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博览 > 正文

就在某一刻,奶茶似乎征服了整个中国

2017-08-22 10:20:49    地道风物  参与评论()人

可惜古人没有朋友圈,不然晒得全会是奶茶



拉萨八廓街的光明茶馆,从来都座无虚席。

风物君语

周末去朝阳大悦城路过喜茶店,看见排队的也就40多人,比上周来时人少多了,也想凑个热闹尝尝。刚走近队尾,保安把我截住了,指了指远处:“不好意思,队尾在那边。“这一看,哎呀我去,人家是分流了,不集中排队了,并且分了好几组。呵呵,我只能头也不回地走了,喜茶的龙队,真是看到了开头,猜不到结尾。



我看到的喜茶是酱的。



朋友圈里的喜茶也是酱的。





2017年,“喜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了北京上海等一众城市。仔细回想奶茶在中国的发展史,似乎也在不经意间,霸占了全中国人挑剔的味蕾。

我们先用意念尝尝雪域高原的奶茶吧

藏人饮茶,花样很多,清茶、奶茶、甜茶、酥油茶……后三种茶都是离不开奶的。



藏族人最爱的酥油茶。

高原上并不产茶,西藏的茶,据说是文成公主作为嫁妆带入的。但在吐蕃王朝时期,汉藏贸易尚不发达,并没有什么茶马古道之类的贸易通道,内地输入藏区的珍贵茶叶还很少,仅能提供给王室贵族享用。

宋朝时开辟了多条通往藏区的“边茶古道”,如在雅州(今四川雅安市)、黎州(四川汉源县)、调门(四川天全县)等地设立“茶马互市”,从而开辟了由川西经甘孜、昌都至乌斯藏的茶道。此后,西藏民间才开始慢慢饮茶。

“茶马互市”不但成为汉藏经济的干渠,而且促进了西藏民间贸易的发展。后来,茶马贸易又扩大到私商交易,有不少四川、云南茶商将茶贩运到西藏,利获数倍,形成了蜿蜒于中国西南部横断山脉腹地、喜马拉雅崇山峻岭中的茶马古道。就此,汉藏两地的茶马贸易,使西藏饮茶日益成风。



藏家母亲在为儿女打酥油茶。

久而久之,一种新型的、具有西藏民族特色的酥油茶文化逐渐形成,饮酥油茶也日益成为藏族老百姓的日常必需。

西藏的酥油茶一般用锅子烧水,水煮沸后,再用刀子把紧压茶捣碎,放沸水里煮,半小时后,滤出茶叶,把它装进打茶桶里。同时,另一口在锅煮牛奶,一直煮到表面凝结一层酥油时,把它倒入盛有茶汤的打茶筒里,放上适量的盐和糖。这时,盖住打茶筒,用手把住直立茶筒并上下移动,不断催打。直到筒内声音从"咣铛、咣铛"变成"嚓咿、嚓咿"时,茶、酥油、盐、糖等混为一体,酥油茶就打好了。



西藏咸奶茶。

听藏族朋友说,现在一般仅有农牧区才喝奶茶。因为它新鲜牛仔加砖茶熬制的,城市里的人无法立即喝到牧区的新鲜牛奶,便会用奶粉替代。做到的奶茶,可根据个人的口味,有人爱放些盐、有人爱放点儿糖。

城里人呢最常喝的是甜茶,不管在家里、还是在街上的甜茶馆,多是用由红茶加奶粉和糖熬制成的。和酥油茶与青稞酒不同,甜茶不是西藏人发明的。有说是英国人入侵西藏时,将喝甜茶的习惯留在了这里;也有研究认为,甜茶通过穿梭于西藏、尼泊尔、印度的伊斯兰商人传递到拉萨。



