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观察 > 正文

考古类影视剧如何走向大众

2017-06-02 16:04:06    人民政协网  参与评论()人

最后,考古类影视剧的专业性和科普性较强,这是涉及盗墓内容的影视剧难以做到的。考古这一小众学科如何走向大众、为人所知,在21 世纪的信息爆炸时代至关重要,同样,面临经济发展的热潮,全国各地的基本建设络绎不绝,地下的文化遗存存在较大危险,当考古遇上基建,注定是一场你追我赶的“邂逅”。因此,我们需要社会各界人士去了解考古、支持考古,而不仅仅是停留在涉及盗墓内容的影视剧的行外猎奇。那么,考古类影视剧的播出,一定程度上能够向公众、媒体以及建筑工地的开发商传播保护文物和文化遗迹的观念,当考古类影视剧融入专业性、科普性和故事性之后,将会爆发巨大能量,这比考古科普栏目起到的作用要大得多。

考古类影视剧——公众考古传播的一匹黑马

盗墓题材的影视剧中充斥的绝大部分都是盗窃文物、破坏文化遗迹的行为,以及“一夜暴富”等不正确价值观的渲染,所有这些,显然会给公众考古的宣传带来反作用,考古类影视作品是不能走这条道路的。其正确内容应当是合理引导公众从关注前期田野发掘到中期的室内整理乃至后期的成果发表和社会共享。一部真正的考古影视作品,需要在整部剧集中不断营造悬念,引导观众看到从发掘、整理、综合研究到社会普及的完整画卷,而片面靠出土文物来获取关注根本不能完整传递考古学科的真正理念和内涵。

涉及盗墓内容的影视剧虽然收视率高,但难以在普及国家文物保护政策和公众考古发展的道路上产生积极作用,我们应该支持考古类影视剧并为其发展增添动力。从考古科普节目、考古宣传片到考古类影视剧,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这个过程经历的时间,应该是与公众考古传播的效果呈正比的。

结合以上分析,我们认为考古类影视剧的大众化之路要想走得顺利,可以从以下几点努力:一是与涉及盗墓内容的影视剧划清界限;二是在拍摄考古类影视剧时,有选择性地利用明星效应;三是增加考古影片中的故事情节;四是同热心考古行业的媒体记者紧密合作,寻找考古发掘报道的圈外发言人。考古类影视剧可能是公众考古传播的一匹黑马,可以扭转公众对考古事业不够热心的氛围,培养公众考古宣传的稳定人群,还可以为公众勾勒出考古工作的完整“轮廓”。总之,考古类影视剧走向大众,并非无源之水,反而前途光明,大有可为。

来源:中国文物报

关键词:考古影视剧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