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非遗 > 正文

骆芃芃:非遗的传承和保护永远都是现在进行时

2017-09-06 14:56:47    光明网  参与评论()人

9月1日上午,由中央网信办移动网络管理局指导,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大力支持,光明网、斗鱼联合主办的“非遗传承与网络直播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会上,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院长骆芃芃在发言中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是生生世世,是每时每刻的,同时也是不断发展的。光明网非常有前瞻性,用最新的最现代的新媒体来做非遗的直播,参与人数之多,效率之高,宣传力度之大,效果之显著都是显而易见的。她相信这样的传播一定会越办越好,越办越旺。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院长骆芃芃

骆芃芃发言全文如下:

尊敬的陆总,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传承人,大家上午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永远都是现在进行时》,那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片子,这个是2009年的时候9月30号中国篆刻还有书法包括了中国的2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了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当时我们心情很激动,我就刻了一个这样的纪念章,现在基本上在我们中国所有篆刻的一些关于非遗的场所我们都在用这个印章。那篆刻是方形的,方中有圆,圆中有方,篆刻是中国的也是全人类的,篆刻是中国人的,也是全世界的,所以说是这样的一个寓意,那这个是我们的证书,这个是那一年,2010年的时候我们在人民大会堂接受这个证书。那我十分有幸也是前些日子接受了由中央网信办直接管理领导指导的文化部非遗司大力支持的,光明网斗鱼网联合主办致非遗敬匠心的活动,这个活动有8次10万人上线,真是创了历史的新高。我感觉到光明网还有斗鱼直播非常有前瞻性,那像这样用最新的最现代的这个传媒这样新媒体来做这样的直播,参与的人非常的多,效率非常的高,宣传力度很大,所以说我在想这样效果非常非常的有效。那现在的网民网友还有粉丝,这些其实都是我们从事艺术人的最忠实的群众基础,也是最广泛的群众基础,用这样的方式来做这样的传播,我觉得是非常好的一件事,而且我相信这样的传播一定会越办越好,越办越旺。

那下面我就汇报一下我关我们中国篆刻艺术非遗传承保护方面做的一些工作,自2001年以来昆曲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以来,中国的非遗项目有39项,居世界第一位,这个是我们华夏文明的骄傲,也是人类文明的骄傲,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已有千余项,这表明了我们党和国家对非遗工作空前的重视,目前有非遗法,有传承人的评礼制度,有专项的非遗经费等等,非遗传承人如今受到了极大的重视尊重和关爱,我们赶上了一个多么好的时代,所以说我们一定要非常珍惜今天这样的文化环境。那今天我主要想讲的是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永远都是现在进行时,他永远都在路上,首先我想用我自己的认知来解读一下非物质文化遗产,那非物质文化遗产重在非物质,是技艺、表演形式、礼俗仪式,和物质文化遗产不一样,他更注重是精神层面,是一种精神文明的创作活动,文化遗产首先是文化的产物,是具有文化内涵的宝贵财富,重要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所不同的是他是现在进行时,或者是说正在进行时,而物质文化遗产往往是过去时。那下面我就这个问题重点的讲一下:

第一个,传承保护的当代视野。因为非遗项目是世世代代的工作,是时时刻刻的工作,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就是必然的和当下的生活紧密相连,在非遗项目的申报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他就是这项遗产必须鲜活的存在于现实生活当中,这就给我们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一定要有与时俱进的当代性。本着这样的原则,我们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做了一些工作,首先我们开创了篆刻艺术展览展示方式新形式,过去的篆刻跟书法展基本上就是把字表好了放在大厅,这个大厅无论是现代的大厅还是传统的大厅,比如说美术馆和国家博物馆都是这样的一个方式,那多少年没有变化,但是今天生活发生了非常重要的变化,人们的审美情绪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人们对美的追求也在不断的提升,所以说我们在这样的一个当代篆刻艺术展览展示方式这么一个前景之下,我们开创了几种跟以往完全不同的适合今天人们审美的展览展示方式,我们在2008年在中华世纪坛举办了第一届中国寿山石篆刻艺术展,2000多名的展现我们用的是大书斋的方式,里面有完全是中式的陈设,那四壁都是喷的山水画,那因为篆刻艺术本来就是从书斋走出去的,最早是文人在自己的书斋中。我们也开放了一些展厅,那这个展览因为他非常好的轰动效应,我们当时是做了主题,那因为08年的时候是在奥运会在我们北京召开,所以说文化部把这个展览作为非常重要的一个展示典型,当年9月份在国家大剧院又做了一次展出。

我们不仅展印屏印样,我们还做了印章的形式,这个展览在当时影响特别的大,当时的媒体叫做一个红遍中国的展览,那像我们做的这些印章全部放大,调着线,不是挂在墙上,就是有历史的久远感,有时空感。那这个是从国家大剧院,这个是在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那这个是我们09年的时候在公王府做了一个艺术展,我们开创了一种新的尝试也非常的成功,这个中间是一个装置艺术,所有参展人的印章都变成20公分的铜板放在这个装置上,那这个是后面和绅的花园,我们布置成庭院式的艺术展,非常的有影响,很多地方都在学习这个模式。那这个是我的一个个人的中国艺术研究院的艺术家系列展,在2011年的时候在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做了一个展览,我主要是推出来一个印证,就是把我的印章10公分都作为这个印证的方式摆出来,一共有16枚,这个上面没有玻璃罩,就是直接的展出,让大家直接看到这个印章的附着感,边上都是牡丹花。

