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观察 > 正文

让娜·莫罗的去世能跟《冈仁波齐》扯上关系吗?——从法国新浪潮到中国第六代导演

2017-08-04 09:59:23    中华网文化  参与评论()人

同样属于第六代导演的张杨最近则因为《冈仁波齐》的“意外”热映而在此成为中国电影界的话题焦点。作为一部纪录片风格明显的文艺片,《冈仁波齐》能够取得不错的口碑与票房实属不易。“一个孕妇,一家三口,一个屠夫,一位死在朝圣路上的老人,电影中的这些人物是早就设计好的,只有现场拍摄是纪录式的。”张杨说,他让演员们正常烧火、做饭、喝酥油茶,摄像机一直开着,碰到好的场景就暂停,想几句台词,加在刚才的场景里,“整部电影都是这样拍摄的”。从中不难看出“新浪潮”的美学特征。《冈仁波齐》看似与张杨之前的作品不同,但“伪纪录”和公路片的形式都曾在他过往的作品中使用过,“形式和内核早就有了”。

在此之前,这样的形式与内核在目前中国电影市场上并不人看好。无论从题材还是导演希望呈现的影像风格,《冈仁波齐》都没有能赚钱的卖相,想要筹钱不容易,更何况它连一个剧本都没有。最终,张杨在好友的“友情支持”下才把这部电影拍了出来。

初入电影界,张杨的“新浪潮”风格并不明显,头两部电影《爱情麻辣烫》和《洗澡》在口碑和票房上都很成功,电影风格也很中规中矩。《洗澡》之后,张杨的电影更像“新浪潮”的作品了。《昨天》《向日葵》都探究个人的精神世界,或多或少有了自传性质。也是从这时起,张杨开始变得小众,越来越“文艺”。

电影《冈仁波齐》海报

电影《冈仁波齐》海报

“我们喜欢法国‘新浪潮’的戈达尔、特吕弗,喜欢德国的法斯宾德,喜欢拍纽约的马丁·斯科塞斯,归根结底是喜欢两样东西:现实和城市。”张杨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到。而如今,“法国新浪潮”早已往事如烟,就连“新浪潮缪斯”让娜·莫罗也离开了人世,难怪《费加罗报》感慨“法兰西电影的象征,熄灭了”。在票房与资本的压力下,电影在世界范围内如一个个“怪兽”般被打造出来,吞噬着巨大的电影市场。

也许《冈仁波齐》的模式不能无限复制,“法国新浪潮”不再波涛汹涌,但是我们也似乎不必过于悲观,现实还在,城市也在,“新浪潮”的灵魂就有可以寄居的地方。

文/杨红军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