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专题 > 专题资讯 > 正文

挤下“独木桥”,真的摔残了吗?

2017-07-06 16:30:44  吕伟胜    参与评论()人

一年一度有中国特色的高考落下了帷幕,2017年高考有940万考生,莘莘学子如获释重,十二年寒窗,今朝得以完胜。高考的家长的心里是否真的放下,也许是另一个焦虑的开始。

孩子的分数最终怎么样?孩子能上哪所大学?孩子选择什么专业比较好?孩子未来就业前景怎么样?孩子就留在国内上大学,还是出国深造?孩子是完成国内本科学业去读研究生,还是直接去国外读本科?……这一系列的问题,都会排山倒海般走进每个高考生家长的心里。

今天老吕就和大家聊聊高考这座“独木桥”。


挤下“独木桥”,真的摔残了吗?

01高考的定义

从1952年高考施行,到1965年废除,再到1977年恢复高考,到今年已经40年了。高考这一词意义非凡。说到高考,来看一下它的定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The National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简称高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历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普通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挤下“独木桥”,真的摔残了吗?

02大学录取率

从1977年恢复至今,每个年代都有自己记忆的高考;每个年代都印当时的特色;每个年代都有不同的大学录取率。

70后:1988-1997,“黑色7月”的记忆

那时候的高考是在七月,大家称之为“黑色七月”。教室里旧风扇吱吱呀呀,和着窗外的嘈杂的蝉鸣声,最后冲刺的一个月,考生们除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还得忍受炙热之苦。

由于录取率低,当时很“流行”复读。不少复读生有早晨5点起床,点着蜡烛读书的经历。

志愿填报是在高考之前,常常听到身边人落榜的原因:“哎,志愿填飙了”。那时没有一本二本,只有重点院校、一般院校、专科院校、本科自费生、专科自费生之分。

挤下“独木桥”,真的摔残了吗?

80后:1998-2007,“非典”的痛,“扩招”的压力

80后经历了高考由3天缩短伟2天,高考从7月提前到6月,对学生来说,备考压力更大,但高考结束后可以多玩一个月了。

2003年,当高考遇见“非典”:备考期间,学校每天都要进行消毒,给学生量体温。有学生因为体温过高被安排在隔离考室考试。这个特殊的高考时期,痛并紧张着。

1999年全国高校大规模扩招,改变了大批80后的命运。但没有想到的是,4年后,这一代人开始在1/100、1/1000的求职道路上,拼的“头破血流”。

挤下“独木桥”,真的摔残了吗?

90后:2008-2017,选择增多,高考并非独木桥

不少妈妈为了孩子,辞职陪读、异地陪读、补课、陪考……承受高考压力更多的,不是学生,而是家长。

三本成为过去,2015年开始四川高考取消三本,合并到二本录取,而越来越多的二本优势专业,提到了一本录取。

许多同学通过自主招生,早早进入心仪院校;还有不少同学初中、高中就出国学习;选择出国的同学越来越多,一些高中的“尖子班”换个说法就是“出国班”。对于90后,高考早已不是独木桥。

挤下“独木桥”,真的摔残了吗?

03高考曾经被认为是独木桥

在中国“学而仕则优”的思想影响下,曾经,高考被认为是独木桥。有多少人参加了不止一次高考,就是为了通过高考,改变自己的命运。我们最熟悉的典型代表是俞敏洪和马云。

俞敏洪的北大梦想

挤下“独木桥”,真的摔残了吗?

1977年年底,高考恢复了。但是,刚进入高中学习的我,对于高考并没有太多想法。

一天,我们的班主任,一位从南京翻译局下放到我所在的中学的老师对我们说,我知道你们这帮孩子一个都考不上大学,但是我还是建议你们要努力争取,因为一旦考上,个人的生活就会发生很大变化。即使你们努力了考不上,在地里干活累了,拿着锄头看看天上的云,还可以想想“我那时候曾经考过大学”。这样富有诗意的鼓动让我们心情十分兴奋,都报名参加了1978年的高考。

挤下“独木桥”,真的摔残了吗?

