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孤烟,雄关漫道。一座烽燧在西域矗立1200年之后被发现,引发了考古界的广泛关注。日前公布的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新疆尉犁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入选。
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司长闫亚林说,新疆尉犁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是近年来中国边疆考古、丝绸之路考古、长城考古的又一重要发现,意义深远。特别是出土的文书,是迄今为止考古遗址中出土数量最大的一批唐代文书资料。文书所记录的内容非常丰富,许多内容均为首次发现,具有极高的史料研究价值。
这些出土文书都记录了哪些内容,透露出什么样的信息,有着怎样的价值,又是如何被发现的?本报记者专访了该考古项目负责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所研究馆员胡兴军。
军事文书为揭秘“烽燧制”提供实证
“文字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载体,烽燧出土文书可谓‘一字千金’。”胡兴军说,在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考古过程中,累计清理出土各类文物1450余件(组),其中文书883件(纸文书758件、木简119件、帛书4件、刻辞2件),其数目之多、内容之丰富,令人兴奋、惊叹。
从记录内容上看,军事文书数量最多,印证了这座烽燧的军事属性。
已完成解读的3件木简,系红柳枝削成,呈板状,长度从14.5厘米到47.5厘米不等,宽度约3厘米,厚度约0.5厘米,均为双面墨写。上面写有:“八月十九日临河烽送马铺烽”“第四排交”“十七日第一牌送沙堆”“临河烽状上当烽四面罗截一无动静”“及烽子五人并得平安开元四年八月十日烽帅蒋果。”
唐代,造纸术已经得到普遍推广,为什么还用木简?胡兴军最初颇为困惑,认真研读后他发现,木简上所记载的基本都是最基层的烽燧之间传递的情报,或向上一级要塞汇报工作的内容。木简上有明显刮削痕迹,说明曾反复使用过。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这些木简应该是文献中记载的游弈所与烽铺间“计会交牌”的实物标本。
7月3日,据港媒报道,香港著名作家倪匡离世,享年87岁。据悉,倪匡于当日下午离世。一名倪匡身边的朋友透露,倪匡已患病一段时间,生前一直由家人照顾。倪匡,原名倪聪,字亦明,1935年5月30日出生于上海,籍贯浙江宁波。他与金庸、黄霑和蔡澜并称为"香港四大才子",曾用笔名包括卫斯理、沙翁、洪新、岳川等,代表作有小说《蓝血人》《六指琴魔》等。
2021年7月2日,联合国贸发会议在日内瓦召开第68届贸易和发展理事会会议,会上正式通过了韩国地位变更案,将韩国认定为“发达国家”,这是自联合国贸发会议1964年创立以来,首个国际地位变更的国家。
“周末去哪里玩?”“开车去黄岩走一走呀,自然风光好,凉快,罗幔东魁杨梅、西瓜、水蜜桃好吃。”橘乡黄岩俨然化身“夏日网红打卡地”,吸引游客前往打卡。
从中国早期的大一统王朝秦汉,到中世纪巅峰时代的隋唐,都以关中地区起家,因此有着“得关中者得天下”之说。那么,关中地区起家的政权,在各个历史时代,分别凭借哪些优势战胜了在关东割据的对手?
宋人许月卿有一首《天贶》诗:“天贶逢佳节,地灵钟异人。今朝书上考,同日是生辰。部使星留次,临川月半轮。明年当此日,五马列朝绅。”“天贶”即上天恩赐的意思,在宋朝是一个节日。
1941年12月8日,即珍珠港事件爆发的第二天,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在《国民政府对日宣战文》中宣告,凡涉及中日间之关系的条约,一律废止。这其中,当然包括《马关条约》。
1932年的一二八淞沪抗战,是日本海军为了争功陆军(陆军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侵占东北给日本立了大功)并转移国际视线而发动的战争。此次战役国民党十九路军浴血奋战,国民党中央也派兵支援,寸土不让,没有出现东北不战而百万领土沦丧的耻辱。淞沪抗战后,上海旋即爆发瘟疫,霍乱天花肆虐,以致日本等列强将上海称为霍乱天花流行港。
刘胡兰1932年出生在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云周西村一户中农家庭,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芦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全面开赴抗日前线。文水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也组织了抗日游击队,与日本侵略军展开了英勇斗争。不久,八路军来到文水,同人民一道抗战。抗日的烽火燃遍了吕梁山麓,救亡浪潮席卷了汾河两岸。1938年4月中共清(清源县)、太(太原县)、徐(徐沟县)特委文水特别支部成立,文水县抗日民主政府同时成立,年轻的共产党员顾永田同志担任了第一任县长。5月,文水县抗日游击队在离云周西村25公里远的大象镇伏击了日本侵略军,战斗结束后,刘胡兰跟爸爸一起慰问游击队,祝贺新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