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历史资讯 > 正文

建筑凝聚历史:民国时期的大学校园别具特色

2017-12-04 10:00:14    天津日报  参与评论()人

自鸦片战争国门洞开以后,西方的高等教育理念和模式也逐渐输入中国。清朝末年,已经有外国的大学登陆中国沿海地区。民国建立以后,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不断涌现。根据设立主体和资金来源的不同,一般认为民国时期的大学具有三种类型:一是公立大学,包括国立和省立两种;二是私立大学;三是教会大学(严格来说,教会大学也属于私立性质的大学,只因其资产来自国外的教会,才单独划分为一类)。这些大学在建校之初,非常注重校园风景和校园文化的建设,由此诞生了一些别具特色的大学校园。

教会大学的校园建筑

记得几年前第一次去北京大学,陪我游览校园的朋友介绍说:“我们管北大的主要景点叫‘一塔湖图’,塔是博雅塔,湖是未名湖,图则是图书馆。”这种概括很形象。

现在的北京大学校园原是燕京大学的校园。燕京大学的前身是汇文大学、华北协和女子大学、通州协和大学三所大学在1916年合并而成,是一所著名的教会大学。1919年,美国传教士司徒雷登出任校长,改名为燕京大学,并择地建造校园。

1921年,燕京大学在北京西郊购买前清亲王的赐园,以淑春园旧址为燕京大学的中心,同时收购了明代米万钟家的勺园旧址(当时是陕西督军陈树藩的私产)、载涛的朗润园,1931年又买下了张学良购置的蔚秀园。司徒雷登聘请美国建筑设计师墨菲进行总体规划,在园林基础上以中式建筑为主体,结合参照西式建筑,建造了美丽的燕京大学校园,一段时间内被称为“全世界最美丽的校园”。

燕京大学以玉泉山塔为轴线,从校门经石拱桥、华表,方院两侧是九开间的庑殿顶建筑──穆楼和民主楼,正面是歇山顶的贝公楼(行政楼),两侧是宗教楼和图书馆。未名湖畔有思义亭、博雅塔、临湖轩。几十幢建筑形成建筑群,以玉泉山塔为轴线,穆楼、贝公楼、宗教楼、思义亭、博雅塔、临湖轩点缀其中。这些建筑虽然在外观上尽量模仿中国古典建筑,但在内部使用功能方面则尽量采用当时最先进的设备,有暖气、热水、抽水马桶、浴缸,等等。

1952年高等院校院系大调整,燕京大学被分解,校园划归北京大学。1990年,燕京大学旧址被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在民国时期的高等教育体系中,教会大学是非常重要的一支。它们的建校历史多数比国立大学更早,甚至也早于其他类型的私立大学。在教会大学的发展历程中,传教色彩越来越淡化,而其教育功能和服务社会的功能越来越突出,因而校园建筑也更加趋向中国传统样式。在北京地区,除了享有极高声誉的燕京大学以外,还有一所天主教大学也很有名,它就是辅仁大学。

20世纪20年代,辅仁大学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燕京大学合称为北平四大名校。其前身是1913年由天主教信徒英敛之创办的辅仁社,校名取自《论语·颜渊》中的“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开办初期地址在香山静宜园,学员20余人,课程主要是学习国学,1917年冬天停办。1925年,英敛之与马相伯(复旦大学首任校长)向罗马教廷与美国公教本笃会提议,创办北京公教大学辅仁社。1927年,中国政府批准备案,学校更名为私立北京辅仁大学。

辅仁大学校址在清贝勒载涛府邸,当时以16万美元永久租用。学校男女分校管理,男生部在涛贝勒府,女子学院在恭王府内,女生宿舍是瞻霁楼、宝约楼,环境幽雅。1930年辅仁大学新楼落成,由比利时建筑师设计,风格为中西合璧的宫殿式建筑。主楼的正门为汉白玉大拱门,有四面围楼和中间楼房围成两个天井,三个歇山式屋顶,屋脊正中竖十字架,四角加歇山式角楼,气势恢宏。辅仁大学建筑群与燕京大学建筑群及北京协和医学院建筑群,并称为北平三大建筑群。与燕京大学的命运一样,1952年辅仁大学被分解,原校址划归北京师范大学。

