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文化频道

文化
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聚焦 > 正文

描绘生活画卷 传播中国声音

第34届电视剧“飞天奖”、第28届电视文艺“星光奖”颁奖典礼侧记

颁奖典礼现场。主办方供图

颁奖典礼现场。主办方供图

9月21日晚,第34届电视剧“飞天奖”、第28届电视文艺“星光奖”颁奖典礼在福建厦门举行,同期还举办了“飞天—星光”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文艺创作高质量发展座谈会、2024全国电视剧创作经验交流培训班、“飞天—星光行动”系列活动等。

电视剧“飞天奖”和电视文艺“星光奖”是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主办的电视剧和电视文艺领域的政府奖。本届获奖作品全面展示了2022—2023年全国电视剧和电视文艺精品创作的累累硕果。在颁奖典礼和相关活动中,台前幕后的创作者与业界学界专家代表齐聚一堂,围绕“飞天奖”“星光奖”的获奖作品,交流创作经验,共话推动广电视听高质量发展。

讲述百姓故事

颁奖典礼上,AI互动节目《重温经典》让张凯丽、萨日娜、侯勇、梁冠华4位艺术家借助AI再生技术,与其曾经饰演过的经典角色进行跨时空对话,展现了“刘慧芳”“张大民”等经典角色的艺术魅力。

电视剧《人世间》采用贴近普通人生活的细腻笔触书写人间百态,自播出以来收获大量好评。获得本届“飞天奖”优秀导演奖的该剧导演李路表示:“只有描绘真实的生活和情感,才能让作品走进千千万万观众的心中,留在时间的长河里让人们产生共鸣和共情。”在剧中饰演周秉昆的雷佳音获得本届“飞天奖”优秀男演员奖,他说,未来将争取多拍反映时代风貌、百姓生活的作品。

以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生活中的万千风景、讲述普通人的悲欢离合,是视听创作的重要方向。在本届获奖作品中,电视剧《人世间》《繁花》《漫长的季节》《父辈的荣耀》《风吹半夏》等聚焦烟火人间,以对生活丝丝入扣的描摹,生动书写普通人的奋斗与梦想。本届“飞天奖”优秀女演员奖获得者、《风吹半夏》中许半夏的扮演者赵丽颖表示,时代的东风给了“许半夏”好运气,未来她本人将继续关注各行各业的人,深耕现实题材创作。

聚焦时代主潮

在本届“飞天奖”“星光奖”的获奖作品中,电视剧《问苍茫》《县委大院》《我们这十年》,电视综艺节目《中国智慧中国行》、电视纪录片《何以中国》等都向时代和历史的纵深处取材,以鲜活生动的视听语言描摹时代风貌,捕捉时代精神,揭示时代发展的必然规律。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本届“飞天奖”优秀电视剧奖获奖作品《问苍茫》编剧陈晋表示,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电视剧在展现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时,要找到与观众在思想感情和审美需求等方面的契合点:“剧中毛泽东和妻子、孩子一起放孔明灯许愿,这个场景让整部剧有了诗意的味道,更能引发当代观众共鸣。”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台长、本届“星光奖”优秀电视综艺节目奖获奖作品《中国智慧中国行》总出品人葛莱认为,理论节目要用海内外受众都听得懂的话语传播中国智慧、传递中国价值、传扬中国精神。他说:“《中国智慧中国行》邀请海外专家学者和青年嘉宾参与探访和讨论,注重从中西方文化比较研究的角度解读理论,打开了一扇中国与世界对话的窗口。”

书写和记录时代的伟大变革,要求创作者必须深入生活,捕捉时代脉动。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王一川认为,要着力从现实生活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掘和捕捉新的生活资源和创作资源。在颁奖典礼的舞台上,王小枪手捧“飞天奖”优秀编剧奖奖杯,回忆起自己在江西省大余县体验生活近半年的经历,不禁感慨万千。正因为如“一场马拉松般漫长”的剧本创作过程,《县委大院》才有了聚焦基层县域治理故事的现实根基。

坚持守正创新

创新是文艺的生命。坚持守正创新,将创新精神贯穿创作的全过程,在本次获奖作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电视剧《三体》《繁花》分别在题材和风格上做出新的开掘;《去有风的地方》结合年轻人的成长故事,探索“影视+文旅”的创作模式。电视综艺节目《最美中轴线》(第三季)、电视戏曲节目《戏宇宙》(第二季)、电视纪录片《寻古中国》《定风波》等通过融合新的叙事方式和技术手段,展现泱泱中华文明的恒久魅力,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蓬勃生命力。

