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文化频道

文化
当前位置:文化 > 历史资讯 > 史记 > 正文

六月六天贶节晒书日 请姑姑

宋人许月卿有一首《天贶》诗:“天贶逢佳节,地灵钟异人。今朝书上考,同日是生辰。部使星留次,临川月半轮。明年当此日,五马列朝绅。”“天贶”即上天恩赐的意思,在宋朝是一个节日。

《宋史·本纪第八·真宗三》记载:大中祥符四年正月“丙申,诏以六月六日天书再降日为天贶节”。宋真宗就是那个签订“澶渊之盟”的皇帝赵恒。1004年秋,辽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侵入宋境,在宰相寇准的力劝下,畏敌如虎的赵恒被迫亲征,一番争战后,宋辽双方在澶州议和,签订了“澶渊之盟”,宋朝每年送给辽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两国以白沟河为边界。赵恒把“澶渊之盟”作为一件“丰功伟业”而沾沾自喜,不料有一天,宠臣王钦若对他说:“城下之盟,《春秋》耻之。澶渊之举,是城下之盟也。以万乘之贵而为城下之盟,其何耻如之!”王钦若本意是想构陷寇准,没想到刺疼了赵恒的虚荣心,赵恒为此闷闷不乐。善于察言观色的王钦若为了迎合好大喜功的赵恒,策划了天降诏书、泰山封禅的闹剧。赵恒煞有介事,编造“天降诏书”的骗局,率领群臣,车载“天书”来到泰山,举行了隆重的答谢天恩告祭大礼,并定于每年六月初六为“天贶节”,官员放假一天,到道观行香,上清宫等处还要建道场,全国禁屠九天,停刑一天。赵恒还下诏扩建岱庙,建造了一座气势恢宏的天贶殿。

赵恒设立天贶节本是为了愚弄民众,随着时间的推移,天贶节原来的含义逐渐被人们所遗忘,衍生出晾晒衣物、书籍等习俗,民间有“六月六,晒红绿”之说。明代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记载:“六月六日,晒銮驾,民间亦晒其衣物,老儒破书,贫女敝缊,反覆勤日光,晡乃收。”清朝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说:“京师于六月六日抖晾衣服书籍,谓可不生虫蠹。”潘荣陛的《帝京岁时纪胜》云:“六月六日内府銮驾库、皇史宬等处,晒晾銮舆仪仗及历朝御制诗文书集经史。”


关于晒书,民间有玄奘晒经书的传说。玄奘师徒从印度取经回国,经书被河水打湿。六月六日,当太阳升空高照时,他们将经书放到高崖大石之上,一一晾晒。这一幕在《西游记》第九十九回亦有描写。所以佛教寺庙在这一天翻检曝晒所藏经书,故称“翻经节”。清代文人顾禄在《清嘉录》记载,一些信佛的妇女,每年此日便到寺庙中去翻经念佛,说是翻经十次,来生可转作男身。

北方在农历六月进入阴雨季节,江南地区更是梅雨天气,书籍容易受潮霉变,文人士子们一遇到晴日便将书籍拿出晾晒,而六月六又多值晴天朗日,阳光充足却不甚毒烈,此日晒书,既能起到干燥去霉的作用,又可驱除藏匿于书卷中的蠹虫。清人潘平隽有《六月六日晒书》诗曰:“三伏乘朝爽,闲庭散旧编。如游千载上,与结半生缘。读喜年非耋,题惊岁又迁。呼儿勤检点,家世只青毡。”

说到晒书,还有一则趣闻。康熙年间,浙江嘉兴饱学之士朱彝尊,满腹学问,但怀才不遇,屡试不第。有一年六月六日,他得知康熙皇帝微服南巡浙江,便在康熙必经之地袒胸露肚,躺在烈日下暴晒,康熙看见后奇怪地问道:“你这是做什么啊?”朱彝尊回答说:“我一肚子学问派不上用场,快发霉了,今天晒一晒。”他的怪诞举动引起了康熙的注意,恰巧在这一年,50岁的朱彝尊又高中博学鸿词科,于是康熙将其封为翰林院检讨,负责撰修明史。这件事传开之后,读书人纷纷仿效朱彝尊在六月六这天晒书,希望也能像朱彝尊一样得遇明主。不过他们晒的是真正的书,而不是肚皮。就这样,六月六晒书成为读书人的时尚。

