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3月5日下午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还就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农业现代化等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文化和旅游业界引发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深刻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深远意蕴和高质量发展要求,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数字化创新、乡村旅游优化升级等方面着手,撸起袖子加油干,更好满足人民文化和旅游需求。
更好满足大众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我们将时刻牢记嘱托,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无锡灵山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名誉董事长、无锡拈花湾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国平表示,下一步,将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倡导者、践行者为使命追求,敏锐把握时代大势,洞察消费趋势,不断加大创新研发力度,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助力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
“总书记对江苏的殷切期望、谆谆嘱托让我们深受感动、备受鼓舞。”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南京六朝博物馆常务副馆长宋燕表示,将与南京市文化和旅游从业者一起深刻领会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六朝博物馆也将继续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进一步活化利用好馆藏文物,不断拓展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渠道、提升服务水平,用心用情讲好中国故事,推动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大众日益多元化的文化和旅游需求。
嘉靖四十五年二月初一,一封2730字的奏疏经通政司到达御前,嘉靖皇帝阅后大怒。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论治安疏》,作者是海瑞。疏中指责嘉靖一意玄修、侈兴土木、不视朝、名爵滥、薄于父子、戮辱臣下等问题,最后一句“天下因即陛下改元之号而臆之曰: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更是直接封神。
在古代,花朝节曾盛极一时,与元宵节、中秋节齐名,合称“月半节”,是当时最重要的节日之一。花朝节的产生是源于对“花神”崇拜,与我国古老的农耕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人们会在花朝节期间祭祀花神、赏春游园、祈求风调雨顺。最早“花朝”一词并没有节日之意,而是与“月夕”并举,形成“花朝月夕”,是良辰美景的意思。
春分之后,北半球开始昼长夜短,意味着桃红柳绿、草长莺飞的春天正式到来。相较于寒冷肃杀、万物闭藏的冬季,春天生机勃勃、充满希望。因此,古往今来,人们往往更青睐春天,很多重要的事,都安排在春天里。
最近,有关黑芝麻生发的广告又撩拨了一些人的心弦。实际上,老一辈早已口口相传着同样的信息:“多吃点黑芝麻,生发!”于是乎,什么黑芝麻丸、黑芝麻糊,尽情地吃吧。
故宫怪画《蜂虎》是清朝乾隆年间画家华嵒所创作的一幅画作。这幅画的主题是一只头像马蜂的老虎,形象十分奇特,给人一种非常震撼的视觉效果。
古人管扎耳洞叫“穿耳”。穿耳戴耳饰的习俗起源甚早,早在夏代乃至更早之前的原始社会,人们就开始戴耳饰了。起初,男女都扎耳洞。周代往后,穿耳的人大都是女子。
阳光明媚,鸟语花香,又到一年踏青春游时。古代的文人雅士或骑行、或徒步,畅游青山绿水,亲近大自然。唐代诗人韦庄有诗曰:“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三国演义》是家喻户晓的古代名著,里面描写的各种兵器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赵云的青冈剑,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吕布的方天戟等。但在真实的三国中,我们耳熟能详的这些兵器真的存在吗?
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通过字典或是词典查一查它的拼音,我们就知道该怎么读了。那么古代没有汉语拼音,遇到不认识的字有什么方法呢?
唐人柳诞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身为负责大都市洛阳治安的官员,竟然会因为穿衣问题而招来一顿毒打。成书于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的《通典》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在唐高宗年间的某一天夜里,负责城市治安的洛阳尉柳诞上街巡逻,这本是职责所在,没想到柳诞却被自己的部属拦住去路。唐代宵禁制度严格,无论城市多繁华,黄昏之后皆会陷入一片死寂,街上只有巡逻的衙役。这帮衙役将柳诞当成了违反宵禁的街溜子,抓住后二话不说,直接暴力执法,将柳诞一顿痛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