早起来碗藏面+甜茶,是藏族人最悠哉的时光了。

曾听一些上了年岁的老人讲,过去茶馆的人很少,女人一般不登茶馆门的。因为在外面吃吃喝喝要被看作是没有家底的人,即“喝甜茶的说明家无酥油,吃烧饼的说明家无糍粑”。

走在拉萨的街头,“××甜茶馆”几字太常见了,第一次走进八廓街那家著名的光明甜茶馆时,里面黑乎乎的全是人。简陋的桌椅,嘈杂的环境,闲适的人们,三五成群,围坐在一起“吹吹牛”,把零钞随意地放在桌上,添茶人自行收钱。那些用大大小小的暖瓶装的甜茶,8块钱就够俩人喝一下午了。

内蒙古奶茶,草原人的热辣辣

学界普遍认为,蒙古族饮茶自明代开始。滥觞于蒙古土默特首领俺答汗把喇嘛教传入蒙古地区以后,俺答汗以和平方式结束了200年的明蒙对立,沟通了北方与内地不可割裂的联系。此后“交易不绝,胡越一家”。通过茶马互市,蒙古族开始饮茶。实际上,追溯起源,蒙古族饮茶应该更早。在蒙古族的史诗(大约产生在氏族社会末期的一种古老说唱艺术)《江格尔》里,就有饮茶的描述。



人们常说“一日三顿饭”不可少,而蒙古族要“一日三次茶”,饭就吃一顿都成。

每天清晨,主妇们先煮上一锅咸奶茶,供全家整天喝。早上一边喝着热奶茶,一边吃炒米。早茶后,再将其余咸奶茶放在微火上暖着,以便随需随取。一家人通常只在晚上放牧回家后才正式用一餐,但早、中、晚三次喝咸奶茶是不能少的。如果晚餐吃的牛羊肉,那么,睡觉前全家还会喝一次茶。



喷儿香的奶茶人人爱。

煮咸奶茶的技术性很强,茶汤滋味的好坏,营养成分的多少,与用茶、加水、掺奶,以及加料的次序有很大关系。如茶叶放迟了,或加茶和奶的次序颠倒了,茶味就出不来,或煮茶时间过长,又会丧失茶香。

蒙古族人民喝的咸奶茶,多使用青砖茶和黑砖茶,并用铁锅烹煮,这一点与藏族打酥油茶和维族煮奶茶时用茶壶的方法不同。但是,烹煮时,都要加入牛奶,习惯于"煮茶",这一点又是相同的。



家有女儿,阿妈都会教她煮茶。

蒙古族人民认为,只有器、茶、奶、盐、温五者相协调,才能制成咸香可宜、美味可口的咸奶茶来。

为此,蒙古族妇女都练就了一手煮咸奶茶的好手艺,大凡姑娘懂事起,做母亲的就会向女儿传授煮茶技艺。当姑娘出嫁、新婚燕尔之际,也要当着亲朋好友的面,显露一下煮茶的本领,要不,就会有缺少家教之嫌。

在新疆,扬出来的茶才好喝



无论什么茶,经他们配上奶子,烧制成奶茶,都那么芳香可口。

新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大多数喜欢喝奶茶,奶茶的奶绝非超市里一公斤塑胶桶装的、营养成分符合“科学标准”的那种牛奶,而是牧区直接运进城、装在食品塑胶袋里鼓囊囊的新鲜牛奶,两块钱一斤。拿回家后放在奶锅里煮沸杀菌,最后再放进冰箱里保存。

而当地的茶,最正宗的要数砖茶,又叫茯茶。它是经干燥蒸压而成的后发酵茶,因在伏天加工,故称伏茶;又因为其效用类似土茯苓,因此又叫茯茶、茯砖。这茶并非新疆特产,它原产于江南,自唐朝始,就有茶商将内地茶叶带到新疆内蒙古等边疆。到了清道光年间,左宗棠率湘军入疆戍边,士兵们将随身携带的湘茶带进新疆,后来,湘人为方便携带便将松泡的茶叶加工发酵压成块状,就成了现在的砖茶。



