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非遗 > 传统文化 >

“巧”与“爱” 七夕节俗的两大主题

“巧”与“爱” 七夕节俗的两大主题
2021-08-05 14:36:39 文艺菜园

七夕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起源于古代的星纪崇拜,进而升华为牛郎织女相会的爱情故事。七夕之夜成为少女祭祀星神、祈求心灵手巧的浪漫之夜。

七夕节俗的丰富与圆满是在六朝时期。六朝时期关于七夕有多种生动地记述,晋人周处《风土记》描述了民间七夕节俗的生动场景:七月七日,其夜将庭院洒扫干净,摆上茶几饭桌,设酒脯时果,说河鼓、织女二星神此夕相会。守夜的人都隐怀私愿,向上天表达你的求富、求贵、求寿或者求子的愿望。汉魏以后,七夕主要成为表达女性愿望、比试与展示女性巧艺的节日。

七夕乞巧习俗丰富多样,除了仰观星汉,乞求富贵子嗣、容颜美好外,心灵手巧是传统社会对女性的特别要求。甘肃陇南西和以撒花瓣的方式乞巧,乞巧歌词,“巧娘娘,快给我姐妹赐花瓣,莫赐宝贝莫赐钱,赐我一副巧心眼”。巧心眼属于心智之巧,对智巧的追求,显示了女性自我主体意识的觉醒,这是一个了不起的社会进步,巧妇是民间社会推崇的偶像。古代“妇功”同样重要,它强调女性纺织、针线等技艺的掌握。因此,七夕乞巧在后代特别重视女性手艺的精巧。近代山东有拜巧姐乞巧,唱乞巧歌:“我请巧姐吃桃子,巧姐教我缝袍子。我请巧姐吃李子,巧姐教我学纺织。我请巧姐吃甜瓜,巧姐教我学绣花。”穿针乞巧是自汉代以来的七夕乞巧项目,月夜穿针要求快、准、巧,这是难度很高的技术活。在西河民间还有一个特别的园艺乞巧方式,那就是种巧芽。人们在七夕之前,培植豆芽或麦芽,到七夕活动期间,妇女带着各自精心培植的作品,奉献给巧娘娘,同时让大家品评,看谁的巧芽长得茁壮顺溜,谁就得巧。这是种植技艺的比试,是对女性智慧的激发与农事技艺成果的肯定。

当代社会在传统节日复兴过程,人们对七夕节重新发生兴趣。七夕节再次得到社会重视。七夕节是全球化过程中中国节日重振的典型之一,它直接应对的是西方的情人节。中国本来没有情人的概念,中国重视的是家族社会关系,节日服务于这种家族文化需要。20世纪末叶以来,西方节庆文化进入中国,情人节受到年轻人青睐。由于西方节日的启发,或是为了应对这种情况,人们发现中国传统的七夕节中有两情相悦的节日元素,于是对七夕进行改造,有意识地遗忘乞巧节俗,扩张男女相会的节俗传说,提出七夕为中国情人节或爱情节的说法。但是,这些以两性交往为七夕主题的节日改造对于纯正的传统七夕节来说是有偏差的。因为传统七夕以乞巧为主,所有活动围绕女性之“巧”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祈求展开,这在甘肃西河乞巧仪式活动中,就得到鲜活的证明。

七夕作为传统的女性节日,在当代社会要适应时代变化的需要,既传承历史文化传统,也要变革创新。

其一,复兴传统乞巧内涵、重视手工实践。乞巧是传统七夕的重要内容,七夕乞巧活动主要强调人们的心灵手巧。当代社会虽然在乞巧形式上不一定追求古制,但可效法古意,利用七夕节日调动人们对手工技艺的兴趣,以巧艺展示与巧技竞赛的方式激发青少年的创造欲望与创造动力,磨炼心智,在技巧的比试过程中锻炼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将七夕节作为传承技艺传统、倡导重视技艺实践的民俗节日,结合中小学教学中的手工课与课外兴趣教学活动开展七夕乞巧的展示与竞赛,如手工小制作、美术作品、小的技术发明、电脑动画、程序设计等。

其二,传扬牛郎织女传说,强调爱情忠贞。将七夕作为两性交往的时机与两性伦理、情感教育的特别时间。七夕节因为有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传说,被认为是中国的爱情节,两情相悦与相互守望是七夕的主题之一。七夕节俗中强调男女的彼此欣赏,为青年男女的正常交往提供时机与空间。同时七夕也强调人们对感情的忠贞,这种忠贞经受着时间流逝与空间分隔的考验。在快节奏的今天,人们的情感生活面临着比传统社会更大的挑战,一方面两性交往合作的机会增多,所面临的情感困扰也随之增长;另一方面由于学习与工作的原因,情侣常常分隔两地。在这样的社会境遇面前,七夕所承载的牛郎织女矢志不渝的爱情传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可以依托七夕节作适当的两性伦理与两性情感的社会教育,同时倡导男女情感忠贞、家庭和美的社会风气。

七夕节在早期是庭院式乞巧节日,唐宋时期,演变为社会节日,明清时期七夕节回归庭院。到了当代,七夕节由家庭节日重新扩张为社会节日,人们可以在七夕节的仪式展演与人际交流,加强地方社会的联系,活跃与丰富地方民众生活。

(责任编辑:陈玲玲)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