1978年的高考,我们全班只有一个学文科的人考进了常熟市地区师专。现在,他是我们镇中小学联合学校的校长。第一次高考的失利并没有给我造成太大的影响,因为毕竟考上的人很少。在家呆了两三个月,直到我们大队初中的校长把我找去当学校的英语代课老师。

1979年的高考又开始了,我再度进入考场。我的总分过了录取分数线,英语考了55分,比去年的高了很多,但常熟师专的录取分数线变成了60分,我再度落榜。

江阴县教育局举办了专门针对外语的辅导班,之前的两次失利,使我已经基本放弃了高考,但我妈却很坚持,一定让我去报名参加。我开始了真正的脱产学习。每天早上,我带头起来晨读,晚上10点半熄灯以后,大家全部打着手电在被窝里背单词。这个班是1979年10月中旬开课的,到1980年春节的时候,我的成绩还在倒数第十位。当年的寒假就放了一个礼拜,我整天背课文。结果,四五十篇课文被我背得滚瓜烂熟。第二学期,我的成绩就变成了全班第一。我的目标也从最初的常熟师专变成了北京大学。

挤下“独木桥”,真的摔残了吗?

1980年的高考很快又开始了,英语考试时间是两个小时,我仅仅用了40分钟就交了卷。英语老师大怒,迎面抽了我一耳光,说今年就你一个人有希望考上北大,结果你自己给毁了。他认为我这么快就交卷,肯定没做好。

总分是500分,我考了387分。当年,北大的录取分数线是380分。填志愿的时候,我不敢填北大了。我的一个老师说,想当初你的志愿不就是一个师专吗?现在你都能有机会进北大了,即便北大不要你,说不定能进另外一所好学校。但我还是不敢下笔,那个老师就帮我填了北大。

8月底的一天,我和我妈在地里种菜,大队的人找到我说县里有电话来。我急忙跑过去,县教育局长对我说你的录取通知下来了。我拿到通知书一看是北京大学,当时就乐疯了。

我们村里的人从城里调了一辆拉土的大卡车,把我从江阴一直送到了常州,我在常州上了火车,站了36个小时到北京,一点都不觉得累。就这样,我进入了北京大学。

挤下“独木桥”,真的摔残了吗?

马云三次高考进入杭州师范学院

挤下“独木桥”,真的摔残了吗?

马云称,那些天生会读书的人是命,但我们这些不太会读书和考试的人却未必没有我们的运气,只要我们坚持做我们喜欢的事,并努力的把它做好做完美。

马云考过三次大学,两次落榜,最后一次终于跌跌撞撞进入杭州师范学院本科,被调配进入外语本科专业。

2015年6月23日晚,阿里巴巴创始人、董事局主席马云回想起自己高考又一次失利的那个夜晚,百感交集,他给失意考生写了一封信:我们的运气在其他地方!

给高考失意的同学:

我想你这几天肯定很失落,我理解!因为我有过两次同样的经历。

特别是第二次高考失败,我记得发榜那天晚上,自己和几位同样没有考进大学的同学一起,躺在老浙江图书馆门口的平台上,望着满天的星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忧虑惆怅……怕被人看不起,怕被家人埋怨,怕自己会永远抬不起头,怕自己没有未来……

人生变化无常,今天的顺利未必未来就一定会成功。今天不成功也不意味着未来就没有机会。

有些人是天生会读书,会考试!我们不会考试,我们也许不如别人会算会背书,但在其他地方我们并不比他们差。

也许我们生下来不是为了考试的,但我们会努力干活、努力工作!我们也许确实需要考几次才会成功。我们的运气不是在考试中,我们的运气一定是在其他地方!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

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有今天的成绩。但我相信这辈子总有机会是等着我的!有些机会是别人的,嫉妒羡慕也没有用。那些天生会读书的人是命,但我们这些不太会读书和考试的人却未必没有我们的运气,只要我们坚持做我们喜欢的事,并努力把它做好、做完美!

当然读大学还是很重要的。坚持再考几次吧!未必一定要进名牌大学,但考进大学还是非常有用的。连普通大学也考不进,那你还是有点自己的问题的。不要放弃,再来一次吧。

如果你考进了名牌大学,请用欣赏的眼光看看别人!如果你考进或考不进大学,请用欣赏的眼光看看自己!你一定有自己的机会的。

马云

挤下“独木桥”,真的摔残了吗?

2015年6月23日

(出国回来,时差调不好,和高考失意的同学交流,想想我倒霉的时候真是多了去了。。。。高考失败算个啥!我发现很多成功的人都有过高考失败的经历的,重要的事他们从没有放弃过努力!)

挤下“独木桥”,真的摔残了吗?

04高考不再是独木桥

随着教育多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接受了高考不再是独木桥的理念,尤其是社会精英阶层,通过中西文化的对比,他们开始思考教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现在的孩子需要怎样的教育?为什么在哈佛大学泰勒.本-沙哈尔的“幸福课”最受欢迎?教育是否应该回归它的本质?当这些问题需要思考和解决的时候,我们发现高考不再是独木桥。

挤下“独木桥”,真的摔残了吗?