在新疆,客人来了,主人一定会端出馕、奶茶水果糖、方块糖、果盘、糕点等来招待的。 摄影 / 范菁

在新疆煮奶茶,要先将砖茶捣碎,放入铜壶或水锅中煮,茶烧开后,加入鲜奶,沸时不断用勺扬茶,直到茶乳充分交融,除去茶叶,加盐即成。但也有不加盐的,只将盐放在身边,根据每个人的口味增加盐量。

少数民族的奶茶热喝才过瘾,

港式、台湾奶茶冰冰凉喝也爽哦

“如果非要让我用一种美食来形容香港的文化或精神,那么我觉得应该是‘奶茶’。它是一个中西文化、高档跟庶民、权力跟游散、繁忙与休闲的混种,可以赋予它很多种意义。”——欧阳应霁(香港漫画家、著名饮食专栏作家)



香港人对奶茶的喜爱,想必只有到过香港才能真切体会了。

走在香港街头,走几步就是奶茶店、或茶餐厅。香港人对奶茶的消费,数量多到让你“害怕”。

相关数据显示:香港这座人口规模700多万的城市,每年要进口逾5800吨红茶;香港人每天大概要喝掉250万杯奶茶,一年就是喝掉近10亿杯,由此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就超过100亿港元。几年前,香港政府将奶茶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其更是向世遗进发。



这杯香醇的“茶”,究竟缘起何处?如今普遍认可的说法是:源于英国人的Afternoon Tea(下午茶)。当时香港为英国殖民地,而英国人习惯在下午3点后喝下午茶,香港入耳濡目染下,就渐渐效仿。

奶茶传入香港,起初只有富人才可在高级餐厅饮用。一直到了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路边出现的大排档拉低了奶茶价格,这才使其被普通香港民众所熟悉。

“食神”蔡澜说: “(香港)茶餐厅妙在一个茶字,英国人在香港99年,也将这个字嵌在香港的生活里。”到了下午3点钟左右,原本在写字楼里奋斗着的上班族,会悄悄溜进茶餐厅喝下午茶。



丝袜奶茶就是这样过滤的。

丝袜奶茶,就是下午茶最受欢迎的品种。将煮好的锡兰红茶先用尼龙网过滤,再加入奶和糖,地道的港式奶茶一般都用黑白牌全脂淡奶和白砂糖。

据说最初发明之时,真是用丝袜来过滤的,后来改用了特制白布袋。过滤除了可以滤走茶渣,也使红茶更香滑。锡兰红茶放在尼龙网内后,再把网浸入巨型水煲内,并用钩把网钩在水煲的边沿。把茶焖在茶煲里几分钟后(称为焗茶),再把茶倒到另一茶壶里,来回倒数次(撞茶),最后再倒进已放入淡奶的杯内。这样做的茶,确实香、浓、滑,淡奶与茶的口感互相交融,成为香港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珍珠奶茶,仿佛是中学时代的回忆。

在奶茶传到台湾后,台湾人在港式奶茶中加入了“珍珠”。“珍珠”是台湾的特产,俗称“粉圆”,它是用地瓜粉或木薯粉做的。



南台湾的珍珠奶茶店会把使用大颗粉圆的珍珠奶茶叫“波霸奶茶”,而用小颗粉圆的叫做“珍珠奶茶”;但在北台湾,一般奶茶店就只卖“珍珠奶茶”,都是用的大颗粉圆,后来“珍珠奶茶”变成了全岛的通称。

还记得中学时,老师们常一脸凝重告诉我们,珍珠奶茶的珍珠是胶皮做的…… 这么多年每次喝珍珠奶茶总有英勇就义的悲壮情怀。



如果有一种饮品可以代表女生,我想那一定是奶茶。

如果说西藏、内蒙古、新疆等地喷儿香的奶茶代表了游牧民族的饮食传统传统,那么台湾、港式奶茶则是都市人现代生活里的调味剂。

告诉风物君,你最爱喝的奶茶是什么?

文 / 婷哥

未标明作者图片,均源自网络



关键词:茶道奶茶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