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颗比较“叛逆”、不服拍的蒜头,国产刀具老字号“张小泉”最近算是住在热搜榜上了。方方正正的中式菜刀,一直是中餐中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的神器。不论是破骨解牛,还是脍鱼切丝,这把看起来有些笨重的菜刀都能轻松解决,堪称中国厨房中的“ACE”(王牌,团队中的全能成员)。这样一位中餐厨具天团的“灵魂人物”是怎样炼成的?其中又蕴含着怎样万法归一的中餐智慧?
影视剧中的菜刀。来源/电视剧《武林外传》截图
菜刀:已在餐桌上杀了四千年的鱼
宽泛地说,从有人类文化开始,就已经有菜刀了。旧石器时代,人们已经开始用一些打磨过的锋利石块切分食物。从使用价值上说,这些小石块可被称为最早的“菜刀”。但当时的人们生产能力有限,这些锋利的小石块也被迫“身兼多职”,除了切食物,也免不了被用来刮个木棍、生个火;局限于旧石器时代粗劣的制作技艺,这些小石块也长得五花八门,几乎没有一个固定样式。虽然还不能被称为严格意义上的“菜刀”,但真正成形制的菜刀,正在这些小石块中悄悄萌芽。
目前中国考古发掘中最早的菜刀,来自四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一时期,上海马桥遗址和山西陶寺遗址中都出土了形状、功能比较固定的石制菜刀。与如今厨房中的中式菜刀不同,这些菜刀刀头呈“V”字形,形状看起来更像是用来耕地的犁。好在陶寺遗址的菜刀是整整齐齐四把一套伴在砧板旁边出土,并且在砧板上还残留有猪骨和肉块的痕迹,证据确凿,不容置辩,这才确定了石器“菜刀”的真实身份。
上海石桥出土的有柄石刀。来源/徐海荣《中国饮食史》
虽然是四把一套出土的,但这些菜刀的长相和大小都差不多,也不存在什么功能上的分别,切菜用它,切肉也用它,可以说是“厨具ACE”的雏形。
进入青铜时代,石制刀具逐渐向青铜刀具转化。这一时期最著名的菜刀,要数庄子在《养生主》中那位丁大厨的刀了。这位将为梁惠王解牛做成一项艺术表演的庖丁,所用的宰牛刀无论是劈牛骨、破牛筋,还是切分牛肉,都可“游刃有余”。更奇妙的是,庖丁的这把宰牛刀十九年未曾更换,且依旧犹如刚从磨刀石上打磨出来一样。不过,厨艺能修炼到庖丁这个境界的厨师,到底还是少数。当时其他厨师使用的厨刀,短则数月、长则一年便会折断。要知道在战国时期,金属刀具几乎都是战争和祭祀用品,想获得一把趁手的金属刀具可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偏偏当时的贵族们崇尚“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物要越精致越好,肉也是切得越细越妙。卷不了刀具质量的厨师们,也只好向庖丁学习,在刀工上下苦功夫。
到了汉代,厨房菜刀的形制相较于之前有了很大改变,但也并向我们如今所见的方形菜刀转变,而是形状更加尖细、更像是如今所用的水果刀。汉代流传至今的许多壁画上,都绘有汉代厨师在厨房忙碌的“庖厨图”,其中所见在案板旁边忙碌、切割食物的人,所用都是这种又尖又细的菜刀(如下图)。卷着袖子、扎着衣角的厨师们在案台上运刀如飞,肉块纷纷落在台下的大盆中。虽然刀具形状不太一样,这切肉的速度却是丝毫不慢。
汉代切肉壁画砖。来源/甘肃省文物局
“把宋朝历史中看上去非常‘现代’的事项单独抽出来,加以放大,最后服务于‘宋朝是现代的’这个结论。”近日,著名学者赵冬梅对《风雅宋》等“宋粉”式写作提出批评,称这些书的内容是“非历史”“反历史”的。
前阵子的热播剧《梦华录》,改编自关汉卿的《赵盼儿风月救风尘》。可见,即便在当代,关汉卿作品背后的议题,都能与现实无缝衔接。
历史上的圆明园到底有多大?很多人以为清代的圆明园由圆明、长春、绮春三个园子组成,并称之为“圆明三园”,其实,除了上述三园,清代的圆明园还有熙春园、春熙院。熙春园位于清华大学校内,目前还能寻觅到当年熙春园的许多名胜古迹。而春熙院位于何处?长期以来,对于春熙院的具体位置,史学家们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春熙院位于绮春园南侧的万泉河以南,即今北京大学的北部地域;有的则力主春熙院真实的地址位于长春园东北隅墙外的“二河开”地区。
“伏包秋,凉悠悠;秋包伏,热得哭。”从民间流传的俗语之中,就能知晓,立秋的早晚颇有讲究,甚至影响着天气的冷热变化。但遗憾的是,今年的立秋节气恰处在三伏天中末伏的开始之前,正是老人们所说的“秋包伏”。所以,看着恼人的高温,炙热的阳光,可见“三伏天”的威力仍然不容小觑。
说到洗脑的作品,我想李白的《静夜思》一定排得上榜。因为这毕竟是每个人最开始就会背诵的几首诗之一。那究竟为什么这些作品,能这么轻松地就刻在我们的脑海中呢?
开创元代新画风的赵孟頫、绘制出世界名作《神奈川冲浪里》的浮世绘艺术家葛饰北斋、“印象派领导者”莫奈、雕塑大师罗丹……如果你对这些名字耳熟能详,那么你可曾听说过管道升、葛饰应为、贝尔特·莫里索、卡米耶·克洛岱尔?
2019年10月27日对于中国、对于北京都是一个难忘的日子。这一天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的对外开放,对于外国人实行144小时过境免签、24小时过境免办边检手续政策 。这标志着我国走向国际化又迈向了重要的一步。大兴机场的整体设计美轮美奂,整体的外形是一只凤凰的图案。正是象征着咱们中华民族在经历苦难之后,再次浴火重生。
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施孤等,人们在这一天祀亡魂、放河灯、焚纸锭,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一起,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
一尊名为“后羿射日”的雕像近来引起争议。网友发现,雕像中人物卷头发、宽眼距、大鼻头,更像欧洲人,手持的也是英格兰长弓,且呈裸体,与其说是“后羿射日”,不如说是“大卫射日”。有网友调侃说,后羿学会赶时髦,知道烫发了,是留学时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