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非遗 > 传统美术 > 正文

末代宫廷画师:1924年随溥仪出宫 晚年卖画为生(2)

2016-03-15 09:49:29  北京晚报    参与评论()人

  末代宫廷画师李挺梁仅存于世的作品:指头画,即用手指头画的画。

  宫廷画师

  独特的传统

宫廷画作为一个独特的画派在中国已经出现近千年。相传五代时期黄筌供奉西蜀的翰林图画院,为御苑中的奇花珍禽、名木怪石作写生,作品富丽堂皇,反映了宫廷的审美趣味,被称为“黄家富贵”,为宫廷花鸟画奠定了基础。北宋末,徽宗画院的花鸟画达到极盛。他为了提高书画的地位,破天荒地把书画列入国家科举制,定期出题取仕,从全国招收优秀学生。

在康熙年间,宫廷绘画呈勃兴之势,至乾隆朝达到鼎盛。内廷设有专门管理宫廷画家的机构,如康熙时的“造办处”,雍正时的“画作”,乾隆时的“如意馆”、“画院处”。

李挺梁在宫中供职的地方便是“如意馆”,属于皇室的服务性机构。汇集了全国各地的绘画大师、书法家以及瓷器大师,意大利画家郎世宁就曾在如意馆里画画,他也是如意馆里最著名的一位画师。据王伟的爷爷王竹坪回忆,当年宫廷画师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给皇帝、皇后、太后等皇室成员画肖像,李挺梁先后为慈禧太后、载淳(同治帝)、载湉(光绪帝)、溥仪画过像。

王竹坪10岁拜姑父为师,被收为义子,作为书童常跟随师父进出宫禁,对如意馆的情况也略知一二。据他说,宫廷用的画纸极为讲究,平时作画用的纸有冰雪宣、蝉衣宣、夹江宣、贡宣、云母宣等,但是给皇上画像用的是一种纯金打造的极薄的金箔。墨是特制的,研磨之后会散发出浓香,含有名贵的药材。李挺梁曾拿回家一块带云龙纹的墨,家中小孩鼻子出血,研磨一点喝下马上就好,这也成了一个偏方。

宫廷画师有一个传统,就是对颜料极为考究,通常会自己制作,用的是纯天然的植物和矿物。然而,谁也想不到竟为一桩家庭悲剧埋下伏笔。中国画颜料的藤黄有毒,王伟的爷爷王竹坪在家中制作颜料,大女儿误食了藤黄中毒身亡,令全家悲痛不已。

  离宫前

  画师们用相机拍下故宫名画

在王伟的手中,还珍藏着一件李挺梁的遗物:一个硬皮的册子,上面写着《名画集锦·云轩珍藏》,“这其实是宫廷画师们自己制作的一个日历,当年宫中有洋人进贡的照相机,如意馆的画师偶尔可以用用,末代皇帝溥仪退位以后,姑老祖大约也感觉在皇宫的时日无多,便和几位画师一起用相机把故宫珍藏的一些名画拍摄下来,拍了几百幅。出宫以后,他们把这些照片影印下来,选了360幅,做了这样一个日历。”

这是一个真正的“限量版”日历,一共只印了8件,几位宫廷画师各自珍藏。经历了几十年的战争和劫难后,如今这些名画真品有的不知所终,有的流失海外,他们的影像在这本发黄挂历中,依然是一幅岁月静好的模样。

命运坎坷的不仅仅是这些名画,还有画师们和宫廷画的技艺。1924年,最后的几位宫廷画师随溥仪出宫,他们永远“失业”了。李挺梁拿朝廷俸禄,一生积蓄颇丰,可是唯一的儿子却因为染上了鸦片瘾,几乎败光了所有家产,晚年只好卖画为生。

“1933年,为了养家我爷爷王竹坪和二爷王松坪在琉璃厂紧邻荣宝斋西侧,开了一家清妙斋,以绘画和卖画为生。那时候社会动荡,不少画家生活落魄,把画拿到这里卖,爷爷也尽量周济他们,无论谁家没有嚼裹儿了,爷爷都会慷慨解囊,不求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