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非遗 > 正文

保护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一个都不能少

2017-11-12 12:18:07    中华网文化  参与评论()人

近日,由中华网、乡村文化保护与发展志愿者协会主办、聚宝匯公益支持的“守艺中华·锦绣中国行”活动走进贵州安顺,采风团先后走访了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平坝区等区县,探访了蜡染、苗绣、苗银、地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及相关文创从业者。

在安顺市平坝区天龙屯堡里,新老非遗文化传承人、新老文创从业者与屯堡内的新老景观一并为采风团成员带来了一场触动心灵的盛宴。

非遗文化究竟该如何保护?“新创客”郑红祥与“老创客”杨正华的故事或许能够给出答案。

锦绣传承馆负责人郑红祥

锦绣传承馆负责人郑红祥

传承:新创客返乡重拾刺绣工艺

2016年,郑红祥在当地妇联的帮助下,在家乡天龙屯堡内开办了“锦绣传承馆”刺绣工坊。“我之前在外地发展,有了些积蓄之后就回来自己创业了。最开始做银饰,这是家里长辈传下来的手艺。去年又开了这家刺绣工坊。开办一年多,绣娘的手艺越来越好了。”他说。

早几年,郑红祥在做传统银饰生意的过程中,思路慢慢打开。

他说,首先,安顺是一个少数民族文化积淀深厚的地方,天龙屯堡又是一个拥有600多年军垦历史的古镇,依靠独特的文化吸引,家乡的旅游业发展得越来越好。而在文化旅游盛行的今天,传统手工艺搭上旅游发展的快车无疑是一件四两拨千斤的好事。其次,在专注银饰的这几年,发现会做传统手工艺的人越来越少,“文化传承”就成了他心里最为牵挂的事情。“总想为家乡做点什么,为保护传统文化做点什么。”他说。

屯堡绣娘

屯堡绣娘

2016年,在当地政府、旅游局、妇联等部门的帮扶下,郑红祥开办了锦绣传承馆,一年多来,已经培养了十几名绣娘。

“发展刺绣工艺的想法很简单,一是想把刺绣文化重新拾起来,二是想带着家乡的姐妹们致富。”郑红祥解释说,从前,天龙屯堡地处山区,交通不便、消息闭塞,百姓谋生手段有限、观念因循守旧,经济比较落后。近年来,随着天龙屯堡内外交通相继打通,旅游业日益红火,当地已有一部分人通过开办农家乐、旅馆、销售旅游商品和农副产品等富裕起来,他自己就是其中的受益人。但是对于相当一部分观念守旧的农村妇女来说,她们依旧不知道该如何融入社会发展,因此,生活条件一直没有得到改善。

于是,郑红祥通过家人、朋友、政府、妇联等帮助,找到了一批有志于学习刺绣并且想要摆脱贫困的妇女。经过一年多的专业培训,这些新绣娘的手艺大有长进,绣出的成品精致、高雅,做成的传统手包、围巾、旗袍、外套等深受游客喜爱。更重要的是,这些绣娘通过自己的劳动,每月能够赚取固定收入,为家庭减轻了经济负担,大家的刺绣积极性越发高涨,游客也很乐于购买这些精致的手工艺品。

真丝蜡染发明人杨正华

真丝蜡染发明人杨正华

创新:“蜡染+”让老创客柳暗花明

和“守艺”心切的郑红祥不同,老创客杨正华对保护传统文化有着另一番理解。

1988年,刚刚从大学艺术系毕业的杨正华放弃赴日本工作的机会,留在家乡平坝发展蜡染事业,并于1993年3月14日创办了东方民族蜡染厂。

创业的前十几年,杨正华主要专注于最传统、最正宗的苗族蜡染工艺。最近10年,他抱着弘扬民族文化、将苗族蜡染送上国际舞台的信念,不停思变,尝试从布料、染料到花色方面的革新。

杨正华是苗族人,从小就对家乡的蜡染工艺耳濡目染。他既知道蜡染的精粹和复杂,也知道传统蜡染在布料、固色等方面一直存在的问题。“我从小就看着家里的长辈织布、画蜡、染色,对蜡染特别有感情。传统蜡染工艺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复杂耗时、布匹干硬、容易褪色等。此外,在过去二十多年的经营中,我有一个很深的体会:真正传统的文化、工艺,与市场衔接是比较困难的,必须创新发展。简单来说就是它不符合大众审美、大众需求。就好比北方的川菜并不正宗却很受欢迎,因为正宗的川菜太辣了,北方人吃不习惯。但是当它变成微辣、中辣的时候,北方人就能接受了。川菜还是川菜,只不过进行了调整。只有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才能谈发展。”

为了更好地迎合市场,同时守住蜡染的根与魂,杨正华在保证蜡染的基本流程、核心工艺的基础上,对布匹、染料和花纹进行了适当创新。

真丝蜡染

真丝蜡染

为将产品打造得柔软舒适,他将质地干硬的家织布改换成了真丝、羊毛制品。业内人士都知道,在棉布上画蜡、染色容易,但在薄透的真丝面料上画蜡、染色就非常困难了,这就需要解决着色难、易脱色等技术难题。经过多年的尝试和无数次的失败,杨正华终于调配出了全新的石蜡配方和染色配方,完全解决了技术难题。“传统工艺中我们使用板蓝根等植物作为染色剂,是一种天然的原料,它对身体没有危害。我研发的新染色配方也守住了这个底线,染料对人体同样没有危害,而且固色等级远高于国内普通标准。”杨正华解释说。

而杨正华并未止步于此,又继续在花色上大胆创新。“我大学主修油画,对美学有一定的感觉。所以在解决了技术难题的前提下,开始在色彩、花纹上进行了创作。比如这款,我们先在一块白色的真丝面料上画蜡,然后进行第二步染色工序,用油画的色彩、泼墨的方式去处理,出来的效果自然、大气、活泼。每一条围巾都是手工画蜡加机器染色合作完成的,因此每一条围巾的花色、款式都不同,都是独一无二的。”杨正华说。

近两年,在杨正华的开拓创新下,东方民族蜡染厂开设了4家门店,围巾产量约6万条,年产值超过500万元,产品销往北京、上海、杭州等国内城市和美国纽约等国际市场,得到了世界的认可。

去年,东方民族蜡染厂成为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传习所,杨正华被授予“贵州省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一年多以来,已有多批次来自全国各地的蜡染从业者、爱好者参观东方民族蜡染厂,与杨正华面对面交流经验、分享心得、探讨文化。

听了郑红祥和杨正华的创业经历,一位采风团成员感慨地说,“他们的经历正好解释了如何保护传统手工艺:传承固本,路在创新。”(新兵)

保护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一个都不能少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数”说2023中国旅游

23-12-20 09:44:37文旅产业,旅游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