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历史资讯 > 正文

国之重器,惊艳了你一把

2017-05-12 14:34:15    全球博物馆  参与评论()人

堇鼎 西周早期,通高62,口径47厘米。1974年房山琉璃河遗址出土,现藏首都博物馆

中国现在的首都是北京,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实。但若将时光之轮向过去拨上两千五百年,来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北京地区,会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

北京的文献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周初分封的燕国和蓟国。武王东征灭商之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大肆分封,家族子弟、开国功臣和前代贵族都得到了封国。燕国便是封国中比较强大的一个,镇守着周王朝的北部边疆。

周初主要封国形势图,可以看到燕国地处西周疆域的最北端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燕国虽为战国七雄之一,但地处偏远,与戎狄接壤,又在各国间你死我活的惨烈战争中几度濒临灭国的绝境,加之始皇焚书,记载燕国国史的资料到了汉代,已经接近团灭。因此,有关燕国立国初期的情况,千百年来一直疑云重重。

乐毅画像,乐毅是战国时期的燕国名将,燕国最有名的人物好像是他……

《汉书·地理志》认为燕国的始封地在蓟(今北京市区)。唐代《括地志》则认为位于今北京密云县或天津蓟县。宋代的《太平寰宇记》又有河北涞水县一带的说法……各家各派,谁也拿不出有力的证据,证明自己的看法。

到了晚清时期,北京市郊开始发现带有“匽侯”铭文的青铜器。据金石学家考证,铭文中的“匽”指的就是燕国的“燕”,从此确定当时燕国的中心区域应该在北京及周边一带,河北或天津的说法不攻自破。

但学者们并不满足于此:能否进一步确定,最初的燕国封地中心区域是在今北京市内,还是市郊?具体又在哪一个方位呢?

1964年,北京市郊黄土坡村农民挖菜窖的一铲子下去,挖出了解开这个谜团的钥匙——两件燕国青铜器。

被农民掘出的青铜器之一:叔鼎

被农民掘出的两件青铜器之二:父癸爵

1973年,考古队员们开始在黄土坡村发现青铜器的地点进行钻探,结果发现了大批高规格的墓葬和车马坑,揭开了琉璃河遗址考古的序幕。时至今日,对琉璃河遗址的发掘仍在持续,遗址面积已经扩大到6万平方米,包含300多座墓葬和30个车马坑。

考古学家在琉璃河遗址进行田野调查

堇鼎出土于琉璃河遗址编号为M273的墓葬。它重41.5公斤,口部微微内收,边缘向外折。口沿部上方的两只立耳十分厚重。腹部外鼓,下面有三只粗壮的柱形足承托。 许慎《说文解字》认为:“鼎,三足,两耳,合五味之宝器也”。这一描述用在堇鼎身上,还是相当准确的。

在现在通行的青铜器分类中,鼎通常被归入饮食器一类。西周时期用鼎来盛装肉食,不同等级的贵族,用鼎的数目有严格的规定:王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士三鼎。鼎因此成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现代汉语中的许多成语,如鼎鼎大名、一言九鼎、鼎力相助等,都包含了“鼎”的这种含义。

堇鼎最有价值的地方在于它的铭文。铭文位于腹内壁,共26字,释为“匽侯令堇饔(音“拥”)太保于宗周,庚申,太保赏堇贝,用作太子癸宝尊彝纠冊(音“册”)。”

意思是,燕侯命令一个叫“堇”的人送东西给在宗周的太保。在庚申这天,太保赏赐给堇许多贝,用来为太子做了这个宝鼎。

堇鼎铭文拓片

铭文中提到的“太保”即召公奭(音“是”),与周公旦、姜太公一样,都是西周的开国功臣,均有封地。“太子”意为“长子”,(不是继承皇位的太子)。而末尾的“冊”字代表的是堇的族徽,没有实际的文字意义。

据《史记》中的记载,燕国就是召公奭的封国,召公理应亲自前往封地,为什么还待在宗周,让自己的长子成为燕侯呢?这就牵涉到西周初期的一个习惯。

西周初期的分封制对象,既有王室子弟,也有前朝望族,还有一些开国元勋,例如周公封地在鲁,姜太公封地在齐,等等。召公也是其中之一,《尚书》中如此解释召公的地位:“召公为保, 周公为师,相成王左右。”

后人想象中的召公

然而这些元老重臣们堪称国之柱石,如果长期离开首都到外地就封,如何保护新生的周朝呢?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老臣们多采取让长子前往封地,代为受封的做法。如《史记·鲁周公世家》中就提到周公“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召公的重要地位与周公相仿佛,不得不采取“亦以元子就封”,也就是派长子去往封地的做法。

将铭文中透露的信息与史籍记载相结合,我们终于勾勒出一幅比较完整的燕国开国图景:西周建立后,将召公封于燕地,地点在现在的北京郊区房山县一带。然而召公由于政务缠身,无法亲自前往封地,只能派自己的长子受封,成为真正的第一代燕侯。

受封之后的某一天,长子派人去王都看望父亲,父亲非常高兴,给了他很多赏赐,而那时,父子两人都不会想到,燕国长达八百多年的兴衰,已经开始……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数”说2023中国旅游

23-12-20 09:44:37文旅产业,旅游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