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观察 > 正文

考古类影视剧如何走向大众

2017-06-02 16:04:06    人民政协网  参与评论()人

其一,法律类影视剧以其对抗性、观赏性取胜,盗墓类影视剧凭借惊悚刺激、窥宝探秘博人眼球,而考古工作因为行业属性,工作周期长(田野发掘只是考古工作的一部分,然而不了解考古的公众却以为这就是考古的全部),只能数十年如一日的默默付出,在快餐式的影视剧中显然是难以被取材的。以盗墓类影视剧来讲,影片的极大篇幅都是在古墓中进行,加上昏暗的灯光、局促的空间和惊悚的音乐,很容易营造出一种压迫感。同时,盗墓一定是快、准、狠,即挖洞要快、找宝要准、毁坏要狠,这就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的场景变换和视觉冲击,引导观众的注意一直跟随剧情的发展。盗墓活动属于短暂性、瞬时性的,渲染力强,考古发掘则属于长久性、延时性的,渲染力弱,所以导致盗墓题材影视剧受到极大追捧。

其二,明星效应对于影视剧的推动是巨大的,以《盗墓笔记》为例,唐嫣作为明显的盗墓反派人物,却因为巨大的个人影响力,导致部分观众分不清剧中角色和剧外本人,不能正确评价剧中人物形象。李易峰在剧中扮演了文物保护的角色,虽然参与盗墓,却是为了保护文物不被流失国外,这也是网络上讽刺《盗墓笔记》为《护墓笔记》的原因。毫不客气地说,在盗墓类影视剧中穿插保护文物的理念无异于变相的“此地无银三百两”。因为直观来讲,同样是进入一座古墓,无论取出来的文物用于私藏或贩卖,还是用来上交国家,因其没有科学的发掘方式以及对古墓中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措施,最终的结果都是破坏了文化遗存,无论再珍贵的文物,如此这般离开最初的埋藏地,它的价值都会遭到无限下降。

其三,无论考古也好,盗墓也罢,对于公众而言,他们真正感兴趣的并不是墓中出土的文物,而是出土文物能否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和吐槽欲。涉及盗墓内容的影视剧集猎奇、王侯八卦、悬念于一身,无疑就成了他们的对象。反观互联网社会中似乎有那么一种思维模式,那就是传播正能量的行动往往被看作假大空的作秀,甚至有时候到了“谈善而色变”的地步,这显然是不正常并需要想办法改变的。

关键词:考古影视剧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