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历史资讯 > 正文

从玉琥到玉符

2017-07-07 14:57:04    新浪收藏  参与评论()人

从古至今,玉在国人心中,都视为吉祥高贵之物,有辟邪保平安之寓意。在古代玉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被用于各种用途,如帝王的印章,贵族身份象征,以及发号命令的信物等等 。

古代玉琥

春秋时期的玉琥,体型较大,玉质精细,工艺复杂,制琢难度较高。其用途,目前学术界比较流行的有三种说法。

其一,琥是古玉“六器”之一。《周礼·大宗伯》曰:“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白琥礼西方”。琥用于祭西方,是为礼玉。

其二,玉琥为佩玉,因为玉琥头部和尾部均有孔可用于佩挂,是为瑞玉。

其三,另一种意见认为,玉琥是丧葬玉,用于瞑目覆面,是为葬玉。

这三种用途之说虽各有道理,但有几个问题还是无法解释。玉琥作为“六器”之一,一件足矣,为何还要用一对,而其它礼玉成对的情况就很少,这就不符合礼仪制度。玉琥若作为佩玉用,在东周时期一定是“玉杂佩”之一,而“玉杂佩”的重要部件,不可能不两面琢纹,而其它“玉杂佩”部件几乎完全是两面纹饰。

玉琥若作瞑目覆面用,为何在已出图的周代完整瞑目覆面玉上不见玉琥。鉴于此,东周时期一面饰纹的成对玉琥不作为祭祀用的礼玉、佩挂用的瑞玉、瞑目覆面用的葬玉。

葬玉

从玉琥的特征及出土情形分析,玉琥更具玉符的性质,具有“合符”的痕迹,是东周时期的玉符,也可称为“玉琥符”。

符是古代王室或朝廷传达命令或调遣兵将用的凭证,双方各执一半,以验真假。《说文》曰:“符,信也,汉制以竹,长六寸,分而相合。”应劭注曰:“铜虎符一至五,国家当发兵、遣使至都合符。符合乃听受之。”

楚国神人面玉符

古代的符多为铜虎符、竹使符。考古发现有铜虎符,但不见竹使符,大概由于竹容易腐烂,不易保存所致。考古出土著名的周秦铜虎符有杜虎符、阳陵虎符。

战国杜虎符1973年陕西省西安市山门北沉村出土,作走虎形,背面有凹槽,颈部有一穿孔,身上有“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凡兴士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合君符,乃敢行之……”等错金铭文40字。

秦代阳陵虎符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作伏虎状,虎背左右各有错金篆书铭文“甲兵之符,右才(在)皇帝,左才阳陵”两行十二字,是秦始皇统一全国后颁发给驻守阳陵的兵符。以上虎符,均制作成虎形铜符,一剖为二,一半存于中央朝廷,另一半发给各地郡、府,如果各郡、府发兵,须以朝廷所存的半个虎符为凭证,派遣使者带着虎符到各地下达发兵之令。如果合符,即令发兵。

玉符文化发展至近代已经退去发号军令的职能,在清代其更多被设计成便于佩戴的有象征寓意的文化收藏品,在工艺上更加精湛,题材上也更加丰富。

玉比翼同心合符

清代玉比翼同心合符,由两件鸡心式佩组成。一件内侧琢出长条凸榫,另一件琢长条凹槽,可随意迁配张合。器身满纹饰。正中间上端伏两个有羽翼仙童,下端为兽面纹。佩两面均饰对称勾云纹,外侧夔式边棱。设计工艺上精巧美观。

而到现代,玉符已被制作成各种各样带有独特文化寓意的象征信物。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