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非遗 > 传统美术 > 正文

末代宫廷画师:1924年随溥仪出宫 晚年卖画为生(4)

2016-03-15 09:49:29  北京晚报    参与评论()人

郎世宁向康熙展示了欧洲明暗画法的魅力,康熙帝非常喜欢这位博学的洋人。康熙去世后,郎世宁继续在宫里担任画师,后来郎世宁根据雍正的旨意,向中国的宫廷画家斑达里沙、孙威凤等人传授欧洲油画技艺。从此,油画开始在宫廷内流行。

雍正时期,开始大规模地扩建圆明园,这为郎世宁提供了发挥其才能的机会。他长时间居住在这座东方名园内,画了许多装饰殿堂的作品。其中既有欧洲风格的油画,还有在平面上表现纵深立体效果的欧洲焦点透视画。

雍正之后,乾隆继位。乾隆皇帝雅好书画诗文,在位期间重视宫廷绘画的发展,所以从康熙时就入宫的画家郎世宁仍然得到重用。乾隆登基时年24岁,每日必去画室看郎世宁作画。一次,乾隆皇帝还让他描绘皇帝及11名妃嫔在一起的场景,题为:“心写治平”。乾隆仅在该画完工、七十大寿以及让位时看过此画。平时则将此画密封于盒内,并下令,有谁窃视此画,必凌迟。

郎世宁于1766年去世,年78岁,丧礼备极哀荣。乾隆为郎世宁亲撰墓志铭,将其安葬在西方传教士公墓(今车公庄北京行政学院院内)。

郎世宁死后被赐予侍郎之衔,在《清史稿》里这样评价它:“郎世宁,西洋人。康熙中入值,高宗(乾隆)尤赏异。凡名马,珍禽,异草。辄命图之,无不栩栩如生。设色奇丽,非秉贞等所及。”

  缪素筠:为慈禧代笔的女画师

慈禧太后为拉拢一些亲近大臣,常恩赐一些书画作品,在其字画上均盖有“慈禧太后御笔之宝”玺印。其实,这些作品全都出自她的“代笔人”——清末宫廷画师、才女缪素筠之手。《绮情楼杂记·女画家缪太太》记载,光绪年间,慈禧太后“忽怡情翰墨,学绘花卉,又作擘窠大字,常书福寿等字以赐大臣,但其画技不佳,故召缪嘉蕙进宫,代其作画。”

缪素筠(1841—1918),名嘉蕙,出身于云南昆明的一户书香门第,少女时代便擅长书法、绘画。光绪十五年(1889年),慈禧降旨各省监抚,通令荐举民间精于翰墨、绘画的妇女,进宫为其“伴闲”。缪素筠被举荐,通过省衙“褒禀”后,很快被应召赴京。经过“面试”,被慈禧认可,封为“御廷女官”。慈禧常命缪素筠代画花鸟鱼虫条屏及山水、人物扇面,赏赐给宠臣亲宦。

后来,缪素筠为慈禧太后代笔的事成为“公开的秘密”。齐白石在《白石老人自述》中写到,1903年他在西安结识陕西布政使樊增祥,“他正月也要进京,慈禧太后喜欢绘画,宫内有位云南籍的寡妇缪素筠,给太后代笔,吃的是六品俸,他可以在太后面前举荐我,也许能弄个六七品的官衔。”齐白石婉拒。

因为缪素筠的特殊身份,她对自己那段时间的作品有自己的认识:“泼墨虽多,尽为落套俗题。默默向世,无人评点异议。”但是,缪素筠居于深宫,见识到历代名家高手的颇多藏品,受益匪浅。如今,缪素筠的作品也是收藏界关注的热点。

(责任编辑:刘畅 CC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