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观察 > 正文

单霁翔:告诉你一个不一样的故宫博物院

2017-10-13 09:50:06    文创产业评论  参与评论()人



编者按:过去说起故宫博物院,我们经常骄傲地说:“这是世界之最”。比如,这是世界最大的木结构建筑群,这是世界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这里收藏着世界最丰富的文物藏品,也是世界观众来访量最多的一座博物馆。

但今天仔细想,这些世界之最真的那么重要吗?说馆舍大,可70%的区域都竖着“非开放区、观众止步”的牌子;藏品多,但99%的藏品都沉睡在库房里,人们根本看不到;观众多,可是如果人们从前门走到后门,都没有看过展览,你能说这是一个负责任的、人们喜欢的博物馆吗?

什么样的博物馆才是一座好的博物馆呢?7月26日,新华网思客讲堂“创新路 工匠心”系列活动在京举办,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发表了题为“用‘新’守护故宫的下一个600年”的主旨演讲,分享了故宫这些年的故事。

主办方新华网思客授权思想潮发布本次演讲的主要内容,以下是澎湃新闻(记者康宁、实习生赵博文)根据现场录音整理的摘录版本,未经演讲者审定。上标题为编者所拟。

用‘新’守护故宫的下一个600年

大家去故宫博物院,长期以来可能都是这样的情形:人们进去以后基本都是目不斜视地往前面走。第一个先看皇帝坐在什么地方?太和殿。然后去看皇帝躺在什么地方?养心殿。然后去看皇帝的花园——御花园。看看表,1个小时已经过去了,于是很多人就离开了。



网上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叫“故宫跑”。

但是,前年5月份发生了一件事,很多人进了故宫不是往前走,而是往西边跑,越跑人越多,越跑越快,于是新华网有了一个新名词,叫“故宫跑”。我看到很多人在跑,于是就跟着看看他们在跑什么?后来发现,原来是跑去看我们新举办的展览。有位老先生见我来了,就给我提意见,说:“你们故宫博物院怎么搞的?办一个展览怎么像运动会一样还要跑?”他说,你瞧我七十岁了一大早就来排队,排在最前面的,买完票等着开门,一开馆人就跑起来了,我穿了一双球鞋结果第一批没能进去。

我想他说的对,我们很快开会研究怎么办运动会。我们做了20个牌子,一千个胸牌,第二天不到7点就把牌子在广场上立起来,先来的观众排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不到8点,运动会的开幕式就举办了,开幕式之后是入场式,第一组入场、第二组入场……老人孩子都不用跑了。后来我听说全世界的博物馆举办展览有入场式的只有故宫博物院。但确实是,来的人太多了。


从“故宫跑”到排队入场,老人孩子就都不用跑了。新华思客/图


特别令人感动的是,70%来看展览的人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3小时、5小时的等待入场,我请我们的专家学者、志愿者在一旁给他们解说。当时制作了二维码扫描,通过手机链接就可以知道里面的每一件展品,节省了大家很多的时间,但确实来的人太多了。过去故宫博物院举办一个展览,十米、八米的排队,但现在居然展览外是几百米、几千人在排队。

排队的人到下午,最纠结的一件事,就是几点关门。我一露面,他们就问我说:“今天能不能晚一点关门?我们排了好几个小时了能不能我们看完展览后再关门?”当时我也很激动,我承诺说:“今天最后一个观众走了以后我们再关门”。结果豪言壮语说出去以后,后果很惨,这就到了后半夜了。


单霁翔在新华网思客讲堂演讲。


我们的员工到晚上8点,去看大家,问观众累不累,大家说:“累也要坚持,但是你们怎么搞的啊?怎么晚上没有卖水的啊?”我一想,确实晚上展览从来没开放过,所以卖水的系统也都停止了。工作人员赶紧烧茶,烧了2500杯茶送给大家。

到了夜里12点的时候,我去看大家,说:“怎么样还坚持呢?喝水了吧?”大家说:“喝水了,但是饿了,有没有方便面?”我们又拿出了仅有的800多盒方便面,一个人发了一盒。后来,我听说全世界的博物馆举办展览,只有故宫博物院发过方便面。夜里4点,最后一批观众进去了。等最后一个观众参观完,雄赳赳气昂昂走出去的时候,天都快亮了。