在长江流域,也有一所著名的教会大学──金陵女子大学。1915年,金陵女子大学在南京开办,初期校址选在南京东南绣花巷李鸿章花园旧址,1923年7月移至随园(清代诗人袁枚曾是其主人)。金陵女子大学在随园开办时,聘请设计校园的也是美国建筑师墨菲,中国建筑师吕彦直(南京中山陵的设计师)参与设计。他们营造了一组7幢中国古典宫殿式建筑(会议楼、科学馆、文学馆、图书馆、大礼堂、学生宿舍),而且楼宇之间以中国古典式外廊相连,不仅美观,而且实用。南京雨水多,下雨天,师生在楼宇之间走动,因为有走廊连接,不需要带雨具,形成了独特的校园风景。

金陵女子大学的整座校园按东西向轴线对称布局,主体建筑物以大草坪为中心,林荫道座位入口增加纵深感,校园环境优雅,金陵女子大学因此获得了“东方最美丽校园”的赞誉。1930年,金陵女子大学更名为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后与金陵大学合并为私立金陵大学。1952年金陵大学被取消,其主体并入南京大学,原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校址改为南京师范学院(现南京师范大学)校址。

此外,还有一些教会大学的校园建筑也很优美。坐落于杭州的之江大学靠近六和塔,校园里形成了之江八景:秦望书声、横山精舍、五云树色、六和铃语、徐岭茶声、越山烟霭、天台观象、涧桥听泉。浩瀚钱江水、青苍秦望山、赭色六和塔,组成了之江大学的美丽风景。上海沪江大学建造了50余幢风格多样的建筑,其中,1919年落成的具有晚期哥特式建筑风格的思伊堂最具代表性。它是砖木结构,屋顶陡峭,设计新颖。思伊堂临江而建,美景尽收眼底。如今,沪江大学原校址保存至今的尚有30幢建筑,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成都华西坝曾是当年华西协和大学(现华西医科大学)所在地,学校里的建筑中西合璧,雕梁画栋,巍峨壮观。如今,这些建筑是华西医科大学的独特一景。

公立大学的校园风景

公立大学虽然起步比教会大学晚,但后来的发展并不慢,也有着很美丽的校园建筑。诞生于1911年的清华学堂,本是由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学堂选址在北京西郊的清华园,这是清朝道光皇帝赐予四皇子奕詝的。现存清华园门匾是清代咸丰皇帝所赐,“清华园”三字为“晚清旗下三才子”之一的叶赫那拉·那桐所书。

“水木清华”是清华园内最引人入胜的一处胜景,被称为清华园的“园中之园”。“水木清华”一带的景色设计别具匠心,四时变幻的林山,环拢着一泓秀水,山林之间掩映着两座玲珑典雅的古亭。水木清华的荷花池是清华园水系两湖一河(荷花池、近春园荷塘和万泉河)之一,夏季荷花盛开,一片葱郁之色;冬季白雪落于池面,周围琼枝环绕,别有一番景致。

1913年,清华学堂改名清华学校,周诒春出任校长,他提出逐步把清华过渡成一所独立大学的设想。为此,学校在1914年成立了“工程处”进行大规模校园建设,聘请的设计师就是那位为燕京大学和金陵女子大学进行校园设计的美国人墨菲。从1916年到1920年,图书馆、体育馆、科学馆、大礼堂等清华历史上著名的“四大建筑”开始动工,成为此番建设的重要成果。

这四大建筑多为红砖青瓦、铜门钢窗,精雕的梁柱、恢宏的穹拱等欧式古典建筑的元素尽含其中,而且内部装修都极力欧美化,甚至许多建筑材料和内部设备也是“舶来品”。它们和清华学堂、同方部等组成了清华早期校园的主要建筑群,为校园中心区建设奠定了欧式的建筑风格,同时为学校发展成为独立大学奠定了物质基础,现在已经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历过历史风雨的洗礼,四大建筑似乎早已褪去初建之时身上的欧美风格,和比邻的中式古典园林浑然天成,成为最具清华印记的符号,凝结为今天清华的灵魂。

