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观察 > 正文

中元节过去了,让我们回味一下中国的妖鬼文化

2017-09-07 12:37:13    中华网文化  参与评论()人

【中华网文化频道综合】中元节,也称“鬼节”。在闽南与台湾等地,民间甚至把整个农历七月称作“鬼月”,他们认为这是地府大门开放的月份,无主孤魂从阴间跑到阳间来接受供养。“普度不出钱,瘟病在眼前。普度不出力,矮爷要来接。”于是,传统的做法是要超度孤魂野鬼,注意是孤魂野鬼,没有妖怪,在传说故事里,妖怪属于另一个体系。

何谓妖?

“妖魔鬼怪”今天常常捆绑出现,人们很容易就把他们混为一谈。妖,跟鬼一样,也是人们凭空想象出来的。只是这个想象路径不太一样。他们都是人类对未知事物的原始想象。

中元节过去了,让我们回味一下中国的妖鬼文化

身处被传统文化深深熏陶过的土地上,我们都会对某些具备民族及地域特征的妖怪并不陌生,甚至会抱有深刻的感情:比如杭州雷峰塔下的白蛇,涂山的九尾狐与花果山的石猴。毋庸置疑它们身上都深深烙印着这片土地上某些不言而喻的东西,甚至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符号。然而在真正地讨论妖怪之前,我们必须先搞清楚妖怪学在中国文化这一根深大树中真正所处的位置,我们必须先问清楚一个问题,那就是——什么才是我们字面意义上的妖怪?

最开始的“妖”不指妖怪,而是指反常的时间或不祥的征兆。《说文》一书中注,将“衣服歌谣草木之怪谓之祅(同‘妖’)”。意思是“穿着打扮怪异;歌谣中有隐喻之辞;草木长势奇特则被称为妖异”。在《左传》中有“天反时为灾,地反物为祅。”意思是天产生反时令的气候就是天灾,而地上出现反常的事物,即为妖,而“怪”则指的是奇特的怪物。古时候的中国没有现代科学,对于所有自然现象他们都将其理解为某种征兆。

中元节过去了,让我们回味一下中国的妖鬼文化

到了东汉王充的《论衡》中,妖怪被进一步定义为“性能变化,象人之形”,即更为接近现代人对“妖怪”的定义——“万物之老者,其精悉能假托人形,以眩惑人目,而常试人(《抱朴子•登涉篇》)。”即地上一切反常之物俱可以“妖怪”相称,这是广义的“妖怪”;而万物老而成精,能化人形而惑人者,即为狭义的“妖怪”。而记录了这些妖异之事的书文笔记,则被称为“志怪”之说。

最早的妖怪代表着人类对自然最原始的恐惧。比如远古神话中与黄帝争位的无头神级人物刑天,能发出雷鸣之声的一足奇兽夔,出入必有风雨。等社会发展到农耕时代,人们知识有所丰富之后,远古这些妖怪从“怪气”演变成“妖气”。这时候的妖怪能幻化人形,魅惑人类,比如《西游记》里的白骨精、蜘蛛精……

中元节过去了,让我们回味一下中国的妖鬼文化

到了清朝晚期,外国列强侵华,愤怒的民设计了一套漫画抗议侵略。图中外国人被画成羊精、猪精等妖怪的造型,被漫画中的中国人消灭。

关键词:妖怪鬼怪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数”说2023中国旅游

23-12-20 09:44:37文旅产业,旅游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