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文化频道

文化
当前位置:文化 > 非遗 > 民俗 > 正文

“不怕七月半鬼最怕端午节水”为何害怕端午下雨?

“最怕端午节水,不怕七月半鬼”,这是我们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一句谚语。我们都知道,六月初的端午节,有时总会和雨水挂钩,有的地区还会专门将五彩线扔进水坑,以表达美好的祝愿。

然而,对农人来说,他们并不希望端午节遇上雨天。就像这句话所说,端午遇上雨,简直要比中元节遇到“鬼”还要可怕。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不怕七月半鬼最怕端午节水”为何害怕端午下雨?

端午节的小知识

端午节,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此时,恰逢春夏交接,草木茂盛之时。人们在这个节日祭祖、赏景、品尝传统美食。

端午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早在遥远的上古时代,这个节日就已存在了,直到今天,它还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说,它算是中华文明中存在最持久的节日之一了。我们都耳熟能详的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都是端午节独有的活动。

“不怕七月半鬼最怕端午节水”为何害怕端午下雨?

提到端午节,不得不说的那个名字非屈原莫属了。这名开创了浪漫主义诗歌年代的楚国诗人,身怀满腔爱国热血,频频上奏善谏,却不被当时昏庸无能的统治者接受,甚至常被诽谤抹黑。后来,楚王的昏庸无能、不听善谏,终于导致国土沦丧,无可挽回,有识之士都扼腕痛惜。在端午节那天,屈原怀着满腔遗憾与对世事的无奈含恨跳江身亡。

一时间,老百姓们纷纷叹息,自发来到屈原死去的汨罗江边,向江里投放粽子,以免水底的鱼虾啃食屈原的身体。粽子也由此得名,成了后来每逢端午节的必备品。人们为了纪念屈原,就在端午节这天吃粽子、赛龙舟。

“不怕七月半鬼最怕端午节水”为何害怕端午下雨?

然而,你知道谚语里那句“最怕端午节水”是什么意思吗?为什么端午节不能和水搭边呢?

为何怕“端午节水”

有一句俗语说道:水满则亏。意思是,如果过多的水灌溉进来,远远超出了需要的量,那么就过犹不及,就跟没有水差不多。这句话放到农业生产上面,也依然适用。如果在农业中使用了太多的水,造成了过量灌溉,那么作物就会因水分过多而溺死或涝死。而端午节就处于这个多雨的六月。

“不怕七月半鬼最怕端午节水”为何害怕端午下雨?

“四月维夏,六月俎暑”,进入了六月,半只脚就已经踏进了夏天。而且,六月也被称为“暑月”,可见这个月份的特征——炎热。这时候的气温渐渐升高,与初春相比,又多了一份燥热。当然,随之而来的便是芒种节气,预示着连绵不断的雨季即将到来。

在农业上,农民早在三四月份就开始忙着播种,而到了五六月份,恰逢作物的生长黄金时期。这时候的作物,有了六月恰好的阳光照射,有了渐渐回暖的温度,唯一不确定性的,就是雨水了。

“不怕七月半鬼最怕端午节水”为何害怕端午下雨?

适量的雨水,能够促进作物生根发芽、更好地吸收养分,但若是端午前后下起了雨,由于气候影响,这场雨就难以轻易停下了,至少需要两三天才能够下完。

而农作物在遭遇了两三天阴雨绵绵的日子之后,根部也会由于雨水的浸泡而渐渐腐烂,土壤中难以轻易排出的水分,就一直浸在地里,俗称“烂根”。根部烂掉的植物,不像茎叶烂掉的还可以补救,一个植物的根烂了,那也就预示着它的死亡。

“不怕七月半鬼最怕端午节水”为何害怕端午下雨?

有的人会问:如果雨后变成了大晴天,温度高,把土壤里的水分晒干,农作物应该也会免于一劫吧?

而事实上,在农村,巨大的种植面积,或许是没见过的人们难以想象的壮观。尤其是那些农业大省,专门供种植的地块就有近万亩。如果真的光凭阳光和气温靠干水分,至少也需要半把月。而且,刚刚受过涝的植物,是不可以直接在烈日下曝晒的,否则它们会死得更快。

“不怕七月半鬼最怕端午节水”为何害怕端午下雨?

所以,端午节前后下雨的结局是非常可怕的。只要下了雨,不管采用什么办法,那一批作物也都不可能再回到原状,农民这年的收成也就会锐减甚至趋近于零了。

而且,下了雨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也不小。端午节的传统项目赛龙舟,一般都是在晴天恰好的水位上进行,这样比赛的时候不用担心天气,也不用担心湖水是否会出现动荡。而若是下了雨,水位便会升高,严重则会漫向岸边,导致龙舟比赛无法进行,也会对周围的百姓造成许多安全隐患。

“不怕七月半鬼最怕端午节水”为何害怕端午下雨?