民国时期的公立大学因处于中国高等教育的初创阶段,往往承载着政治家的抱负与追求,广东大学即是一个显著的例子。广东大学是孙中山在1924年创办的,为办好广东大学,孙中山亲自担任筹措经费的任务。广东大学筹备处拟定的开办费预算为60万元,每年经费80万元。由于没有固定收入,孙中山不得不以行政手段加以筹措。他要求从1924年4月1日起,在广州市征收租捐一个月,将得款半数拨交广东大学充为开办、设备两费,并指拨筵席捐、田土业佃保证费等几项款项作为广东大学的经费。

1926年,广东大学更名为中山大学。这次更名不仅是为了纪念孙中山,而且是为了除弊兴利,把它改革成“如中山先生所希望的大学”,后者也是广大师生员工的要求和愿望。

1933年3月,复任中山大学校长的邹鲁根据孙中山的遗愿,开始了在广州石牌的新校区建设。主要建筑有校门牌坊和农学院、文学院、工学院、法学院、理学院等单体建筑,以及其他附属建筑。中山大学的校园设计采用中国传统的中轴线对称布局,在中轴线上是农学院。当时中国还是农业国,农业为立国之本,所以将农学院放在了正中央;右侧(东侧)是理学院,左侧(西侧)与之对称的是工学院;东南方向更远处是文学院,西南方向与之对称的是法学院。这些建筑不仅规模宏大、气势非凡,而且造型优美,装饰繁复。主体造型以中式为主,细部处理常借用西式手法,中西合璧,巧妙自然。

以法学院大楼为例,中间的主楼有3层,屋顶为庑殿顶,二重檐,绿色琉璃正脊,两端的大吻为龙头,口含正脊。第二层上有一重绿色琉璃瓦檐,红墙中突现10根巨型红色檐柱,非常雄伟。中有汉白玉石额,上刻“法学院”。更特别的地方是,大楼门前还有一座日晷台,始建于1936年11月12日。日晷为黄铜造的等边八角形平面体,上面有刻度,有一条约1米长的近似三角形的铜晷针。针影随太阳运转而移动,刻度盘上的不同位置表示不同时刻。

1952年高等院校院系大调整,中山大学从石牌迁往海珠区康乐园(即原岭南大学校园),中山大学校址被移交给今天的华南理工大学和华南农业大学。

在南方,更有一所由私立大学改建而成的公立大学独领风骚数十年,这就是厦门大学。1919年8月,南洋侨领陈嘉庚在上海聘任全国各界名流为厦门大学筹备会筹备员,开始了厦门大学的筹建工作。1921年4月6日,厦门大学借集美学校举行开校式,为私立性质(1937年改为公立),次月开始进行新校区的建设。

厦门大学校园坐落于厦门岛南部,北倚五老峰,南面隔海与漳州南太武山相望。群贤楼群是厦门大学最早建成的校园建筑,1922年底竣工。校舍落成后,陈嘉庚将1号及5号楼分别命名为“映雪楼”和“囊萤楼”。“映雪”“囊萤”二语,出自古人孙康、车胤不畏贫困、勤奋好学的典故。2号及4号楼,陈嘉庚则以“同安”和“集美”两地名命名,表达了他为振兴家乡、办好国民教育的决心。中间主楼落成时,陈嘉庚经过一番思考后,命名为“群贤”,取“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之意。群贤楼、同安楼和集美楼为教学楼,映雪楼和囊萤楼为学生宿舍楼。

