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观察 > 正文

看文化“清流”怎样“吹”荧屏

2017-06-15 16:19:16    北京晚报  参与评论()人

在经历海外节目模式“天价”哄抬和各种节目模式版权大战后,今年以来电视荧屏上出现了一场不期而遇的文化盛宴,以《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为代表的具有浓厚文化元素的节目掀起了荧屏“清流”风潮。如何把阳春白雪的文化类节目做成普通观众热议的“爆款”,在上海电视节中国模式日上,《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的制作者讲述了节目背后的故事——

千里挑一的《诗词大会》百人团

今年春节期间播出的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集结了一批真正热爱古诗词的人,除了主持人董卿和四位点评嘉宾,百人选手团的设计成为节目最成功之处,不但舞美设计震撼,而且这些“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选手个人表现非常抢眼,在场上的光芒甚至盖过评委席上的几位文化名家,武亦姝等一批选手迅速在网络上走红,打破了国内综艺素人表现力差的魔咒。

为什么《中国诗词大会》的素人选手会有如此表现力?总导演颜芳透露,第二季百人团选手都是通过官方海选选拔的,节目组其实是从10万人中筛选出了这一百个选手。从海选的倒数第二轮开始,总导演颜芳就亲自进入了选角面试,导演组的要求是选手要热爱古诗词,同时必须要有个性和故事,对选手的表现力有一定考量。

在节目中,百人团选手绽放了自己对古诗词的真爱,这些普通人在诗词大会的舞台上,成为了强者和英雄。来自辽宁抚顺的王轶隆,为了回家照顾身患重病的妈妈放弃了比赛。百人团为此空出了一个位置,留给王轶隆的孝心。节目参与者在表达对诗词热爱的同时,也表达着通过诗词对于生活的热爱。

颜芳表示,每一次董卿在结束语时都会说“人生自有诗意”的口号,这种诗意不是阳春白雪当中的风花雪月,而是对生活中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感悟,这些本身就是温暖的。如果把诗词定义为阳春白雪般高冷的话,《中国诗词大会》的办法就是用生活,以及生活当中的情感来焐热这种高冷。

《中国诗词大会》起步之初没有任何节目可以效仿,现在观众看到的节目样态经历了漫长的创意之路,其间有十五六版方案被推翻,还经历过两次样片的失败。节目组就是想带给观众一档耳目一新的节目,让诗词能够非常柔软地回到人们的生活当中来。

如今,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在观众中带起了一股古诗词热,而这正是做这档节目的初心。总导演颜芳表示,“我们的出发点就是中国的古诗词太美了,希望它能够回到生活当中来,但事实上我们看到的落差是,古诗词离我们的生活已经很远了。在生活的忙碌和工作的劳累与琐碎中,人的心都是需要一个地方来栖居的。我们始终需要一种方式来安放自己略有浮躁的内心。”

1500万广告赞助被董卿“扔掉”

由董卿主持的《朗读者》通过朗读经典美文来唤起文字直击人心、引人思想的力量,与众不同的节目模式一经播出就引发了舆论热议。《朗读者》总导演田梅表示,《朗读者》的定位是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节目从每一位嘉宾真挚的人生情感故事出发,通过文字和朗读,分享人世间一切有态度有温度的情感,以此与观众达成共情。

然而,这个具有独特价值的文化节目孵化出来之后,却一直处于招商的困局之中。田梅说,在她心目中董卿是“央视最大的IP”,但为给节目招商,董卿每天就像祥林嫂一样,要和广告客户讲无数遍,很多时候她看到对方两眼放光,以为有希望了,结果对方说的是:“咱俩合张影吧。”在播出之前,几乎所有的广告客户都不看好,认为节目实在太阳春白雪,实在太高冷了。

就在《朗读者》第一期录制前两个小时,一位赞助商在节目访谈间的桌子上摆上了两罐饮料,这可以为节目带来1500万的广告收入。然而,在招商中一次次经历尴尬的董卿走进访谈间后,却一言不发地将饮料放到了一旁。谈到这个节目录制中的细节,总导演田梅表示,文化类节目做得再不容易,也还是要有点高冷的气质,有点孤芳自赏的感觉,才能让人欣赏你。

《朗读者》播出后迅速走红,节目影响力也吸引了明星大咖的目光,田梅透露说,有几位其他节目花几百万都很难请来的一线大咖主动提出要来节目做嘉宾,却被节目组拒绝了。“因为我们清楚要的是什么,我们要的不是嘉宾身上的光环,我们要的是一份情怀。这种高冷这种坚守,没有几个人有这份骨气,但是文化类节目必须要这么做。”

文化类节目坚守自己的风骨,为的就是能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改变。做了两季《中国诗词大会》,颜芳也在不断地反思,她觉得自己节目的一大不足就在于所有的内容都定格在屏内,而屏外的开发空间其实很大,他们应该向《朗读者》学习,“你可以在很多城市看到朗读亭,《朗读者》已经不仅仅局限在节目内,已经去影响别人的生活方式了。其实我觉得,对于节目制作者来说,有高的收视率当然好,有很好的社会反响当然好,有领导的表扬当然好,但是我们最想看到的还是发生在生活当中的一种改变。所以我觉得,如果说未来《中国诗词大会》有提升的空间的话,我们应该更多地去从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在引领人们的追求上多下功夫。”

(责任编辑:段颖 CC004)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