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非遗 > 传统文化 >

浅谈龙文化对中国古代建筑有哪些影响?

浅谈龙文化对中国古代建筑有哪些影响?
2021-05-06 14:10:11 历史百家汇

中国古代龙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龙的形象深入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龙的影响波及了文化的各个层面,多彩多姿。龙是中华民族发祥地和文化开端的象征,是炎黄子孙崇拜的图腾;龙所具有的那种威武奋发、勇往直前和所向披靡、无所畏惧的精神,正是中华民族理想的象征和化身。龙文化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古代建筑中更少不了龙文化的体现。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龙文化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中国的龙文化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方面,作为一个文化的凝聚力和积淀,龙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更是中华民族的“代名词”。

浅谈龙文化对中国古代建筑有哪些影响?

中国古代龙文化除了对单体建筑及装饰构件和建筑小品外,还对建筑群的格局模式有很大的影响,这是因为古人在营造活动中,不仅仅考虑了建筑的实际功能,更多的关注其自身所居住的环境地点,因此,古人根据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在营造活动前,进行选址规划,寻找理想的环境场所,以满足自身的需要。

1、效法天象—方位“投影”

纵观历史的长河来看,古人都会以天宫中的“帝星”为核心,以“三垣、四象、二十八星宿”为干支的组织,它具有森严的等级制度和非常严密的组织性。在这样一种严格的组织中,中间的“帝星”所在的“紫微垣”都被古人认为是整个组织中最神圣的府第和位置,并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紫微”位处五官中央,因此又称“中宫”,是天帝太一常居的天宫神闻。《考工记》记载:

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涂,道路)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意思是王城每面边长九里,有三个城门。城内纵横各有九条道路,每条道路宽度为“九轨22”。王宫居中,左侧是宗庙,右侧是社坛(或社庙),前面是朝会处,后面是市场。朝会处和市场的面积各为一夫23。这从文献中证实了与天宫星象的对应关系。

在古代地理方位的表示常常用四象来表示。如东晋著名的学者郭璞的著作《葬书》就提到:

以左为青龙,右为白虎,前为朱雀,后为玄武。

这段话表明在古代墓室的方位布局上讲究左边为青龙,右边为白虎,前面为朱雀,后面为玄武,以此四象来佑护墓室。

由此,“四象”便成了风水方位中所推崇的地理方位的称谓。例如,位于中国东海之滨的历史名镇青龙镇。此外,有青龙河、青龙塔等等,都代表着他们在东方的地位。

另外还有以五行、五方、五色、四季等。这些都包含了龙的方位。在五行中,龙属木,明代杨慎说得明白:“木色青,故青者东方也”。在五方中,龙属东。在五色中,龙属青或绿。在四季中,“木居东方而主春气”。

古人以苍龙(青龙)、朱雀、白虎、玄武“四神兽”分别表示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即“四方四神”。班固《白虎通义》云:

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

青龙,以一条腾龙为图案。我国古代宫城的四方城门以及桥梁、湖泊等也常用四神兽来命名,如青龙镇位于东海之滨。长安、金陵等,其北门称玄武门,南门称朱雀门。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南京朱雀桥,东晋咸康时所建,为横跨秦淮河的浮桥,又称南航。南京的玄武湖位于钟山之北,东晋初年曾被称为北湖。

浅谈龙文化对中国古代建筑有哪些影响?

2.皇城选址——“四灵”皆备

(1)南京城

南京城环境模式是四灵的地面“投影”。其风水是以石头城为白虎,以钟山为青龙,朱雀、玄武既全,又有长江天堑,形势较好。南京城东依钟山,北枕玄武湖,西北濒长江,东、南有青溪河秦淮河环绕,形势险要,历来有“龙盘虎踞”之称。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都建都于此。

通过阴阳协调的概念,城市平面布局通常采用中国古代风水思想的四分世界观,四方守护神,即青龙,白虎,朱雀和玄武,它们是东、南、西、北的方向代表。他们与中心结合起来,就形成了五个方位。

南京城北边的玄武湖就是北玄武的象征;玄武原为古老神话中的北方之神,其形象龟,亦称龟蛇台体,位于北方,属水,故城北的湖即为水,玄武湖代表了北方的玄武。就地势而言,以钟山山脉延及其余脉石头山所环抱着的东面钟山龙蟠(亦名紫金山,为龙),即为东方青龙。南京城西面的石头山虎距(今清凉山,为龙尾,如虎卧状)造就了西方白虎的象征。南面秦淮河经过朱雀门,故象征南方的朱雀。

