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上海京剧院老照片“触网”
“说白了,修复老照片很枯燥,技术含量也不是那么高。”虞凯伊口头禅是“说白了”,一谈起戏曲,三句话必带“说白了”。让圈外人浮想联翩的戏曲舞台,在他看来,同样由人情世故的逻辑组成,百年不变,与当下演艺界无异。
差异最大的,恐怕就是当下粉丝的规模。
修复老照片的工作,1992年出生的虞凯伊已经默默做了四年。疫情期间,上海京剧院在网络平台上传周信芳、梅兰芳、程砚秋、马连良、盖叫天等旧剧照,名声大噪。网络走红程度出人预料,甚至红到被黑客问津。
“近4年上海京剧院修复老照片1.4万张,其中不少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珍贵图像。疫情期间,大家都宅在家里,为图片传播提供了契机。”上海京剧院院长张帆说,2月到5月,京剧院微博从3万粉丝暴涨到10万,老照片引流功不可没。
修复老照片就像练武戏,枯燥却有仪式感
上海京剧院404资料室,虞凯伊办公桌紧靠门边。他觉得“守门”座位更好,“空间大,可以同时开着两台27英寸显示屏电脑左右开弓。”苹果电脑用于做视频、音频,Windows系统电脑修复老照片。电脑之间放扫描照片与底片的爱普生扫描仪。虞凯伊拍拍扫描仪,“寿命超过10年了,最近用得特别多,说不定明年要换新款。”
戴上蓝色塑胶手套,虞凯伊从黑色文件夹抽出一张鼓师张森林在莫斯科红场留影的底片扫描,电脑屏幕显现出清晰图片。他翻折起Windows系统电脑现场示范,台式机变成硕大的平板电脑。放大局部后,虞凯伊开始“修补”,毛呢大衣上的磨损白点,截取同样的衣服背景复制粘贴,“不需要像修明星照片那样绞尽脑汁把腿变长、把腰变细、把脸变小。我们的工作更简单,要注意的是修复到脸部时更小心翼翼,靠近眼睛部分的划痕,放着不动。”
修复一张老照片花费时间从10分钟到半个小时,损毁厉害的则需1个小时。
“静下心弄,一个个排查小的脏污点。”虞凯伊自诩坐得住,但每周都有做到快崩溃的时候。每到此时,他会想起小时候和父亲去京剧院、看叔叔阿姨练功的情形,“修复老照片像武戏练出手,把刀抛到空中接住,再抛再接,每天抛一千遍,不知道尽头在哪里,也许十年后才有在舞台上展示一分钟的机会。枯燥,很有仪式感。”虞凯伊总结。
虞凯伊
漫长时间甬道尽头的光亮,来自24卷《周信芳全集》今年完整问世。第23卷舞台图像集、第24卷生活图像集,从5000张修复后的图片精选出2000张,“出版社给的时间是两年,实际延长到了四年。”虞凯伊说,比起修复这种体力活,更难的是找照片。
周信芳巡演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