群贤楼群呈“一”字形排列,坐北朝南,砖石木结构。映雪楼和囊萤楼为三层建筑,平面均呈双角楼内廊式布局。墙体为花岗岩条石砌筑,楼面为木结构上铺红色斗底砖。双坡西式屋顶,屋顶铺红色机平瓦。山墙开尖拱形窗,三楼设前廊,8根西式圆柱承托屋檐。集美楼和同安楼为二层建筑,墙体为花岗岩条石砌筑,楼面为木结构上铺红色斗底砖。平面呈前廊式布局,一楼为拱形廊,二楼为方形廊,廊中间装饰西式顶檐柱。屋顶为双翘脊歇山顶,脊尾呈燕尾式。屋面铺红色机平瓦。群贤楼平面呈“T”字形,前廊式布局,墙体为花岗岩条石砌筑,楼面为木结构上铺红色斗底砖。中部屋顶为双翘脊重檐歇山顶,两翼为双翘脊歇山顶,脊尾呈燕尾式。屋面铺红色机平瓦。山墙及屋檐下有闽南传统的灰雕泥塑及木雕垂花装饰。2006年,群贤楼群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别样的校园风情

民国时期是一个动荡的时代,内忧外患并存,扰攘纷争不已。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平津沦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这两所国立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被迫南迁,组成一个大学,在长沙暂住,名为“临时大学”。后迁云南昆明,改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这是一座战时的、临时性的大学,但却是一个可以彪炳史册,与牛津、剑桥、哈佛、耶鲁平列,奇迹一样空前绝后的大学。

西南联大先租得蒙自海关、昆明大西门外昆华农业学校、拓东路迤西会馆等处为校舍,总办公处设在城内崇仁街46号。1938年7月,学校以昆明市西北角城外荒地124亩为校址,修建新校舍。1939年4月,西南联大新校舍落成,有学生宿舍36栋,全是土墙茅草顶结构;教室、办公室、实验室56栋,为土墙铁皮顶结构;食堂2栋,图书馆1栋,为砖木结构。

西南联大的新校舍虽然简陋,设计方案却出自梁思成、林徽因两位建筑大师之手。西南联大以常务委员会为最高行政领导机构,常务委员会主席由三校校长轮流担任。当常务委员会主席梅贻琦(清华大学校长)找到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委托他们为西南联大设计新校园时,他们没有任何犹豫就答应了下来。经过一个月的精心劳作,一个中国一流的校舍方案展现在梅贻琦面前。但梅贻琦当即摇头否定:学校没钱实施这样的方案。他们二人只好再作修改。改一稿不行,两稿不行,直到改了五稿,已经将高楼改成矮楼,矮楼改成平房了,方案还是不能通过。梁思成忍无可忍,把方案当着梅贻琦的面往地上一摔:我已改了五稿!你到底要什么样的校舍?梅贻琦平静地告诉他:除了图书资料室做砖瓦建筑,部分教室用铁皮做顶,其余统统做茅草屋。梁思成以为自己听错了:茅草屋?你跟我开什么玩笑?茅草屋农民都会建,干嘛要我这个建筑专家来设计?

梁思成想要转身离去,梅贻琦拦住他说:国难当头,用茅草来建大学是不得已而为之。我们能不能用茅草把校舍做得尽可能好看点、好用点,这还得靠你们支持。梁思成默默无语。当晚,他和林徽因按照建造茅草校舍的思路修改方案……就是在这种茅草校舍里,西南联大的师生忍辱负重,砥砺前行,作出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这是一种别样的校园风情,著名作家汪曾祺为我们记述了西南联大的一则校园传奇:

西南联大有一位历史系的教授,──听说是雷海宗先生,他开的一门课因为讲授多年,已经背得很熟,上课前无需准备;下课了,讲到哪里算哪里,他自己也不记得。每回上课,都要先问学生:“我上次讲到哪里了?”然后就滔滔不绝地接着讲下去。班上有个女同学,笔记记得最详细,一句不落。雷先生有一次问她:“我上一课最后说的是什么?”这位女同学打开笔记夹,看了看,说:“您上次最后说:‘现在已经有空袭警报,我们下课。’”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民国时期的大学校园建筑已经成为了经典,融入了今天的大学校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立志向学,服务社会。美丽的风景不只是外在的,更多的是留存于人们心底的情怀。

关键词:民国建筑大学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数”说2023中国旅游

23-12-20 09:44:37文旅产业,旅游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