这个是在2012年的时候中英建交40年的时候我们在英国伦敦皇家艺术学院做了一个艺术展,因为在国外的展厅他没有什么展现,基本上都是大玻璃,都是大玻璃窗,我们只拉了这一个展板,追后我们把室内室外的艺术融在一起,最后这个展览得老七个部委评出的展览创意奖。你看玻璃窗是现代雕塑和历史,我们把他放在一起,中间隔了一个中国的茶桌。那这个是我们中国艺术研究院在深圳做的一个展览,我们做了一个篆刻艺术装置,表现每一个印章每一个作品的印章都放在这里做成模,放在某一块来预示着中国的篆刻艺术有无限变幻的趋势还有发展,那这个是我们在巴林博物馆,做的博物馆的展览,这个是进门的地方我们做的彩虹还有石柱,进门的地方都是中国古代的印章,这是里面展厅,这个是展厅当中做的一些陈设,就是每一个展览都不一样,我们都非常用心的去设计,突出他的主题,根据场景的环境来不同的变幻方式,这个是美院做的篆刻墙,那这个也是我们去年在国家博物馆做的个展,我们把他魔方变了一个方式。

第二个将篆刻艺术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我刚才也讲了篆刻艺术发展到今天他很多实用性降低了,所以说我们如何重新让他有更宽广的发展生存空间,于是我们就把篆刻艺术和现实生活做了紧密结合这样的尝试,然后我们从1994年开始一直到现在,我们一直在努力的做,这个是奥运会的标志,那这个是我们把中国的印章用LOGO的形式和设计的形式,像是牡丹花,做了一个大的组合,在很多重要的展会上出现,这个是人民大会堂现在的标识印章,所有的大会堂的一些器皿都用着这个印章,那我们还把他印在服装上,茶饼上,还有印在邮票上,这个是1994年发布的第一套紫砂壶,上面有四枚印章和后面的书法是我做的,所以说这个是最早的篆刻艺术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一个尝试。那我们现在把印章直接放作壶身上,而不是壶盖上,那还有在饭店的墙上,还有就是电话卡,还有刚才我们弹的古琴,还有衬衫,还有我们去年做的大美篆刻,是国家艺术基金给我们资助的一个项目,就是走向生活的篆刻艺术。

第三个设立了全国第一个篆刻艺术硕士点和博士点,将中国篆刻艺术的独立学科建设起来,2007年的时候我们中国篆刻艺术院在艺术研究院的指导下在我们研究生院开设了全国第一个篆刻艺术硕士点,在这之前从来没有过,就是叫做篆刻艺术硕士,这个之前都套在书法系,书法系最早是国画系,国画系最早套在中文系里面,篆刻艺术有他自己特别独立的研究领域,所以说我们从07年开始逐步的建立起这个学科,到2015年的时候我们又设立了中国第一个篆刻艺术博士点,这样将中国篆刻艺术逐渐的建设起来。

第四个是将传统文化与现代高科技相结合,我们也是做了一些工作努力,那这个是我们在2014年的时候在广西,我们中国篆刻艺术馆做了一个数字化展厅,全部都是数字化,在目前全国,在篆刻书法甚至在绘画展上,一个这种贴字贴都没有,都是用手来画的,包括地板和天花板都是的,这个LED大的屏幕是19米长篆刻的,包括地面就是人走进去都是莲花,五朵莲花就开了,这个是我们做的中国篆刻艺术应用软件,我们也得到了支持,那这个是我们把应用软件分两部分,我们一部分是把印章都可以点击,根据自己的需要最后合成印章,就是为了让年轻人让他们尽量减少,主要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让他们更加的热爱篆刻艺术的兴趣。这个是我们做的软件,我们现在正在研发二期。

第五个是我们建成了中国第一个篆刻艺术馆,那这个馆目前在广西南宁,那这个以前的比如说也有馆,我们这个就叫做篆刻艺术馆,因为他是为展示篆刻艺术量身订作的,他所有里面的一共3000多米,所有里面的空间就为了展篆刻,篆刻的原石,篆刻的工具等等,他不像有的展厅今天展雕塑后天展油画,我们这个展厅就全部就是为篆刻展示来做的。

第六个将篆刻艺术带入国际的视野,我们把很多的印章作为大的LOGO在很多国际外事外交活动当中作为主题标识出现,印象中国06年在意大利,这个是05年,和平友好,共创繁荣,这个是美丽中国,这个平台已经是成为我们国家外交活动一个非常知名的品牌,已经走了30多个国家,那这个品牌每次作为最重要的标识出现在会场上,那这个是和而不同,在法兰克福的书会上。

第二个大方面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永远在路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是生生世世,是每时每刻的,同时也是不断发展的,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进行,比如创办中国篆刻艺术杂志,建立更多的篆刻艺术传承和培训基地等等。让我们的非遗工作越做越好,越做越有价值,真正做到功在当下,利在千秋,谢谢大家。

关键词:篆刻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