民谚说:“六月六,请姑姑。”按照我国民间风俗,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六,要接出嫁的闺女回娘家。民间有歌谣唱道:“收了麦,打罢场,谁家的闺女不看娘。要是闺女不把娘来看,不死公公就死婆母娘。”看来闺女六月六如果不回娘家,后果是很严重的。

出嫁的闺女为什么六月六要回娘家?民间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宰相狐偃喜欢排场,六月六过生日时,门庭若市,十分招摇。他的亲家赵衰也是朝中大臣,看不惯他的做派,于是就直言数落他不该如此。可是高傲的狐偃竟当着众人面责怪赵衰。赵衰不堪其辱,竟气绝身亡。次年,晋国遭受灾害,孤偃出京城放粮,告诉家人说六月六回来过生日。孤偃女婿得知后,想乘孤偃过生日之时杀死他。孤偃女儿知道后,星夜赶回娘家报信,让父亲有个防备。孤偃得知此事后,感觉自己做得确实过分,悔恨不已。他主动将女儿、女婿接回家中,好吃好喝,赔礼道歉,以后每年六月六都如此。后来传到民间,逐渐成了出嫁闺女回娘家的节日,并称为“姑姑节”。笔者认为这个传说有些牵强附会。六月六闺女回娘家,还是与农时、民俗有关。

在以前,闺女出嫁到婆家后,事事需勤快,处处要小心,孝敬公婆、伺候丈夫、操持农活、拾掇家务、生儿育女后更要照顾好孩子,可以说是任务重,琐事多,即使心里想念娘家人,也不是抬脚就能走的,按照中国传统礼仪,回娘家须挑选日子。俗话说“十里不同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由于风土民俗不同,各地有各地的规矩。一般来说,要选在农闲的时候。

俗话说“六月六,走罢麦”,六月六正是麦收之后,打罢场、晒完粮、粮食入库,秋季作物也播种完毕,相对是个农闲时节。此时回娘家也是一个节口,既向父母汇报一下婆家的收成如何,也顺便看看娘家是否丰收、粮食是否够吃,做到心中有数。所以,六月六闺女回娘家要带上用新麦子碾面蒸的馍馍,并在馍馍头上点几个红点,表示是个丰年。有的地方时兴用新面粉蒸一个大月形的角子馍,带回娘家,意思是自家又获得了丰收。一般情况下,孩子要跟随母亲去姥姥家,如果是怀抱的婴儿,还要插上桃树枝,以避路上毒邪的侵袭。而且,六月六也是良辰吉日。俗话说“要出走、三六九”,六是顺的谐音,两六重叠,有“六六大顺”之意,寓意回娘家路途顺利,来回安全。

闺女作为娘的小棉袄,回到娘家后,肯定会得到娘的疼爱。娘担心闺女在婆家受气,吃不饱穿不暖,借机也做一些可口好吃的饭食给闺女吃。若是姑爷跟着一起来,还得要郑重其事地置办一桌菜,再贫穷困难起码要做热凉四个菜,好一些的家庭要做六个菜或八个菜,打酒招待,主食也离不开蒸馍、烙饼等面食。酒足饭饱之后,闺女要在娘家再和母亲、兄弟姐妹们叙叙家长里短,姑爷要帮助岳父干些活计,拾掇拾掇庭院。回去时,娘家也要蒸一些新麦馍馍让闺女带回去作为回礼。在跟来的外孙(女)的前额上印上红记,以祛毒辟邪,平平安安。如果是新出嫁的闺女,娘家还要在馍内夹以碎肉,蒸熟后的馍馍呈开口状,称为“张口馒头”,预示着早为婆家生儿育女、传宗接代。

