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非遗 > 传统美术 > 正文

宫廷杭绣惟一传人赵亦军:71岁56年问心无愧

2016-08-11 09:08:06  中国新闻网    参与评论()人

“我跟随张老师学习了完整的宫廷杭绣,他手把手地教我。”回忆学艺往事,赵亦军一如当初那个志气满满的青年。师徒俩共同绣制了杭绣《释迦牟尼》,翻开师傅留下的惟一作品“拷眼龙”(拷眼:最讲究的绣龙技法,整条龙只有一个断头),赵亦军不禁感慨师傅那一手绝活,并叹息留传下来的作品太少。

绣佛亦绣心,清苦存绣品

众多作品中,佛像是赵亦军最喜欢绣的一个主题。“宫廷杭绣笔画清晰、金碧辉煌的特点与佛像的神圣庄严较为贴切。过去,我们绣龙袍、绣戏服;现在,宫廷杭绣需要一个新的载体。”赵亦军说。

赵亦军的工作室里,摆满了他的刺绣作品,每一件都耗尽他几年的心血。《唐玄奘西行图》、《四十八宏愿阿弥陀佛》、《普贤菩萨》、《西方三圣》、《虚空藏》、《金刚螺》、《金轮王》、《毗沙门》、《俱利迦罗龙王》等作品,以彩线和盘金相结合的表现手法,使得佛教艺术与杭绣艺术融为一体。

其中最大的一幅《观经图》高1.84米、宽1.67米,正面包含了532个人物,背面则绣了7221个字的《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全文,整幅作品花了整整8年时间,其门幅之大、人物之多、耗时之久、针法之全是杭绣史上绝无仅有的。

“我现在最大的遗憾,就是我年纪很大了,身体不好、眼睛也不行了。”从单位退休后,赵亦军几乎将所有的个人时间都交给了宫廷杭绣。然而由于工序复杂,一幅作品往往耗时多年,就算他一日一日不间断地绣,退休至今创作的作品亦是有限。

“我的作品基本上是不卖的,它们都是书本上没有的、市面上找不到的参考资料,我要将它们保存下来。”赵亦军说,他将金钱看得很淡,“十平米的小屋已可安居”,只要给他一张绣案,他便能沉醉于刺绣的世界,外界的浮名亦与他无关。就这样,他伏案刺绣,在10来平方米的小工作室里,坐正身子,戴着老花眼镜,食指拇指捏着针,一针一扬。一根线能被劈成16份,手像是一根绷紧了的弹簧,每一个动作都凝结了他数十年的功力。

关键词:杭绣刺绣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