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历史资讯 > 正文

火把、灯油、蜡烛,老祖宗是如何解决照明问题的?

2017-11-03 09:04:19    历史档案揭秘  参与评论()人

没错,汉以前,正是以柴禾做灯烛,所以称“烛”为“火”。《晏子春秋》记载晏子和齐景公饮酒,“日暮,公呼具火”。清人俞樾《茶香室续钞十四》说到韩翃诗“日暮汉宫传蜡烛”,注曰:然烛之用蜡,不知起于何时,古人之烛或用麻或用木蓼或用胡麻或用脂膏,并无所谓蜡烛。漫长的夜晚因为有了烛火,而可以夜饮聚会读书写字。《古诗十九首》里感叹,“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试想在两千多年前的一个夜晚,你去参加一次宴会。到了主人家,好客的主人,殷勤告诉你,你认识的某某在哪。你不会奇怪为何这里黑灯瞎火,这是因为燃烛火大烬多,怕有危险,又不干净;再说除非大贵之家,也会觉得太过靡费,而且还得有人手里拿着烛火,这可不是什么轻省活儿,要随时用碗接着落下的灰烬,还要准备燃尽了加薪。直到所有人来齐了,开始上菜了,主人这才叫人燃起烛火。手里拿火的人要坐在屋里的一角,保证不妨碍客人行动,也比较安全。举火之人,不饮酒不唱歌,以免引发火患。曲尽星稀,酒阑将散,主人想留客再饮,便藏起灰烬,拿着还没有点燃的烛火敬客,显示自己的诚意。



《史记·孟尝君传》里,这位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请客夜宴,“夜食,有一人蔽火光。客怒,以饭不等,辍食辞去。孟尝君起,自持其饭比之。客惭,自刭。士以此多归孟尝君”。大概好客的孟尝君是怕烟火熏到客人,所以让一个人遮挡一下,没想到引起了误会,那位误解了的客人更是搭上了性命,不过于孟尝君,好客之名恐怕又进了一层。

若是大的环境里,比如天子议事、重大节庆,则用大烛庭燎。《明皇杂录》说:“上在东都,遇正月望夜,移仗上阳宫,大陈灯影,设庭燎,自禁中至于殿庭,皆设蜡炬,连属不绝。”庭燎的制作,是用芦苇做心,用布缠绕,灌入蜂蜜,布的外面也涂上蜂蜜。这样不但质地坚硬,而且也耐久,不像火薪烧得太快。然而燃烧起来,味道闻着定然不雅的很。 在室内,就只用小烛,燃烧得很快,随时的准备添薪。只是若逢盛夏,屋里火烧着,热燎燎得岂不是火上浇油?故而古人习惯夏天在室外纳凉,月明星稀之际,“契阔谈讌,心念旧恩”,当是何等美事啊!



“兰膏明烛,华容备些”。《楚辞》里的这句诗说出了一个事实。在遥远的战国时代,开始有油灯出现,从此照亮了中国几千年的漫漫黑夜。不过,像大多数发明,开始的时候只是富人的奢侈品。因为那时候尚未有植物油,油灯用的是动物油,材料来源有限,若再加入香料,那就更加昂贵了。原来用薪束照明,一屋子烟火气,如今有了油灯这种设备,不啻是革命性的进步。那些在黑夜里作乐的豪富人家,一定十分的纵情快意。

一直到魏晋时候,贫家照明,仍然用的是传统的老法子。《拾遗记》里说:“魏文帝所爱美人薛灵芸,常山人也。居生贫贱,每聚邻妇夜绩麻,以麻蒿自照。”这位出生于乡野的美人,后来被曹丕迎立为妃。曹丕让人在洛阳城外数十里处,筑土为台,台高三十丈,高耸入云;在台下四周布满蜡烛,名叫“烛台”。薛灵芸抵达之时,正好是入夜时分。只见从城郊至城里的沿路上,排满了粗大的红烛,烛光闪烁,把周围照耀得如同白昼一样,习惯在幽暗烛火下纺织的的薛灵芸,见到这种大场面,简直惊呆了,怀疑自己是不是登上了传说中西王母的瑶台。



关键词:灯具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