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非遗 >

梨园戏:“活化石”要活下来更要活起来(2)

梨园戏:“活化石”要活下来更要活起来(2)
2021-11-26 10:26:04 光明日报

“抢修”残缺剧目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梨园剧团经抢救整理下来的传统剧目多达70多种,号称全本戏有46种,但实际上有很多缺失状况。在这些全本戏中,以《陈三五娘》《苏英》保存最全,分别是二十二出和二十七出。《陈三五娘》需要三个晚上才能演完。这一情形并不符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和实际需求,因而剧团经过多次修改和删减,1954年参加华东区戏曲会演时,仅剩九出。《苏英》剧目初排时也是需要三个晚上,后来剧团觉得该戏芜杂,索性搁置下来。1981年,该剧目才由编剧庄长江压缩为上下集、每集各七出后搬上舞台。因而,从这个意义上说,即使是较全的口述本,梨园戏也是在走一条删繁就简之路。

梨园戏剧团真正需要面对的是遗存下来的传统剧目大量“残缺”问题。而在这方面,剧团累积了不少经验与教训。如宋元南戏遗存《朱文太平钱》,该剧在明代就以为失传,不承想在清代的一本记账簿上发现了遗存的三出剧本。林任生整理时,对人物身份和故事细节作出一些删改,扰动了该剧目的原生状态,结果干扰和误导当时一些专家的研究论断。改革开放后,剧团意识到这一问题,重新恢复该剧的原貌,并晋京演出,得到相关专家的充分肯定。可见,梨园戏只有秉持“修旧如旧”的传承理念,才能让传统剧目重新焕发迷人的光彩。

新世纪以来,剧团上下对保护好这份“宋元南戏”的“残本”遗产,有了更深入、更真切的认识。传统剧目《刘智远》《王十朋》属于南戏“荆、刘、拜、杀”四大剧目之一,其价值不言而喻。《王十朋》虽有口述剧目,但并不完整,其中孙汝权篡改书信、钱玉莲被逼改嫁均出现缺失。剧团在抢救复排时,曾向昆曲《荆钗记》取经,利用其内容与模式改编该剧,结果演出后并未得到认可,大家为此感觉压力甚大。后来经过商量,大家认为还是应该坚持本剧种特色,采取分阶段排演,并先以“折子戏专场”对外公演,待获得观众认可后,再一折折地串并起来。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