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非遗 > 正文

保安族腰刀锻制技艺:千锤百炼始成钢 韧中带钢方为器

2017-08-02 15:35:21    中华网文化  参与评论()人

“什样锦的把子的钢刀子,银子(啦)包下的刀鞘;青铜打下的尕镊子,带上是格外的样子。”这首富有诗意、婉转悠扬的花儿唱的就是保安腰刀。在中国传统的十八般兵器里,排名第一的就是刀;刀为百兵之帅,是人类最早也是最普遍使用的冷兵器之一。历史上,刀带给人类的绝大多数都是流血和死亡,但是保安腰刀带给保安族的却是繁衍生息,发展壮大。

保安族腰刀的制作,至今有130年的历史,从设计、打坯成型到加钢淬火,从刻花刺字、镶嵌磨光到砸铆,其工艺流程自成一体。作为保安族人民传统的手工艺制品,长期以来,它是维系整个保安族生存的重要手段,也是保安族经济文化的命脉。

保安人打制腰刀的历史由来已久,它与元代的军事活动密切相关。13世纪初,成吉思汗的蒙古军团横扫欧亚大陆时,在中亚诸国俘虏了大量的信仰伊斯兰教的回回、哈剌鲁、康里、阿尔浑、撒尔塔等各类色目人。这些人被组建成“探马赤军”,其中不乏能工巧匠。1227年,成吉思汗东征时,把部分来自中亚的官兵和工匠留在青海同仁地区,这部分色目人与当地蒙、汉、回、藏、土等各族人民相邻而居,互通共融,逐步形成了保安民族。定居在同仁保安城以后,他们中有许多从事手工业者,主要有铁匠、金银匠、木匠、鞋匠等工匠。虽然当时的铁匠主要制做土枪、弓箭等,但是“一脉相通”的冶铁技术使他们具备了雄厚的制刀资质。

迁徙到大河家以后,由于生活条件的影响,保安人制作的刀子在保持着自卫功能的同时,也具有了商品的性质。他们开始用刀子交换牧民的牛羊及其它的日常用品。从此,保安族人民用自己独特的冶铁技术打造的腰刀就和经济发展紧密相连。

对于保安族来说,“保安腰刀”是保安人在大河家这块昔日杂草滋生的荒草野滩上创造的文明,其意味可谓深远。一方面,它始终贯穿着保安人的经济生活,成为保安人赖以生存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各类“保安腰刀”的式样、锻造技艺、方法以及修饰手段无不反映着保安人所经历的历史背景、思维观念以及文化价值。

传统的“保安腰刀”制作工序多达80道,最少也有40多道。在诸多工序中有两道是至关重要的,即在锻打刀坯时加钢和炼烧以后的沾水。这正是衡量刀匠技艺的关键程序,也是“保安腰刀”的精髓所在。

在将生铁进行火炼而成熟后,就由刀匠开始锤打。大锤和小锤各有其用,抡起、落下中包含着学问,锤打的力度一下跟一下不一样,锤打的位置也在不断的变动,而刀坯也在锤下翻来覆去。在加钢时,一定要细致谨慎,刀坯的正面和反面烧炼的时间要相等,才能包钢。一般在1两铁当中炼加1立方厘米的薄钢。沾水即淬火,需要把握火候,注意观察火苗的颜色,刀坯被炼的太硬时沾水就会炸开,太软时又不锋利。不软不硬,韧中带钢才是质量过关的腰刀。

纯手工打制的“保安腰刀”,具有典雅精美、经久耐用等诸多特点。腰刀一般由刀体、刀柄、刀鞘三部分组成。由于在加钢淬火,刀体修饰等方面的技术日渐精湛圆熟和多样化,“保安腰刀”的品种也得以不断增繁,相继出现了“什样锦”、“波日季”、“雅吾其”、“双落”、“满把”、“扁鞘”、“珠算刀”、“鱼刀”、“西瓜头”、“马头刀”等。其中最漂亮的要算“什样锦”,而最富有神话色彩的便是“波日季”。

“波日季”是保安腰刀的古典版,它产生于一则古老的保安族传说。很久以前,在保安人居住的地方出现了一个恶魔,三天两头就到庄子里作怪,人们想尽了办法,始终无法制服。后来,一位白胡子阿爷指点保安族青年哈克木,让他仿照天池边老树上的树叶图纹打制一把刀。后来,哈克木用这把刀除去了恶魔,使村庄恢复了往日的平静。据说人们为了纪念哈克木的功劳,至今保留着“波日季”的原来模样,世代流传下来。神话是现实的曲折反映,保安人仿生的智慧和创造的活力在这个故事中得到了生动表现。“波日季”属滴水形,线条流畅富于动感,刀锋锐利,鞘和柄的装饰简洁,整体效果含蓄低调却冷艳动人,具有很强的审美效应。

仔细观察“保安腰刀”,会发现其上大都刻着一种五指并拢、指尖向上的“一把手”图案。它源自一个惨烈的故事:当年有位保安族刀匠技艺高超,声名远扬,但他傲视权贵不畏强暴,有个恶贯满盈的国民党军官命令他为其打制腰刀,被他断然拒绝。军官在盛怒之下,活生生的砍去了刀匠的右手。从此,保安族刀匠在最漂亮的腰刀上刻凿了“一把手”的图案,一来为了纪念这位铁骨铮铮的保安族刀匠;二来寓意着“保安腰刀”的质量敢于和每个人举手击掌,作出承诺。后来,这个图案被国家轻工业部定为“保安腰刀”出口的统一标志。

在历史上,保安族腰刀的传承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师徒传承。师徒关系一般也不出亲戚、亲属的范围。徒弟拜师学艺,一般需三四年时间,头一年只是干杂活,不传技术,不给工钱,以后才慢慢传技艺。学徒出师后,如果要另起炉灶,必须得到师傅的同意,否则,师傅可以将其炉子打碎。第二种是父子或者兄弟传承。刀匠中有少数人对技术是保守的,一些关键性的手艺历来都是父传子或兄传弟。

由于腰刀工艺的主体为保安人,全族也不过15000多人,随着生存方式的多样化,从事腰刀打制的匠人也在逐年减少,而从事传统手工业打制的更是少之又少。此外由于一些颇有腰刀手工艺造诣但没有将自己的刀艺传授给后人的老刀匠相继谢世,使许多独门绝艺得不到传承。

建国以前,保安族聚居地从事打刀行业的有110户,专业打刀匠约有120多人;建国后,“保安腰刀”的生产曾两度走过集体化道路,分别在甘河滩、高李建成二个大队腰刀厂,但很不景气;“文革”期间又被视为“弃农经济”、“工匠单干,搞资本主义”而加以禁止,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保安腰刀也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1987年,“保安腰刀”获国家民委、国家轻工部优质产品称号;1991年获得北京国际博览会金奖。与此同时,出现了许多以“保安腰刀”为题材编排、反映保安族生活的歌舞,如《保安腰刀》、《腰刀舞》、《保安腰刀真干散》、《我帮阿爷打腰刀》等。

如今,保安腰刀已经成为保安族对外的一张活名片。(中华网文化综合)

(责任编辑:段颖 CC004)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