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非遗 > 正文

鲁锦织造技艺:齐纨鲁镐车班班,男耕女织不相失

2017-09-08 11:39:16    中华网文化  参与评论()人

鲁锦织造技艺:齐纨鲁镐车班班,男耕女织不相失

鲁锦是鲁西南民间织锦的简称,是山东独有的一种纯棉手工提花纺织品,具有悠久的织造历史、复杂的织造技艺和绚丽的艺术图案。

鲁锦织造技艺:齐纨鲁镐车班班,男耕女织不相失

锦在纺织物中代表着最高的纺织技术,它在中国纺织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有“织采为文,其价如金”之说。山东的手工织锦历史悠久,根据相关考古文献记载,山东菏泽的文化遗址中曾有新石器时代的纺纶出土,商周既出现木质纺织工具——腰机。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齐鲁大地就已是我国重要的产棉中心,曾有多达一千多种纺织技术,“齐纨鲁镐”号称“冠带衣履天下”。

鲁锦织造技艺:齐纨鲁镐车班班,男耕女织不相失

元代到明代期间,随着棉花在黄河流域的大面积种植,鲁西南人民将传统的葛、麻、丝、织绣工艺揉于棉纺,形成了鲁西南棉锦。鲁锦艺术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时至明清年间鲁锦已成为每年重要的朝廷贡品,这种民间织物成为了统治阶层面前的珍物。在中央美术学院研究所民间工艺品标本室内,至今还有收藏着清末期的数百个鲁锦品种。

鲁锦织造技艺:齐纨鲁镐车班班,男耕女织不相失

在鲁西南极为兴盛,以菏泽、鄄城、东明、嘉祥等地最著名。据说早在明代万历年间,菏泽一带纺织生产相当发达,方志记载:“妇女织布,夜纺车之声,比屋相闻。”当地风俗,姑娘结婚时,必须用自织花布做成的被褥、床单、门帘、枕头、枕巾、手巾、服饰等作为嫁妆,以显示新媳妇的灵巧和聪慧。故此项工艺代代相传,日臻精湛。

鲁锦织造技艺:齐纨鲁镐车班班,男耕女织不相失

未成人的小女孩10岁左右就跟着母亲学纺线、染线、浆线、经线、上杼、做综、上梭,用手工操作土织布机子,织出各色各样的花棉布。这种布经纬结构能反复循环变化,再加上着色经纬线的错综交叉,即产生了变化无穷的几何纹样,形成长短、宽窄、横竖、倾斜、交叉不同的点线面,各色相间,丰富多变,结构细密,织纹紧凑,形成对比鲜明、实用美观的富有浓厚乡土色彩的花布。

鲁锦织造技艺:齐纨鲁镐车班班,男耕女织不相失

这些花纹的名称当地称十字联、十样景、汉花、大锦花、小锦花、狗牙梅、龟背锦、字拐等,品种繁多。而且妇女们还有自己的叫法,如,“内罗城,外罗城,里头坐了个老朝廷”;“八个盘子八个碗,满天的星星乱挤眼”;“窗户棂子挂纱灯,清起的太阳,哼黑的星”等,更富有生活气息,使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些乡妇村姑们对抽象的纹样和色彩的敏锐悟性和理解。

鲁锦织造技艺:齐纨鲁镐车班班,男耕女织不相失

“鲁锦”的原料是纯棉材料。从采棉到上机织布要经大小七十二道工序全部采用纯手工,手纺、手织、天然植物染色棉织物(俗称老粗布),由于工艺条件其花纹主要是方形几何纹,又被称为“花格子布”。主要有“提花斗纹”、“核桃纹”等,又有“四格缯”、“八格缯”等之区别。

鲁锦织造技艺:齐纨鲁镐车班班,男耕女织不相失

因为纯手工七十二道工序打造,产量很难提高。从纺线到织布,原始风格的制作工艺给了鲁锦纯手工的吸睛定位,随之而生的就是生产量很难提升的问题。“一个人一整天也就织一个床单,跟工业化生产的效率差太远了。”

鲁锦织造技艺:齐纨鲁镐车班班,男耕女织不相失

目前鲁锦的从业者很少,“鲁锦织造技艺”传承人梁平表示,“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鲁锦制作技艺的传承,是一所中学的实践基地,也通过政府对接扶贫村落,从村落中寻找到几位心灵手巧有织布手艺的人,我负责制作出花样,她们负责手工织布。但这些手艺人大部分已经60岁以上了。”

鲁锦织造技艺:齐纨鲁镐车班班,男耕女织不相失

在当今社会崇尚回归自然的消费潮流中,鲁锦所具有的纯棉质地、手工织造、民族图案三大特点显得尤为珍贵。鲁锦产品集纯天然的织造原料、传统的制做工艺和独特的鲁锦艺术于一身,也令人感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底蕴。

关键词:鲁锦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