谚语的后半句“不怕七月半鬼”,又要说起另外一个中国传统节日——中元节了。我们知道,农历的七月半,也就是八月初。位于农历七月十五的中元节,由于日期恰处于一个月中的一半,因此中元节也被叫做“七月半”。

这一天也被叫做“鬼节”。在这一天,鬼门打开,传说中那些死去的厉鬼都会出来游荡。在古代人们的心中,这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情。然而,它的可怕却远远比不上端午节的雨天。

“不怕七月半鬼最怕端午节水”为何害怕端午下雨?

毕竟,那些所谓的“鬼神”都是人们杜撰出来的,而人们日常的衣食住行,才是真实存在的啊!相比起不知真假也没有威胁的鬼,更可怕的是吃不上饭挨饿。所以,端午节下雨对于农业,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情。这也表现出农业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

结语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在我国瑰丽的传统文化中,二十四节气可以当之无愧地拔得头筹。由于古代中国属于农业大国,我们所耳熟能详的节气歌中的每一个节气,都对应着农业的一二知识。它们都是智慧的劳动人民在生活中累积下来的经验,直到今天,还在指导和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农业生活。

“不怕七月半鬼最怕端午节水”为何害怕端午下雨?

如今,二十四节气已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已是被全世界所公认的人类文明瑰宝。而在今天,通过二十四节气的指导,我们又在农业上不停地开发了一批批新作物,收获了一件件新发现。正是节气与农业相辅相成,我们的生活才变得越来越好。

(责任编辑:陈蕊 zx0180)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推荐阅读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殷墟博物馆深入解读商文明,厘清商文明发展脉络,展示了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生动呈现了商文明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殷墟博物馆党总支书记、常务副馆长赵清荣说。

    2024-04-09 11:18 殷墟博物馆新 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藏品总量14万余件,特色藏品有农业古籍、传统农具、彩陶、票证、农业宣传画、高密年画、土壤标本、农业蜡果等,其中一级文物213件。馆内设有基本陈列“中华农业文明”、专题陈列“中国传统农具”“中国土壤标本”“彩韵陶魂——田士利捐赠彩陶展”,还有农业科普馆、二十四节气传统农事园等,生动展示着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农业文明。

    2024-03-26 09:42 中国农业博物馆 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吴兴”为湖州古称,自三国始立一直都是江表大郡,两宋时期,上承隋唐下启明清,商业繁荣,文化兴盛,“四方士大夫乐山水之胜者,鼎来卜居”,留下了众多名园佳构,形成了以山水泽地园居为主的别业集群。

    2024-03-19 10:47 吴兴河 湖州
    创新力量驱动文化“出海”  上海制作闪耀世界舞台

    创新力量驱动文化“出海” 上海制作闪耀世界舞台

    上海,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样本,正日益深入践行其文化使命,搭建心灵沟通之桥,修筑文明互鉴之路,让中国看到世界,更让世界看到中国。

    2024-03-15 10:37 文化传播 上海制作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曾有短剧导演接受采访时说:“竖屏短剧世界里,主打的就是一个‘白日做梦’,我们给用户提供的就是情绪价值。”如今,这份情绪价值的投喂对象直指年轻人。

    2024-03-14 10:41 ​《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 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平遥坚持保护为先,依托厚重的历史文化、鲜明的古城特色,把文旅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发展。旅拍热兴起后,平遥县职能部门加大对从业人员的指导、培训,同时加强对旅拍行业的监管,确保游客良好的旅游体验,促进旅拍行业健康发展。

    2024-03-11 10:14 文旅融合 平遥古城
    金庸百年诞辰纪念 ——金庸笔下的疯女人

    金庸百年诞辰纪念 ——金庸笔下的疯女人

    不久前,有朋友和我聊到金庸,谈及金庸小说的现代性,说到金庸小说的女主人公不同于传统小说,里面的女性均有血有肉,不是纸片人。朋友还举了“梅超风”和“叶二娘”两位为例子,说她们均有悲惨的过去,导致她们成为小说里的“恶人”,人物性格的形成并不是空穴来风,所以这属于金庸小说的现代笔法。

    2024-03-08 10:04 金庸百年诞辰
    漫步殷墟博物馆新馆 聆听商文明回响

    漫步殷墟博物馆新馆 聆听商文明回响

    3000多年前的陶三通、铸有纹饰精美的青铜器、系统成熟的甲骨文、气势恢宏的宫殿群、规模庞大的王陵……殷墟,被誉为中国现代考古学的摇篮。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为考古发掘和甲骨文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殷墟及殷墟所出土的甲骨文,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

    2024-03-05 10:13 殷墟 考古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黄金要道,甘肃犹如一柄如意镶嵌在中国大西北,既有过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辉煌,也因厚重的历史文化、雄奇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而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2024-02-28 09:52 “一带一路” 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月12日正月初三18时30分,中国文字博物馆内灯火通明,游人如织,“一字千年·博物馆奇妙夜”龙年夜场系列活动正在这里举行。

    2024-02-26 10:00 中国文字博物馆 殷墟

    中华网文化头条号

    中华网文化微博

    联系方式

    频道合作
    负责人
    chenjing@zhixu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