我们能够了解到的,在国内也在大力发展多种教育,包括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等。实际上,大学教育不应该是一个结束,而应该是一个开始。目前我们的大学教育形式是“严进宽出”,国外的院校通常是“宽进严出”,不仅使得更多的学生能够接受大学教育,更重要的是使得学生在人生黄金年龄阶段,培养非常强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挤下“独木桥”,真的摔残了吗?

西方国家在教育方面领先多年,尤其美国的教育是全球最强的国家,这里是培养社会精英的摇篮。即使这样,除了传统的大学教育以外,他们也给学生提供了社区教育、职业教育等等,来满足社会对不同人才的需求。

挤下“独木桥”,真的摔残了吗?

在职业教育这一方面,我们知道有一个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的比较成熟,那就是澳大利亚的职业教TAFE(全称: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即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它是澳大利亚全国通用的职业技术教育形式,由澳大利亚政府开设的TAFE学院负责实施教育与培训。TAFE高等文凭由澳大利亚政府颁发,相当于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层次。 TAFE是澳大利亚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邦政府和各个州政府共同投资兴建并进行管理的庞大教育系统。澳大利亚共有75万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TAFE系统大约有127万学生,这个数字是澳大利亚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数的1.7倍。这对只有1870万人口的澳大利亚来说是个可观的数字。

挤下“独木桥”,真的摔残了吗?

对于现在的高考生来说,他们是无比幸运的,在多元化发展的时代,他们可以选择的余地很多,他们可以选择国内读大学,清华、北大这样一流的学府,在世界也是有排名的;如果觉得所选的专业不如意,也可以选择出国留学,学习一门心仪的专业,即使在本科阶段进入不了一流学府,在研究生阶段也可以考取一流学府,如果足够努力的话,说不定还能考上哈佛大学、耶鲁大学这样一流的学府。他们还可以选择职业教育,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即使厨师和挖掘机操作师这样的职业教育,也是大有“钱途”的。

挤下“独木桥”,真的摔残了吗?

挤下“独木桥”,真的摔残了吗?

挤下“独木桥”,真的摔残了吗?

挤下“独木桥”,真的摔残了吗?

挤下“独木桥”,真的摔残了吗?

挤下“独木桥”,真的摔残了吗?

正如泰勒.本-沙哈尔所说“我们最大的幸福来自于意义和快乐,如果其中还带着助人为乐的成分,那就是锦上添花了。在做决定时,我们必须先问自己,什么能让自己感到幸福;然后再看看我们的行为,是否会剥夺他人追求幸福的权利。如果是,那么我们也等于在渐渐地摧毁自己的幸福。如果我们伤害到他人,那么我们意识上的倾向及内心的正义感早晚会让我们在终极财富上付出代价。”

挤下“独木桥”,真的摔残了吗?

挤下“独木桥”,真的摔残了吗?

05把幸福归还给孩子

作为校长的时候,我有很多和家长以及孩子沟通的机会。我最怕碰见一类孩子,你问他想考什么样的大学,学习什么样的专业?他说你问我妈妈吧。我想倾听他的意见,可是他却说让我问他妈妈。对于这样的孩子,我知道他已经失去了幸福的权利。

挤下“独木桥”,真的摔残了吗?

李跃儿在《把幸福还给孩子》这本书中写到:“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而另一位教育家曾说:坏的教育是将真理直接告诉孩子,好的教育是引导孩子探索真理!”

“这件事对于我,是一件多么珍贵的礼物啊。我把它珍藏在我的小篮子里,成了我的宝贝。我的篮子里现在有了许许多多这样的藏品,一旦遇到了痛苦或不幸,我就会随时将那只篮子打开,把那些幸福的东西一件一件地往外掏。掏到第一件,我还是不幸福;掏到第二件,可能还是不幸福;第三件可能感觉好了点;第四件、第五件的时候,我就会阳光灿烂,而且周围的人也觉得开心。一个幸福的心灵四周必定充满了快乐、祥和的空气,这是因为幸福是可以传染的。”

挤下“独木桥”,真的摔残了吗?

其实,无论孩子是否通过了独木桥,无论最终孩子和家长有了什么样的选择,我们都应该关注教育本身,关注孩子本身。学习是终生的,大学不是学习的停止点,而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只要让孩子把握住18岁至22岁之间最美好的年华,他们才会明白学习的意义;才会懂得努力的含义;才会追寻幸福的真谛;才会理解生命的意义!

挤下“独木桥”,真的摔残了吗?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