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从《人民日报》的两个头版解读电影《攀登者》(4)

从《人民日报》的两个头版解读电影《攀登者》(4)
2019-09-29 22:46:56 澎湃新闻

大场面呈现:动人心魄如何影像化

《攀登者》既是一部主旋律大片,但同时,它也是一部商业大片,“好看”才是其成功的关键。登山题材电影要好看,就得在“奇观”上下功夫。

从创作逻辑看,电影应该在“不可能”与“可能”之间做文章。“不可能”是指,无论是当时的历史条件,还是珠峰北坡的客观险峻,登顶珠峰都显得不可能;“可能”是指,中国的登山运动员是如何将“不可能”化为“可能”的,他们是如何在一次又一次的生死考验中舍生忘死挺过来的。“不可能”与“可能”之间的落差越是悬殊,最后从“不可能”变成“可能”的瞬间,便具有更强烈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珠峰北坡此前之所以从未有人登顶过,是因为它极端的险,极端地不适合人类存在。第一点是气候上的极寒,白雪皑皑,漫天冰雪,天地苍茫,气温零下三、四十度是常态,高空风可达十二级以上,登山运动员虽然穿着厚鸭绒衣、毡筒高山靴和尼龙绒手套,还是会被冻坏。电影中,1975年的第一次登顶冲刺,杨光(胡歌饰)将自己衣服的棉絮给受伤的队医,结果双腿冻伤,彻底失去了一条腿。

从《人民日报》的两个头版解读电影《攀登者》

胡歌饰演杨光

第二点是高原反应,海拔越高,氧气越稀薄。电影中会实时在一角标示出相关高度的氧气数据,7000米海拔时含氧量一般在10%(正常情况下,空气中的含氧量是21%),到了8300米左右,含氧量就只剩5%。因此,过去航空生理学上,八千米的高度被称为“死亡的边缘”,上升到这样的高度,缺氧会让人体的机能会发生剧烈的变化,呼吸困难,寸步难行,遑论攀爬高峰。电影中,徐缨就是因为高原反应造成的肺水肿,而牺牲了。

第三点是珠峰之陡之险,冰川地带绵延十几公里,重重叠叠、高悬万丈的陡壁巉岩,随处可见、深不见底的冰裂缝,随时可能发生的如火山爆发般的冰崩、雪崩……无论是哪一种,稍稍不慎,就足以致命。

这一点,是体现“奇观”的重中之重,是特效最有可为之处。《攀登者》也没有放过。整部电影几乎四分之三的内容都是关于雪山,导演李仁港谈到,“《攀登者》整个故事是讲登山行动,我认为最好的拍摄方式便是纪录片式的呈现。”

电影将1975年的冲刺登顶分为三次,前两次失败,第三次成功了,每一次遭遇的风险都不同。比如第一次,登山队在大风口遭遇了十几级的狂风,扎下的营地瞬间被狂风卷走,登山队员也被狂风刮下,在特效和出色光影与视听的加持下,昏天暗地里的这次风暴狂飙恐怖,令人身临其境。这场戏充满了东方武侠的想象,成了电影最精彩的大场面之一。除此,电影也为观众呈现了大冰缝、雪崩等险情,视听上动人心魄。

从《人民日报》的两个头版解读电影《攀登者》

登山队员绑在梯子上,随着风暴飞来荡去,这一场戏充满武侠想象力

从《人民日报》的两个头版解读电影《攀登者》

雪崩

《攀登者》讲述的是一个“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的故事,而电影之外,电影拍摄本身也是“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制作团队在接到拍摄任务到最终完成影片制作只用了十五个月,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有这样的成品质量,值得鼓励。

(责任编辑:段颖 CC004)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