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这个省名,一看就知道是海洋之南的意思。可是,“海南”一词在古代并不常见。那么,海南在古代叫什么,又为何几经变迁,最终成名“海南”?
海南的首次建制
元鼎六年(前111),南越末代国王赵建德和末代丞相吕嘉被捕,南越国并入大汉。海南岛也从这一年开始正式成为中原王朝的一部分。接着汉朝在海南设置珠崖郡和儋耳郡两个郡。海南岛有了自己的行政机构建置,因为地处雷州半岛以南隔着广阔的大海,时人将琼州海峡以南的广泛地区称为海之南,海南岛也更多被称为“海中之洲”。
卫星视角下的海中之洲。来源/NASA
由此可见,海南岛和整个岭南地区一样,虽然成为汉朝的一部分,但由于地理位置上处于极南的偏远地带,因此朝廷将海南岛视作化外的蛮荒之地。汉朝官吏对于这种化外之地更是一向鄙夷,来到海南岛的封建官吏无不贪婪暴敛。海南岛的黎族先民们饱受贪官污吏恶的压迫剥削,最终被逼上梁山,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起义。这又成了官员向皇帝诋毁的借口,什么化外之地不服教化,不如撤掉。因此在始元五年(前82),汉昭帝下旨废儋耳郡并入珠崖郡。
不过这样的做法治标不治本罢了,官吏依旧横征暴敛,搜刮民膏,冲突没有任何缓和迹象。最终,汉元帝初元三年(前46)珠崖郡也被罢废,转而设立朱卢县归合浦郡。名义上海南岛还有一个朱卢县的建制在,实际上汉朝势力已经放弃了海南岛,朱卢县的官员们基本都在雷州半岛办公,早期的移民也撤出了海南岛。虽然海南岛实际上不再归属于汉朝管辖,但因为这次建置历史也给人们留下了珠崖、珠儋的称呼。
海口市遵谭镇东谭村委会的“汉代珠崖郡遗址”石碑。来源/海南日报
此后直至南北朝时期,封建王朝在经历初次对海南岛的管理尝试后就进入了时管时废的状态。一方面受制于包含海南岛在内的南方地区还未得到大规模开发,朝廷自然也就没有进一步的愿望和余力去管理海南岛;另一方面则是海南岛的位置对于当时的封建王朝来说,实在过于偏远。也正是基于这种情况,时人对于海南岛的代称不是用珠崖和儋耳来指代,就是用地理方位来指代。这些名称言语间都说明了当时中原人士对海南的重视度并不够,也缺乏相当的了解。
中部多山,难以开发;远隔山水,难以抵达。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让海南岛成为了封建中原王朝眼中的“鸡肋”。
1941年12月8日,即珍珠港事件爆发的第二天,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在《国民政府对日宣战文》中宣告,凡涉及中日间之关系的条约,一律废止。这其中,当然包括《马关条约》。
1932年的一二八淞沪抗战,是日本海军为了争功陆军(陆军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侵占东北给日本立了大功)并转移国际视线而发动的战争。此次战役国民党十九路军浴血奋战,国民党中央也派兵支援,寸土不让,没有出现东北不战而百万领土沦丧的耻辱。淞沪抗战后,上海旋即爆发瘟疫,霍乱天花肆虐,以致日本等列强将上海称为霍乱天花流行港。
刘胡兰1932年出生在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云周西村一户中农家庭,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芦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全面开赴抗日前线。文水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也组织了抗日游击队,与日本侵略军展开了英勇斗争。不久,八路军来到文水,同人民一道抗战。抗日的烽火燃遍了吕梁山麓,救亡浪潮席卷了汾河两岸。1938年4月中共清(清源县)、太(太原县)、徐(徐沟县)特委文水特别支部成立,文水县抗日民主政府同时成立,年轻的共产党员顾永田同志担任了第一任县长。5月,文水县抗日游击队在离云周西村25公里远的大象镇伏击了日本侵略军,战斗结束后,刘胡兰跟爸爸一起慰问游击队,祝贺新胜利。
电视剧《梦华录》进入尾声,重重伏笔也逐渐被揭开,前期铺垫的《夜宴图》与皇后终于走上前台。剧中皇后虽叫“刘婉”,但结合她的出身背景,观众已经默认其原型就是北宋章献明肃皇后刘娥,她们同样都因为出身乐伎、有过婚姻前史而饱受朝臣争议。剧中刘婉虽与皇帝伉俪情深,但也不乏狠辣的政治手腕,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刘娥能力如何?
北京故宫要到香港开“分店”了!最初听到这个消息以为是传言,没想到,近日却要成真了。为纪念香港回归25周年,祖国送上了一份厚礼:历时4年建设的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将在7月2日正式对外开放。而最让人期待的展品,莫过于故宫博物院借出的914件文物。
金庸小说中的人名,同样引用了许多古诗词等传统文化典故,不管是《诗经》《楚辞》,还是《庄子》《论语》,信手拈来,点化成趣。今天,就和小艺一起来看看金庸小说中那些极具中华韵味的人名吧!
1879年,在与西方列强谈判改约失败后,新上任的日本外务卿井上馨向政府提议,建造一栋豪华欧式迎宾馆用以招待欧美宾客,在博得列强好感的基础上,再行改约计划。1883年,历时3年、耗费巨资的“鹿鸣馆”落成,这也是日本官方第一座大型西式园林建筑。此后,日本政府的达官贵人和外国官员、富商经常带着家眷在这里大摆酒宴或举办晚会、舞会,有时甚至笙歌不绝、彻夜狂欢。
东汉末年,王室解纽。魏居“天下之中”洛阳,又以“禅让制”取代汉室,从而占据地理、法理上的双重正统;蜀则承袭“汉”之国号,自为正统;东吴“名义不正”,只好借谶纬之语徐徐图之,以示“天命在吾”。自此,汉家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