熙六年(1667),刚刚亲政不久、14岁的康熙帝曾召见还处于软禁中的南怀仁,向他讨教天文历法知识。康熙提出了一个问题:“法合天与否,有何明显的依据?”即判断历法准确与否,其依据是什么?南怀仁认为,历法“合天与不合天,从古以来皆以测验为依据”。南怀仁提议,用推算日影长度的方法来验证历法准确度。
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宋代文化具有举足轻重之地位,是中国古典艺术之巅峰。宋人还开创了一个“诗意生活”的时代,让雅致步入日常,韵味藏于生活。
《礼记·杂记下》说,有人问曾子,“夫既遣而包其余”,曾子告诉他:“既飨,卷三牲之俎归于宾馆”。可见,古人认为吃不了的美食应“打包”带回。
作为文明传承和信息记录的载体,书籍是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无论是“学而时习之”的刻苦,还是“不求甚解”的消遣,书籍总能带给我们以精神层面的愉悦和满足。
提起美国的经济,人们最先想到的是大名鼎鼎的华尔街(Wall street)。17世纪时,华尔街是荷兰殖民者为抵御英军修筑的一堵土墙。百余年后,华尔街两旁布满了金融机构。
在将近5000字的《晋书·王羲之列传》里,王羲之与东晋年间“琅琊王氏”中大多数成员一样,是以一位士族政界人物的姿态出现的。
是有意还是巧合,英国国家美术馆在上海博物馆展出的“从波提切利到梵高”与新近东一美术馆举办的来自意大利乌菲齐美术馆的“波提切利与文艺复兴”,都以波提切利打头,隐含着人们对这位文艺复兴早期画家越来越多的喜爱。
语言是活着的历史。汉语,兼具审美韵味与哲理意蕴,蕴藏着深邃广阔的历史信息。“奉为圭臬”“洛阳纸贵”“扶桑若木”“闲得五脊六兽”……那些我们代代相传、日用而不自觉的言辞背后,藏着怎样的古代世界?与之对应的文物,让一个个抽象的字具象起来,让我们看到了虽已远去、依然鲜活的历史,可感可触,近在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