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历史资讯 > 正文

郑子宁:京片子是清朝满族入关带来的吗?

2017-09-13 08:49:56    澎湃新闻网  参与评论()人

伊比利亚半岛语言小称构成形式

汉语小称有诸多形式,上古时代亲属称呼、指小的词多用上声,可能即有一定的小称意味,不少粤语则采取变调方式表示小称。如广州话“女”读本调就是正常的意思,但是变成高升调则专门指”女儿“。有的方言则会使用“子”、“头”、“囝”作为小称词缀。相较于很多小称局限于少数方言,儿尾是汉语中应用最广泛的小称形式之一,并不仅仅只有北京话才使用。

必须说明的是,方言中“儿化“怎么读,和这种方言里面“儿”怎么读息息相关,很多方言“儿化“现象并不以类似北京话的-r形式出现,因此这些方言中的儿化常常为人所忽视。

很多吴语“儿”仍然保留了“儿“在中古汉语中的鼻音声母,上海话的“儿“就和”泥“同音。吴语中的儿化也以加-n为主。

上海话“虾”单用时有读hoe的,和多数吴语读ho不同,即可能是历史上-n儿化造成的变音,实际上是“虾儿“,浙江余杭一些方言尚把“虾”称为“虾儿ho n”。“小囡(儿)”、“小娘儿”之类的词在北部吴语中也广为使用。

这些北部吴语中的儿化可能会让人疑心是否与北方官话影响有关。可事实上,吴语区只有杭州因为靖康南渡等事件,儿化确实受到官话影响,不但儿化发达,而且读音是类似官话的-l,如筷子说“筷儿”,绳子说“索儿”,一种面食叫“片儿川”。除杭州之外,整个吴语区大体而言越是靠南,儿化现象越多越发达,显然和官话影响沾不上边。



这种短细条面食在很多地方称作鱼鱼儿

吴语区最南部的温州,儿化现象就尤其显著。

温州话“儿”读ng,温州话中能儿化的词非常丰富,“羊”说“羊儿”(yi ng),“插销”说“销儿”(shiae ng)。甚至“儿”自己也能被儿化,“儿儿”合音发生变调,从阳平声变成入声,这种入声的“儿”相当于双重小称,如“羊儿”的“儿”如果读入声表示小羊羔。语音上说,温州话的儿化也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融入韵母,就如北京话一样,如“笑话儿”(shiae gho ng)就往往读作“笑红”(shiae ghong)表示米饼的“馃儿”则已经完全读成kong了。



南方普遍将米制食品称作馃

吴语这种鼻音尾儿化可能代表了汉语儿化的一种早期形式。在中国诸多方言中,儿化现象的分布极其广泛,不同方言的儿化也会有不同的方式。

儿化最主要的阵地还是官话区。自宋元以来,官话中“儿”的读音从鼻音的nyi逐步演变为ri,再变成普通话的er,在一些官话方言中,er又失去卷舌,进一步演变为e之类的音。不同的官话方言,由于“儿”的读音处于不同的演变阶段,也就有了不同的儿化现象。

比起根本不儿化的官话如西宁话,北京话的儿化自然令人印象深刻。不过北京话的儿化在整个官话中甚至算不得有多突出,论儿化词分布的广度和频率,成都话的儿化就和北京话难分伯仲,甚至可能更胜一筹。一些胶东和辽东的方言,如烟台话和长海话,有“掉儿井儿去了”、“宰儿头猪”之类北京话中儿化不具备的语法功能。更有不少方言,儿化音融合的程度比北京话要深得多。

北京话儿化后韵母有所合并,如an ai a儿化后都是ar,但是在成都话中,这种合并体现得更加厉害,“老板儿”和“老本儿”同音,说明“儿化”发展的程度更甚于北京话。更为极端的例子是昆明话,昆明话“儿”读e,昆明话儿化后原有的韵母几乎都被e代替,只有三个儿化韵母e ie ue。相比北京话,昆明话在儿化车道上显然走得更快更远。

就连广州话也不是全然找不到儿化痕迹,“朵”读doe也可能是“朵儿”合音所致,儿化现象实在太容易自然产生,很难相信这么多方言、这么多种类的儿化都是因为在清朝受到满人影响所致。

最早的儿化

这些还尚且不是儿化跟满语影响无关最有力的证据

中国最早明确反映出儿化音存在的记录是成书于康熙十三年(1674)的《拙庵韵悟》,作者是来自河北易县的赵绍箕。

赵绍箕该书中将“乌儿”、“蛙儿”、“依儿”、“丫儿”、“迂儿”等列为单独的韵母,并在另一张类似的表中给这些儿化韵母都注上“俗”的脚注表示其为俗音,体现他所要反映的方言已经有了明确的儿化音。

1674年虽然已是清朝,但是一个人的语音是在幼年时期养成的,赵绍箕此书表明,明末清初时儿化韵已然存在。若说满人入关仅仅一代人不到的工夫,就能让满语影响到汉语产生儿化韵,难度颇大。

假设仍要认为1674年的资料仍然可能受满语影响,晚明的某些民谣押韵也显示当时儿化韵早就存在了。

生活于1550-1627年的河北高邑人赵南星曾经在《芳茹园乐府》中收录民歌《折桂令后带急三枪》,中间有如下歌词:“咱们咱们胡海混。就地儿圆着圈,咱们流杯,咱们吃个流杯会,咱们撒会村。笑特特喜坏了咱们,咱们咱们打个滚。”



巧合的是,赵南星和《绣春刀》故事背景息息相关

这首民歌韵脚为“混、圈、杯、会、村、们、滚”,如果不儿化,那是绝无押韵可能的。

综上所述,《绣春刀二》里诸位晚明人物操着一口京片子,就算不见得能完全反映历史真实,在所有古代背景的影视作品中,复原度已经是相当之高了。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