那段时光,我们的感触很深。我们在思考,什么样的博物馆能成为人们喜欢的博物馆呢?过去说起故宫博物院,我们经常骄傲地说:“这是世界之最”。比如说,这是世界最大的木结构建筑群,这是世界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这里收藏着世界最丰富的文物藏品,也是世界观众来访量最多的一座博物馆。

但今天仔细想,这些世界之最真的那么重要吗?其实不是。说馆舍大,可70%的区域都竖着“非开放区、观众止步”的牌子;藏品多,但99%的藏品都沉睡在库房里,人们根本看不到;观众多,可是如果人们从前门走到后门,都没有看过展览,你能说这是一个负责任的、人们喜欢的博物馆吗?

什么样的博物馆才是一座好的博物馆呢?我觉得应该看博物馆的文化资源对社会、民众做了多大程度的贡献。你贡献了什么,让人们获得了什么,才是最主要的问题。怎么让人有收获呢?习近平总书记说:“要让收藏在紫禁城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的大地上;让收藏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这是告诉我们,应当重新认识文物的价值,它们是有生命历程的,它们可以活在当代,可以融入人们现在的生活。



观众要怎么融入其中呢?第一,我们要系统梳理传统的文化资源;第二,要以多种方式来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要文物活起来,按这个理念,文物是有生命的。人们进入博物馆之时,一到旺季,排队买票,我形容就像在进行扩展训练,排1个多小时的队,验票、安检、存筐,进去后已经精疲力尽了,没有人还有心思看展览。因此,我们要改变。

首先把我们前面的广场搞的清新庄重典雅,修缮这排房子。过去的端门广场是一个商业化的广场,不仅遍布小商品,当时还有排房子是出租的。“租房子的人就办了一些格调不高的展览,像什么太监展、宫女展,跟故宫文化没有关系。20块钱一张票,游客看完了以后都骂故宫博物院,可也不是故宫办的。故宫博物院接手后进行清理,房子修缮后用来卖票。”

我们对端门广场进行了清理,清退商贩,将清理出来的房子改为售票窗口,故宫一下子开了32个窗口,采取了加大售票力度的办法。同时,我们尝试网上购票,加大网上购票的力度,今天50%以上的人在网上购票,另外30%的人到现场扫码,只有20%左右的人还在窗口购票。所以今天我们实现了全民3分钟买票。

过去广场上没有一把椅子,没有一个凳子,所有人累了后就要席地而坐,当时最好的座位就是树坑。人们大清早看升旗、逛天安门广场、参观毛主席纪念堂,到了故宫就渴了、累了,只能很没有尊严地休息一下。



我们开始制作椅子,一开始制作200把椅子,每把椅子上坐3个观众,600人能坐下来。树坑没有人坐了后,我们就赶快把它做平了。为什么做平呢?我们要做树凳,一棵树一圈凳子,坐上去很舒服。我们有56棵树,就做了56个树凳,又有600人能坐下了。员工还提醒我说:“咱们故宫56棵树,咱们正好56个民族,一棵树起个名多好!”我说:“千万不能这样,要是死一棵咋整!”我们要做群众满意的事,现在看到人们有尊严地坐下来了,这是最欣慰的。

过去的制度设置不太合理。买票的观众走两边的小门,中间的大门走贵宾。两边每年1500万人以上,中间每年只有七八百人次。这样两头总是排长长的队。有位从东北来的老大爷,到这就跟我们商量:“我一辈子就来一次故宫,我得像皇帝一样走中间的门进去。”我们跟大爷说:“您不能当皇帝,因为中间没安检。”大爷对我们很不满意。今天,所有的人都不能开车进入故宫博物院了,因此三个大门就打开了,就通畅了。谁愿意当皇帝谁当皇帝,谁愿意当大臣谁当大臣。

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是以管理者方便为中心还是以服务对象观众为中心呢?如果是前者,就会设置很多的障碍。如果是后者,一切都会变。所以我们号召,我们的员工去当观众。你当四天观众,你就会知道观众的苦与乐。