(责任编辑:陈蕊 zx0180)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推荐阅读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藏品总量14万余件,特色藏品有农业古籍、传统农具、彩陶、票证、农业宣传画、高密年画、土壤标本、农业蜡果等,其中一级文物213件。馆内设有基本陈列“中华农业文明”、专题陈列“中国传统农具”“中国土壤标本”“彩韵陶魂——田士利捐赠彩陶展”,还有农业科普馆、二十四节气传统农事园等,生动展示着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农业文明。

    2024-03-26 09:42 中国农业博物馆 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吴兴”为湖州古称,自三国始立一直都是江表大郡,两宋时期,上承隋唐下启明清,商业繁荣,文化兴盛,“四方士大夫乐山水之胜者,鼎来卜居”,留下了众多名园佳构,形成了以山水泽地园居为主的别业集群。

    2024-03-19 10:47 吴兴河 湖州
    创新力量驱动文化“出海”  上海制作闪耀世界舞台

    创新力量驱动文化“出海” 上海制作闪耀世界舞台

    上海,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样本,正日益深入践行其文化使命,搭建心灵沟通之桥,修筑文明互鉴之路,让中国看到世界,更让世界看到中国。

    2024-03-15 10:37 文化传播 上海制作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曾有短剧导演接受采访时说:“竖屏短剧世界里,主打的就是一个‘白日做梦’,我们给用户提供的就是情绪价值。”如今,这份情绪价值的投喂对象直指年轻人。

    2024-03-14 10:41 ​《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 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平遥坚持保护为先,依托厚重的历史文化、鲜明的古城特色,把文旅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发展。旅拍热兴起后,平遥县职能部门加大对从业人员的指导、培训,同时加强对旅拍行业的监管,确保游客良好的旅游体验,促进旅拍行业健康发展。

    2024-03-11 10:14 文旅融合 平遥古城
    金庸百年诞辰纪念 ——金庸笔下的疯女人

    金庸百年诞辰纪念 ——金庸笔下的疯女人

    不久前,有朋友和我聊到金庸,谈及金庸小说的现代性,说到金庸小说的女主人公不同于传统小说,里面的女性均有血有肉,不是纸片人。朋友还举了“梅超风”和“叶二娘”两位为例子,说她们均有悲惨的过去,导致她们成为小说里的“恶人”,人物性格的形成并不是空穴来风,所以这属于金庸小说的现代笔法。

    2024-03-08 10:04 金庸百年诞辰
    漫步殷墟博物馆新馆 聆听商文明回响

    漫步殷墟博物馆新馆 聆听商文明回响

    3000多年前的陶三通、铸有纹饰精美的青铜器、系统成熟的甲骨文、气势恢宏的宫殿群、规模庞大的王陵……殷墟,被誉为中国现代考古学的摇篮。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为考古发掘和甲骨文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殷墟及殷墟所出土的甲骨文,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

    2024-03-05 10:13 殷墟 考古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黄金要道,甘肃犹如一柄如意镶嵌在中国大西北,既有过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辉煌,也因厚重的历史文化、雄奇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而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2024-02-28 09:52 “一带一路” 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月12日正月初三18时30分,中国文字博物馆内灯火通明,游人如织,“一字千年·博物馆奇妙夜”龙年夜场系列活动正在这里举行。

    2024-02-26 10:00 中国文字博物馆 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在北宋,东京人往往以喝粥开始美好的一天,每日五更时候,“酒店多点灯烛沽卖,每分不过二十文,并粥、饭、点心。亦间或有卖洗面水,煎点汤茶药者,直至天明。”(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2024-02-23 10:02 《东京梦华录》 食疗养生 宋代

    中华网文化头条号

    中华网文化微博

    联系方式

    频道合作
    负责人
    chenjing@zhixu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