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历史资讯 > 史记 > 正文

手摇风扇两千年:汉代就有手摇大风扇

2016-07-04 09:07:04  北京青年报    参与评论()人

《天工开物》里的飏扇构造图,古代手摇风扇大致就是这个形制

《天工开物》里的飏扇构造图,古代手摇风扇大致就是这个形制

清宫中作为陈设玩意的小风扇,上发条后就能自动转动片刻

清宫中作为陈设玩意的小风扇,上发条后就能自动转动片刻

利用风扇制造人造风,这一夏日取凉的方法,在中国历史上早就存在,至少存在了两千年。只不过,传统风扇是靠人力驱动,偶尔也有靠水力驱动的特例。到近代,由西方传入先进的电动风扇,老式人力风扇遭到淘汰,也淡出了人们的记忆。

生活于清代盛期的文人曹庭栋《养老随笔》中就谈道:“暑天室有热气,非风不驱。办风轮如纺车式,高倍之,中有转轴,四面插木板扇五六片。令人举柄摇动,满室风生,顿除热气,特不可以身当之耳。《三才图会》谓,军器中有用此置地窖内,扇扬石灰者。”说得非常清楚,传统的风扇为立式风扇,形制接近纺车,但在尺寸上要比纺车大一倍。也就是说,在一座支架上安装一个转轴,两侧各连一个曲柄式摇把。将五六片长形的木片嵌装在转轴上,呈放射状张开,形成一圈扇叶。这样,只要由人用手抓住摇把不停转动,就会带动转轴,让木扇叶旋转不止,促使空气流动,形成凉风。

实际上,类似的风扇早在汉代就发明出来了,《西京杂记》里记载,长安有一位叫丁缓的巧匠,他是个惊人的发明家,发明之一就是一组联动的风扇:“又作七轮扇,连七轮,大皆径丈,相连续,一人运之,满室生寒。”按这一记载,早在公元前后,丁缓就制造出了直径为一丈的巨大轮式风扇,并且多达七个,靠手摇操控。

说汉代就有手摇的大风扇,今天的人也许会觉得难以相信。然而,其实,手摇风扇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一直大量存在,不过其主要角色不是取凉设施,而是农具。元代学者王祯《农书》等文献中都记载了这种农具,称为“飏扇”、“扇车”以及“风扇车”等。据《农书》介绍,飏扇用于扬谷,而扇车用于打谷时去杂物,其形制则是一样的:在一个圆筒形箱体内安装一个带有六到八片叶板的风扇,风扇两端安装曲柄把手,伸出在箱体之外,同时圆筒下方开一道细缝。扇车架在打谷场上使用,把打下的谷粒倒入圆筒内,然后手摇或者脚踏圆筒两侧的曲柄把,让筒内的风扇快速转动,产生旋风,扬起混在谷粒内的草叶等杂物,同时沉甸甸的谷粒则沿着底部的细缝漏出,由此形成杂物与谷粒的分离。飏扇则服务于舂米,把舂好的米倾至圆筒内,摇动风扇,将糠麸扇起,米粒则自底缝泄下,这就去除了轻质的谷糠。

考古发现有力的证明,汉代人已然使用如此成熟形制的扇车。1973年,河南济源县一座汉墓中就出土了一座陶飏扇明器,构造完备,设置周全,旁边还有一个陶俑伸手做摇动把柄的姿态。飏扇明器之旁并且配套设有一座陶米碓,同样有个陶俑在其上做出操作碓杵的姿势,很显然,在汉代,把米舂过之后,倒入飏扇分离糠麸,是生活中颇为常规的程序。

因此,可以推测,手摇风扇最初是作为一种实用的农具发明出来,随后才转用于夏日取凉。发明家丁缓的厉害之处在于,他把七个大风扇经由某种联动装置连为一组,大概是以粗绳索或金属链条盘绕在风扇中央的转轴上,如此把风扇都串在一起,这样,一个人拉动绳索终端的运转装置,便能让七面风扇同时转动起来。这组联动风扇安设在室内,只需一个人操作,便能让整间厅室凉风飕飕,寒意顿生。

较之七轮扇还更为神奇的,是唐代凉殿内设有水动风扇的传说。据北宋王谠《唐语林》记载,唐玄宗有一座为夏日避暑专设的“凉殿”,殿中,天子宝座之后,立着一架“水激扇车”,也就是利用水流的冲力带动旋转的木风扇。推测起来的情况应该是,扇车——即木风扇——近旁另外立有一架水车,二者的轴心以一根长梁相连。这架水车架设在激流奔腾的溪流上,水流驱动水车不断旋转,通过长梁的联动作用,带着扇车也随时同步运转,由此形成一架不靠人力而是依靠水力驱动的风扇。据说,这家水转风扇产生的风力颇为明显,“风猎衣襟”,殿中人都会感到衣襟被阵阵来风掀动。

历史上,以水力做驱动属于特例,一般来说,都要靠仆婢不断旋转摇把来带动风扇。南宋时,皇宫内的避暑凉殿对于这种风扇的使用别有特色:殿庭中陈列数百盆南方特产的芳香花卉,茉莉、素馨、建兰、栀子等等,香花成阵。在花丛间,架设起一架架的“风轮”,由小太监们用手拉动风轮旋转,形成人造风,把花香一阵阵地送入殿堂之上。如此,不仅产生了持续的清风,而且能够将群花的气息搅荡起来,令殿上殿下都芳气习习,养心怡神。

今日,空调在室内逐渐代替了电风扇,因此,对我们来说,也许倒是南宋宫廷的做法堪以借鉴,在室外花园,在庭院,或者在露天餐饮区,多多地摆设盆栽香花,然后于花丛间架几座风扇,利用人造风催动花朵的香气飘散浮漾,绕人衣鬓。

文并供图/孟晖

关键词:风扇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数”说2023中国旅游

23-12-20 09:44:37文旅产业,旅游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