故宫进去以后,该有标识的地方没有标识。一些公告、通知堆在一边。人们都走到太和殿下面了还在问“太和殿怎么走”。后来,我们做了512块标识,在三叉路口、十字路口、展厅展馆必须有明确的统一的标识。除了这些标识以外,我们还制作了很多电子标识,每天更换最新的信息,人们通过手机可以链接应用获得更多的信息。

《我在故宫修文物》一个片子感动了很多人。令我感动的是,点赞最多的是年轻人,18-22岁的学生。原想着这些学生喜欢蹦蹦跳跳、打打闹闹的节目,没想到喜欢看我们的专家学者在日复一日地细心地修复文物。这也把我们学者的工作价值呈现给消费者。比如,古书画装裱修复的单教授,青铜器修复的,瓷器、木器、漆器、乐器、唐卡、织绣....确实很不容易。



今年春天,《我在故宫修文物》中大家的男神王劲请假去美国领奖——国际电影节的白金奖。其实他什么都没演,就是在做日常的工作。导演、演员获奖司空见惯,文物修复人员获国际电影节的奖,有史以来第一次。

但是我们也在想,这样兢兢业业、细心的修复够吗?其实是不够的。人是会得病的,到了医院任何一个医生都不会上来就给我们打针,吃药,一定要先做检查,先看病历病史,测量血压等去测查我们的病情,一系列的检查分析报告出来后,才开始治疗。



文物不会说话,但是他们是有生命的,他们的生命历程会比人的生命历程更长。我们要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它?所以我们成立了世界第一所文物医院,我们拿出最长的一排房子,365米长,13000平米的院所筹建故宫的文物医院。我们汇集了200名文物医生,世界各大博物馆有30/40名文物修复人员了不起了,我们拿出200名编制,要认真地对待我们的文物和藏品,来进行研究和修复。

这所文物医院是对外开放的,观众可以参观,世界各地的文物修复人员可以进行交流。我们的仪器设备使我们的工作条件得到很大的改善,这些文物藏品得到了细心的诊断和精心的修复。

故宫博物院究竟有多少件文物藏品?长期以来社会公众是不知道的,故宫博物院的员工是不知道的,故宫博物院的院长也是不知道的。但六年前我到故宫博物院工作第一天我就知道故宫博物院有189万7558件文物。我来的第一天,郑院长就告诉我,郑院长领导工人从2004年到2011年用了7年的时间,把故宫的文物藏品作了一次最全面的清理。


新华思客/图


我们国家今天4700余座博物馆,收藏着国家顶级、一级、二级文物一共401万件,其中收藏在故宫博物院的168万件,占全部博物馆珍贵文物的41.98%。

再打个比方,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基本上是金字塔型的藏品结构,塔尖是镇馆之宝,珍贵。故宫博物院不是金字塔型的藏品结构,我们是倒金字塔型。珍贵文物占馆藏文物的93.2%,一般文物占6.4%,资料只占0.4%。根据国家的安排,我们又进行了三年的修理,进行了加固、细心的清理,增加了5万5000件,所以到去年年底,故宫的文物藏品186万2690件,每天还在增长。今天这些文物藏品被分为了231个类别。

中国博物馆收藏的外国文物很少,因为我们是文明古国,没有去偷盗、抢劫其他国家的东西,所以中国的博物馆基本收藏的是本国文物。但故宫是一个例外,这里住过24个皇帝,他们曾在太和殿里坐着,让万国来朝。后来,各国传教士也送来大量18世纪的西洋钟表和仪器设备,所以故宫收藏着13000件来自世界各地的文物。


新华思客/图


故宫博物院对文物藏品进行了系统的清理和修复,并对外展示,于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博物馆协就把故宫博物院誉为世界五大博物馆之一,我认为这是当之无愧的。同为世界五大博物馆的成员,还有英国的大英博物馆、法国的卢浮宫,美国的大都会、俄国的圣彼得堡冬宫,这五座博物馆恰恰属于五个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一个国家一个,我们甚至开玩笑说,国家没有一个强大的博物馆是不能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