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古人在王朝首都选址的问题上是非常重视的,最典型的就是南京城,南京城历来被堪舆家所称赞,其地形地貌都符合风水的学家所推崇的方位,于是有了“金陵是都,虎踞龙盘,兴王之居”的评价。明代南京城的选址是由当时的风水学家刘基进行占卜而定的,并且在南京城周围开发马蹄形的山林,并使较平坦的一面进行开敞布局,能够使其长江的水流能引入进来,形成完整的风水格局。

(2)、唐大明宫

唐大明宫位于长安城外东北的龙首原上,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公元634年),经唐高宗等陆续扩建修治成为唐代主要的朝会之所。自高宗以后,除玄宗主要在兴庆宫活动外,都常居于此。大明宫的北门命名为玄武门,玄武就是北方玄武的象征。大明宫的东面有龙首殿、龙首池、龙首渠等,象征着东方青龙的涵义。南面的大门命名为丹凤门,《道门通教必用集》卷七云:南方朱雀,众禽之长,丹穴化生,碧雷流响,奇彩五色,神仪六象,来导吾前。丹,即丹穴化生;凤,即是鸟、雀等,可见,大明宫南面的丹凤门就是朱雀的象征。大明宫的西边是禁苑,《道门通教必用集》卷七云:西方自虎上应觜宿,英英素质,肃肃清音,威摄禽兽,啸动山林,来立吾右,”

白虎来自山林之中,故禁苑是白虎的象征。唐长安城的腹心重地皇城皇宫及大明宫等皆分布在城北部,这一带地势低平,无险可守,特别是大明宫,建于长安城之外,防御是一重大问题。禁苑设置后,无疑为皇家宫城建立了一道牢固的屏障和缓冲之地

(3)唐长安城

唐长安城的发展是在隋朝大兴城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长安城的北门称为“玄武门”,对应北方玄武;白虎位于西方,属金,对应左边的金光门。二十八宿之角星,角对应立春,而角星正是青龙的星宿,故长安城的东门春明门对应东方青龙。皇城中的南门称为“朱雀门”,是南方朱雀的象征,整个都城的规划布局是在效法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天之四象”之说。

将北斗七星、勾陈、北极、右恒星座连接起来,我们就会发现其和长安城的形状相当的类似,几个特殊的关键部分是星象的位置。在突出的南端,为天玑。建章宫是独立于西南方向,正是开阳和摇光的连接部分,西北曲折的墙壁和太子与勾陈连接成一体。天璇,天枢与勾陈连接成一线已被天文学所证实,在天文观测过程中,只要每天向天枢方向旋转,就可以找到北极星,其完整的一致性和东墙相统一。更令人惊讶的是,其八条大道的连接设置页基本上是相同的。连接安门、清明门、宣平门、洛城门、厨城门、横门、雍门、直城门。即使是主要的宫殿,市场规模的比例也基本符合。除了对整个长安城的影响外,还表现在大明宫的设计上。

浅谈龙文化对中国古代建筑有哪些影响?

(4)紫禁城

北京的故宫又叫紫禁城,是我国目前最大最完整的古代皇家宫殿建筑群,是我国封建社会末期明、清两代的宫殿,作为我国封建社会皇宫的紫禁城,处处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紫禁城的紫是指紫微星垣,又称紫微宫,古人认为:“紫微宫,是上帝之所居也”(《后汉书》卷四十八),所以后人多以紫微垣来比喻皇帝之居,北京的故宫称为紫禁城即源于此,以象征帝居之意。

紫禁城的规划格局体现了“四象天宫”的对应关系,北方的象征是“水、北、黑、玄武”。紫禁城的金水河从北墙西侧而来,象征着“北水”。御花园的主要建筑钦安殿内供奉着教导宣武皇帝宣武寺门前的院子里说;称为门的一天,天空是天然水。用黑色砖墙;文渊阁,黑瓦顶等都有北玄武之意。

龙文化是从中国远古时期的图腾崇拜开始,经过各民族的融合发展,逐渐形成以龙为形象的象征意义。龙是中国特有的图腾崇拜的产物。在上古时代,随着人们思想信念的成熟,龙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祖先。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产生了私有制以后,龙文化逐渐变成了阶级贵族的象征,进而随着历史王朝的发展,龙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逐渐成为帝王的象征并加以巩固,最终形成了封建帝王的专有产物。

古人在营造大型的建筑活动时,其建筑群的方位关系主要通过和天宫星象的方位模拟和建筑群选址模式的对位关系来确定的。这是因为古人始终相信“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的观念。通过效法天象的方位“投影”和陵墓中“四灵”的方位关系来进行营建活动。这在古代社会都是统治者非常重视的,常常把王朝的运势和皇权的长久联系起来,达到王朝统治长久永固的目的。

(责任编辑:梁弈文)
关键词:

相关报道: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数”说2023中国旅游

    23-12-20 09:44:37文旅产业,旅游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