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历史资讯 > 正文

韩国为什么抛弃汉字而用谚文二十年后又后悔了?

2017-10-25 09:33:21    历史百家争鸣  参与评论()人

原标题:韩国为什么抛弃汉字而用谚文二十年后又后悔了?

2017年10月9日是一个平常但又痛苦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开学、上班了,然后各个城市面临的就是堵车和各种假期综合证,但这些都不是最特别的,因为每个节假日回来都会发生这个情况,但是对于朝鲜半岛,10月9号这天是个很特别的日子,因为在1446年10月9日韩国谚文字母表问世。



而这一天也是韩国的韩文日,是韩国纪念世宗大王创制韩文的日子,目的在于鼓励研究和普及韩文。

你不禁要问,朝鲜半岛到1446年才有谚文出现,那么之前用什么文字?很多人已经知道或者猜到,那就是汉字。

由于中国和朝鲜的地缘关系,加上古代的联系,因此在谚文出现值钱,朝鲜半岛一直在用汉字作为书写工具。也就是用朝鲜语发音,用汉字书写,所以你看朝鲜的史书,不用翻译你都看的懂,因为都用汉字书写的。包括你现在去韩国旅游很多文物古建筑都是用汉字书写的。

汉字大概是在公元三世纪传入朝鲜的,而逐渐成为朝鲜的书写文字,但是学习汉字这件事情一直是贵族和官吏,普通人是很难接触到的,这就让朝鲜国王感觉很难教化民众,因此需要有一套适合朝鲜语系又容易学习的文字来让普通老百姓接受教化,在这种情况下,朝鲜第四代国王世宗的积极倡导下,由郑麟趾、申叔舟、崔恒、成三问等一批优秀学者,在多年研究朝鲜语的音韵和汉字形体的基础上,于1444年创制了由28个字母组成的朝鲜文字。这期间朝鲜学者曾几十次前来中国明朝进行关于音律学的研究。



经过两年的反复尝试和实验,1446年10月9日,朝鲜王国世宗李祹正式公布新创制的文字,诏书称为“训民正音”,意即教百姓以正确字音。正式名称为“谚文”(非正式文字)。

谚文有21个元音和19个辅音,任意元音字母与辅音字母均可单独成字或组合成字。它既简单又具系统性和全面性。谚文易于学习和印刷,对于韩国文盲数量的减少、出版事业发达作出了巨大贡献。

谚文非常容易学,简单来说会读就会写,就像汉字的汉语拼音,你只要学会了这些谚文就可以进行正常的读写了,但是也带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有大量的同意词组,用汉语拼音举例:fanghuo,既可以理解为防火也可以理解为放火,但是意思却完全相反,当在正常交流过程中可以联系语境和上下文知道是哪个意思,但是到了书写上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由于当时朝鲜上层阶级的官员贵族们和正式书籍文本仍然使用汉文,谚文在数世纪间未能成为主流文字,只起辅助作用(就如汉语拼音体系对于汉字起辅助作用)。谚文因识读和书写简单,多在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的朝鲜人群中使用,但朝鲜文物百官都抵制它。

朝鲜国士大夫崔万理就曾经说过:“自古九州之内,风土虽异,未有因方言而别为文字者。唯蒙古、西夏、女真、日本、西蕃之类,各有其字。是皆夷狄事耳。无足道者……历代中国皆以我国有箕子遗风,文物礼乐,比拟中华。今别作谚文,舍中国而自同于夷狄,是所谓弃苏合之香,而取螗螂之丸也;岂非文明之累哉?”。

到了近代随着日本的殖民和西方文化的传入,朝鲜民族主义崛起,开始排斥汉字,但是无法彻底的抹去汉字,因此在朝鲜的报纸中有大量的汉字和谚文的混用,一如日文,韩国建立以后,朝鲜民族主义思想日益严重,。1970年,时任韩国总统的朴正熙下令施行韩文教育,将汉字从教育机构和官方文件中彻底抹去(国语纯化运动)。



虽然这给韩国扫盲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是之前说的同音不同意的词组实在太多,再加上朝鲜古代史书都是通过汉字书写,造成了韩国的文化断层,很多80后不懂汉字,都无法读懂自己本国的史书,因此在严谨的地方是一定要学习汉字的,比如法律。



汉字虽然难学,但是最强大的地方就是造血功能,所以诸位只有小学才学习汉字,因为绝大多数专业词组都是由已经认识的汉字所翻译组合的。而作为拼音文字的谚文则没有造字功能,于是乎上专业课还要学新的音译词。而且这个过程是持续的,出现新的词语就要重新学习。

而韩国也发现不使用汉字以后韩国人的识字率也下降,对于生活也造成很多不方便,在参观自己的古建筑的时候一脸懵逼,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是你是中国人去参观自己的祖宗的文物的时候却不认识上面的字,感觉像在看外国文字,其中的尴尬可想而知。

有鉴于此,韩国老百姓呼吁恢复汉字教学,而且有很多家长已经开始教孩子学习汉字,2016年底,韩国教育部称,从2019年起,韩国全国小学五到六年级教材将标注汉字及其读音和释义。

可以说韩国的这种盲目排斥汉字行为已经威胁到了韩国文化的延续,韩国正在接受自己盲目民族主义所造成错误的惩罚,幸好这个惩罚来的还不算晚,没有让韩国文化持续断层下去。

关键词:汉字谚文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