我们还要加强学术研究。故宫博物院成立了故宫研究院。我们有350名高级职称的研究人员,其中200多名都已经接近退休年龄或已经退休多年了,这是故宫最宝贵的财富。那么这些老专家应该给他们研究的岗位。所以我们成立了故宫研究院,请郑院长担任我们故宫研究院的院长,成立了考古、古建筑、古文献、明清档案研究所、陶瓷研究所等20个研究所。我们一位95岁高龄的专家每天都坚持来上班。他们的身边带着年轻一代的故宫学者,大量的研究也进入了国家的课题。

这些文物不断经过研究、揭示出独特的内涵、举办更多的展览。


新华思客/图


我们还要不断扩大开放,紫禁城过去只是开放30%,去年开放到了76%,这样开放3/4的区域,我们可以举办更多的展览,开放更多的展区。西部区域从来没有开放过,显得很神秘,我们故宫的员工把这片称为“女性的世界”,我想了想加了两个字,有点搞笑,叫“退休女性的世界”,在职的还没到这边来。他们有很多的时间,皇太后、太妃等等建了很多的佛堂和花园,风景很美。这些年轻观众还没进去,但是进去了就知道去找甄嬛住的地方。

我们今天开放了东西路。过去人们来到故宫博物院看到的是一种景观,高大的宫殿、宽阔的广场上面一根树都没有。今天东西路打开之后,人们发现紫禁城里有这么好的生态景观。我们希望三年以后故宫博物院开放程度到80%,这就要做两件事。一是目前要把5100平米还未修缮的古建筑,未开放完成。故宫里有23万平米的古建筑,其中5万平米我们希望这三年修缮完成并开放。

我们建了外国文物馆以后,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就能看到系列的收藏的来自世界各国的文物。当然来的观众再多,占全球人口的比例也是很少的,所以我们希望能够更多地通过互联网系统,通过数字技术传播文化。我们不断加大网站的建设,故宫的网站现在每天的点击率上百万人次,我们进行了三项提升,一是把英文的网站做得更加强大,世界各国的人们通过网站可以了解到我们的文化;二是把青少年网站做得更加活泼;三是让他们愿意走进博物馆。


数百年的尘封,1500张地毯我们未曾得见。今天科技帮助我们再现出百年前的精彩。新华思客/图


我们也举办网上展览,过去举办过的展览、现在正在举办的展览,网上进行展示,足不出户,网上可以参观故宫的展览。那么我们率先把全国的文物藏品在网上进行了公示,186万件文物每一件都可以查到基础信息。我们现在正在紧锣密鼓地设计三个摄像室,把文物的影像数据配合上去,使得我们的网站获得更多的支持。大前年开始,我们陆续出品故宫APP,现在已经9部APP,每部都获奖了。媒体给我们一个公正的评价是“故宫出品,必属精品”。

今年我们上线的是故宫展览,人们通过手机可以到展厅里去漫游,像亲临其境的参观一样,去感受展厅的氛围,详细观看展览。总之,故宫博物院用了3年时间建成了数字故宫社区,通过数字社区,我们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包括公众教育、文化展示、参观导览、休闲娱乐、社交广场、学术交流、电子商务等。

今年我们在构建数字社区的时候增加了参与性,在社区上积分多了就可以在紫禁城获得一块地,可以开始盖房子。这是北京最便宜的地最便宜的房子,所以参与的人非常多。

我们还要用3年时间紧锣密鼓地建设智慧故宫,我们希望故宫的安保系统更加强大,传播力量更加强大,人们的感受更加丰富。用这些新技术我们建立了数字博物馆,我认为这是世界最好的数字博物馆,它之所以好不仅在于技术先进、设备先进,关键是原创,关键是每一个项目都深度挖掘自己藏品、古建筑的信息。


新华思客/图


故宫有很多藏卷,不经常展示,展示也是光线比较暗,但是通过数字藏卷可以详细看书画的每一个细节,甚至可以再放大,可以看到每一个人的服装、表情。制作了数字多宝阁,喜欢器物的观众可以到数字多宝阁调阅,放大,旋转各个角度来看。制作了宫廷原状,可以深入到那些还没有开放的地方,通过虚拟现实进入养心殿、太和殿等等。制作了数字屏风,观众在屏风前就可以自己穿起皇帝的服装感受一下。

