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虽然以种种礼教对妇女进行身心束缚,但在元宵节和中秋节,均要暂时解脱对妇女的种种限制和束缚,允许外出参与娱乐。元宵节观灯,往往是少女结识意中人、与佳偶相会的大好时机,元宵节期间总会出现一些爱情佳话。又据说元宵节妇女群游,游城墙,摸城门钉、走桥等,可治病强身,抖去晦气。
诗词中的元宵
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因此,我国古代也有不少文人墨客将元宵节喜乐盛况在诗词中加以记载。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正月十五夜,绚丽多彩的元宵灯火将大地点缀得五彩缤纷。根据花灯挂的位置不同,作者还将它们分别比喻为“星”“月”——当然,比花灯更美的,自然是来赏灯的各家千金了。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这首景色诗描写了洛阳市民元宵之夜的欢乐景象,是诗人在一次正月十五夜诗赛中的夺魁之作,称得上初唐五律的典范。“火树银花”一词亦成为描写节日之夜的特用成语。清代学者纪昀认为该诗“三四句自然有味,确是元夜真景,不可移之他处。”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欧阳修这首脍炙人口词作采用了去年与今年的对比性手法,使得今昔情景之间形成哀乐迥异的鲜明对比,既写出了情人的美丽和当日相恋时的温馨甜蜜,又写出了今日伊人不见的怅惘和忧伤。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作为元宵诗词中的名篇,这首词其实不需多加解读,以免画蛇添足。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曾举此词,以为人之成大事业者,必皆经历三个境界,而稼轩此词的境界为第三即终最高境界。
名家笔下的元宵记忆
冰心
在散文集《寄小读者》的《漫谈过年》一文里,冰心蕴含着她思念家乡的温柔亲切的感情,同时也有对元宵节里家乡风俗的难忘记忆:
“我们老家在福州市南后街。福州的风俗,元宵节小孩子玩的灯,都是外婆家送的。福州方言,‘灯’与‘丁’同音,‘添丁’是句吉利话,因此,外婆家送给我们姐弟四人的是五盏灯!我的弟弟们比我小得多,他们还不大会玩,我这时就占了便宜,我墙上挂的是‘三英战吕布’的走马灯,一手提着一盏眼睛能动的金鱼灯,一手拉着会在地上走的兔儿灯,觉得自己神气得很。”
巴金
除夕过,元宵近,香港街头多灯河。游客夜乐游,沉浸吉祥红。 新华社记者 吴晓初 摄 除夕过,元宵近,香港街头多灯河。游客夜乐游,沉浸吉祥红。 新华社记者 吴晓初 摄 除夕过,元宵近,香港街头多灯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