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非遗 > 正文

保护印泥,变“文房四宝”为“文房五宝”

2017-07-14 14:20:19    澎湃新闻  参与评论()人

上周末,文化部、教育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华东师范大学印泥制作技艺研修班开班仪式举行,来自上海、安徽、江苏的20位学员参加了研习班。

“在中国传统的‘诗书画印’中,大家只重视印章的雕刻,印泥是一贯被忽视的,但如果没有印泥,印章是无法呈现的。”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社会发展学院民俗学研究所所长田兆元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与其他非遗项目相比,印泥制作是一个相对小众的项目,但却是书法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华东师范大学此次特意选择这一项目开办研修班。

田兆元在开班仪式上讲话。  

变“文房四宝”为“文房五宝”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印泥虽是小众,却是书法艺术中重要的部分。

田兆元认为,非遗要活态化,要系统性保护,就要放到大的系统、谱系中去研究。从这个角度去看,印泥的保护无法单独去保护,要放到琴棋书画的系统之中。

“但也不是说谱系性就是消磨了自己的特性,相反,要在谱系性中彰显它自己的特色,也就是印泥的鲜艳、持久、优雅等特性。”田兆元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中国书法墨色单调,如果没有印在上面衬托,达到相得益彰、红花绿叶的衬托效果,就相对来说比较单一,印泥的加入会使书法绘画锦上添花。

“此外,印泥色泽鲜艳夺目、恒久不变,红色是中国色彩的代表,它体现出的昂扬向上、蓬勃的中国色彩,在当下依然有意义。我们现在保护印泥,实质上是要回复它的神韵和地位。”

此次印泥制作技艺研修班特别加设了中华传统创世神话的课程,田兆元认为印章篆刻的题材以及印泥的“中国红”特质,都能很好地把中国传统创世神话的故事元素和印泥制作的传统记忆理念相结合。

好的印泥现在依旧是以纯手工制作为主,虽然总的使用量不大,但需求集中在传统高端艺术创作领域。目前社会上对传统文化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田兆元表示,希望借这个机会推广印泥,“变‘文房四宝’为‘文房五宝’。”

国宝鲁庵印泥第三代传人李耘萍老师为学员授课  

为印泥制作非遗培养新生代力量

参加研修班的学员大多年纪较轻。学员屠洁美在国宝鲁庵印泥制作技艺传习所学习印泥制作,她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自己此前从事会计方面的工作,接触印章较多,因而对篆刻产生了兴趣,后来在妹妹介绍下开始学习篆刻、拓印,进而接触到传统印泥。

“我以前不懂得保养印泥、使用野蛮,一不小心把艾绒翻断了,印泥就瘫软了,而且艾绒还会粘在印章上,惨不忍睹;后来在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李耘萍老师的指点下,我才知道,好的艾绒一定要长,要有韧性,只有长的艾绒拌在印泥中,印泥才会紧致有弹性,把朱砂和印油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不至于游离出来。”

在学习印泥使用、保养的基础上,屠洁美开始在国宝鲁庵印泥制作技艺传习所学习制作传统印泥,鲁庵印泥制作过程中,挑选艾绒、搅拌手法、印油原料蓖麻籽油晒制等方面都大有讲究。

“学习下来,益发感受到小小一盒印泥中有着大学问。好的印泥能真实体现印章的风貌和艺术性。可以说如果不懂得印泥的鉴赏和使用,再好的印章也难以表现出来。” 屠洁美说。

华师大社会发展学院民俗研究所老师李柯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此次主要希望为印泥非遗培养新生代力量,年纪较大、业已成名的传承人不再培训之列,而是会作为老师为学员教授技艺,“我们也希望年轻的学员能学一点包装设计、市场营销方面的课程,在推广非遗上有所建树。”

此次研修班主要有四方面课程。“首先是帮助传承人正确认识非遗,也为他们提供咨询。第二就是有关印泥本身的课程,我们和国宝鲁庵印泥传习所合作,他们会提供课程和大量实践机会,第三会提供一些有关创意设计方面的课程,包括包装、文化创意产业方面思路引导,最后一块就是市场化、品牌化、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课程。此外我们还会利用上海的文化资源提供一些考察机会,比如去韩天衡美术馆等等。最后会组织学员创作,办一个成果展。” 李柯介绍。

希望非遗传承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开展已有两年多,初衷是希望通过高校学术资源,帮助中国非遗传承人提高实践水平。上海一共有8所高校参与项目,华师大是其中之一,上海高校累计承办20余期课程,培训学员超过1000名。

参加培训的学员本身都有一定印泥制作基础。“研培计划更多是请大家到高校中来学一些印泥的制作方法、历史文化价值,学一点美术基础,学一点非遗保护理论,再学一点包装设计、市场营销,了解一点文化创意产业,看一看类似行业别人怎么做,这是我们研培计划的根本宗旨。”市文广局公共文化(非遗)处副处长葛永铭表示,研培计划的根本宗旨是希望传承人群达到三个知:“首先是在文化上知情,很多传承人知道怎么做,但不知道自己掌握的技艺背后有什么价值,不知道自己掌握的技艺是多么重要的文化遗产。第二是在技艺上知艺,可能你本身只是这个流派的传承人,对这个流派技艺很了解,通过研培,能更全面立体的对自己掌握的技艺有一个全面认识。第三是在发展上知变,通过研培看清楚这个项目未来要走什么路。”

“我们不取代原来本有的传承脉络,不取代你们的师父,但我们希望通过研培计划大家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葛永铭说。

关键词:印泥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数”说2023中国旅游

23-12-20 09:44:37文旅产业,旅游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