此外,建设智慧故宫还有一个核心项目,叫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今天,我们已有3500个高清晰摄像头在监测故宫,但世界文化遗产监测是要监测看不到的地方,顶棚上面、瓦下面或是其他一些隐蔽空间,毫无遗漏的监测对于内部管理太重要了。总之今天我们要用更多的手段传播故宫文化,把故宫的文化能够更深入地融入到人们的社会生活中,这样才能使文物“活”起来。

我们也在研发文创产品。我们有四百多个手机壳,大家可以选购。我们要研究人们的生活中需要什么,怎么能满足人们这些要求,结合故宫藏品,深入挖掘自己藏品的信息,这样才能把人们的需要对接起来。我们从文物中找寻经典的形象来设计产品。例如,带有藻井文化元素的藻井伞,带有宫门文化元素的宫门箱,带有十二美人元素的美人图,带有太和殿脊兽元素的跳棋。

过去我们的营销有两方面不好。一个是故宫商店卖的东西80%不是自己研发的,都是来自各地的,满足不了人们把故宫文化带回家的愿望。经过几年的努力,到2015年年底,我们已经研发了大约8700种文化创意产品,能够满足人们把文化带回家的愿望。第二是我们过去商店商业气氛太浓,文化气息不够。现在我们要更多地增加文化气息,干脆不叫商店,叫文创馆;服装店叫服饰馆,展示故宫的服饰文化;陶瓷店叫陶艺馆,展示故宫的定窑文化。

今天人们参观故宫,两个小时、三个小时、四个小时不够,人们要休息,要喝茶、吃快餐,所以建了故宫的服务中心。寻找了既不能盖临时建筑,又不能破坏古建筑,所以选择了这种“冰窖”,过去是存冰的。那么这一百年没有存冰,就被当做一般场所使用,没有得到很好地利用。


新华思客/图


我们把这组冰窖进行修缮,然后建了冰窖观众服务中心,现在同时300人能在里面喝茶、就餐。二三十分钟吃好以后,别人再来吃,这样一个中午换三到四次桌,一个中午1000人能在冰窖里就餐。人们在就餐的过程中能够参观到这组别具一股的建筑。过去旅游到北京有一个口号,叫逛故宫,登长城,吃烤鸭。我对逛故宫一直有意见,现在我们新的口号是参观故宫,登故宫城墙,吃故宫烤鸭。

我们成立了故宫学院,进行社会教育。国家把故宫学院作为全国博物馆培训基地之一,我们承担更多的教育职能。我们在12个城市陆续建立了故宫学院的分院,更多是开展社会教育,把故宫的教育深入到社区、深入到学校。去年我们举办了25000场次活动。故宫博物馆在社会教育活动中是最活跃的。我们的故宫知识讲堂每天都爆满,孩子们在这里串朝珠、做龙袍、做皇帝的新衣、做堆秀...所有的都是免费的。

孩子们在一边实践一边动手的过程中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我们结合学校的课程,研发更多实践性的课程,今天成熟的已经有30多组,使不同兴趣的孩子们都能够有所获得。每一个课程都被做成了学习卡的材料包,每一个材料包按照指导做成成品伴随着他们的生活,引起他们的兴趣。我们的教育活动也深入到更多的城市,古建筑修复以后更多地用于社会教育。去年年底我们增加了4个大教室,使更多的孩子到故宫的庭院里来学习。总之我们希望故宫博物院成为孩子们最喜欢的学习课堂。

我们也开展社会传播教育,“故宫讲堂”这个品牌,第一百讲130万人在线观看。我们把更多的活动深入社区,比如楷书技法、古琴太极、茶技花技。我们也积极开展国际教育与传播,国际博物馆协会培训了16个国家,到去年年底我们已经培训了61个国家的学员,所以我们的朋友圈越来越大。故宫博物院加强与国外博物馆的合作,举办更多展览,开放更多展区。现在,我们每年有20多个展览走出红墙,走向大千世界,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我们在不断增加故宫展示的能力,希望不断开放的故宫,能成为人们生活的一片绿洲,也希望故宫的文化活动能更加深入地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我想,故宫作为文化机构只要拥有文化自信,就一定会拥有美好的未来。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