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观察 > 正文

19个小时排队买戏票折射主要矛盾

2017-11-09 10:29:18    光明日报  参与评论()人

一些买不到票的观众提议,人艺能否开放资源、激活机制、扩大供给,既保证品质和品牌,又能让更多观众欣赏到人艺的好戏;能否尝试联合制作、委托制作、版权输出等多种方式,增加供给;能否采取以老带新,让明星与青年演员合演等创新方式,多演经典剧目,培养新人,让更多的人能够看到好戏……

“文化供给除了在手段上创新,还要在机制上创新。”中国传媒大学协同创新中心教授齐勇峰注意到,十九大报告特别强调“创新”,要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培育新型文化业态,这会引导更多的文艺院团“以人民为中心”,完善创作机制,激发创作活力,创作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作品。

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增长后,会欣赏更多的“阳春白雪”,也会更“挑剔”,会用脚和手中的钞票“投票”,对于那些不喜欢的戏送票也没人去看。中国戏曲学院国际文化交流教研室主任胡娜直言:“不能怪观众不懂得欣赏,创作者更要从自身找原因,要看是否了解观众需求,是否能吸引观众,文化供给是不是有效供给。

文化消费的“点状激增”

“《窝头会馆》一张票680元,两张1360元。”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副教授陈竹元没买到低价票,咬牙买了高价票,她感觉有些贵,但想到戏剧就是现场体验,此情此景此时此刻,可遇不可求,也就接受了这个价格。

“原来看过这个剧两次,当时的票房不错,但并不像现在这样火爆。”沈望舒说,这表明这些年观众培育效果好,观众愿意花买票看戏剧,培育出一些戏剧痴迷者或戏剧的“忠粉”“铁粉”。

消费观念是需要引导的,“有人宁花3000元吃饭,不愿花300元看戏”,应该引导人们为优质文化产品付费;文化消费是需要培育的,据北京市有关负责人介绍,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自2013年以来,通过5年的培育,累计实现直接消费金额540亿多元,吸引2亿多人次消费者参与,品牌影响、平台效应持续扩大,创新引领、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提升,有效推动了北京文化市场的供对接,全面提升了首都文化消费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戏票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