芒果TV副总裁、本届“星光奖”优秀电视综艺节目奖《声生不息·宝岛季》总导演洪啸认为,在视频时代,面对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内容生产分发方式的变化,重新定义综艺节目价值的重点在于,不断从中华文化和家国情怀中找到与社会情绪、观众情感的连接点。

精品创作离不开评奖颁奖的示范带动作用。本届“飞天奖”首次将网络剧纳入评选范围,涵盖2022—2023年在全国性重点视频网站首播的电视剧和网络剧,《漫长的季节》《开端》等网络剧佳作得以入围优秀作品名单,增强了奖项的创新活力与大众吸引力。

“飞天奖”和“星光奖”获奖作品为广电视听文艺创作标注了价值高度,树立了品质标杆。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会长、东阳正午阳光影视有限公司董事长侯鸿亮认为,要从“新”“好”“久”三方面推动广电视听创作高质量发展:“新”指顺应时代发展,在艺术上取得新突破,肩负起新使命;“好”指作品内容好,经得起大众的审验、市场的检验;“久”指作品在播出后具有长尾效应,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期待中国广电视听工作者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让世界听到更多来自中国的声音。

(作者单位: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

(责任编辑:陈玲玲)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推荐阅读

    火车“慢”游,一趟集齐沿途风景

    火车“慢”游,一趟集齐沿途风景

    今年以来,国铁集团持续加大特色旅游列车开发力度,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旅游列车品牌。今年前11月,国铁集团累计开行旅游列车1737列,同比增长17.6%,掀起火车“慢”游消费热潮。

    2024-12-23 10:33 小兴安岭
    河北文旅海外“朋友圈”持续上新

    河北文旅海外“朋友圈”持续上新

    连日来,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走出去”,对外精准推介燕赵文旅资源、签约合作项目、开拓文旅市场,海外“朋友圈”动态持续上新。

    2024-11-20 10:30 河北文旅
    逛市集 看演出 赏非遗,去街区赴一场城市休闲游

    逛市集 看演出 赏非遗,去街区赴一场城市休闲游

    据了解,华熙LIVE·五棵松商业街区将文化、体育、娱乐、艺术、教育与生活等业态充分融合,并结合周边配套设施举行文体活动,很受年轻消费者喜爱。此外,首店、首发、首展、首秀等也增添了这里的吸引力。

    2024-10-21 11:00 文旅
    如何让戏曲“大观园”里“百花绽放”

    如何让戏曲“大观园”里“百花绽放”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举办,“南腔北调”在此交流展示,戏曲名家带来精彩展演。本期我们约请参与百戏盛典的戏曲人才和相关从业者,就戏曲人才培养、濒危剧种保护、创新传播方式等问题进行探讨,为繁荣中国戏曲百花园建言献策。

    2024-10-15 10:27 戏曲 剧种
    云南白族扎染:“布里生花”展新韵

    云南白族扎染:“布里生花”展新韵

    “白族扎染的工序多达10余道,其中扎花和染色最为考究。扎花考量技法的精致度,染色是通过天然染料染出不同颜色,十分考量技术和经验。

    2024-09-29 10:40 云南白族扎染
    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

    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

    历经19天的精彩演出,9月23日,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明文军出席活动并讲话,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志纯宣布盛典闭幕。

    2024-09-25 17:29 戏曲百戏
    《黑神话:悟空》引发海外“西游热”

    《黑神话:悟空》引发海外“西游热”

    8月20日,国产首款3A(高成本、高体量、高质量)游戏《黑神话:悟空》全球同步上线,一经发售,相关词条迅速登顶海内外多个社交媒体热搜榜单,持续刷新在线玩家纪录,带动众多相关取景地关注度翻倍,中国外交部甚至也回应其热度……“悟空”彻底“出圈”。

    2024-09-13 10:04 《黑神话:悟空》
    巧手制美饰 银辉耀苗乡(匠心)

    巧手制美饰 银辉耀苗乡(匠心)

    银饰在苗族人生活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按照苗族习俗,新生儿出生的第三天要“打三朝”,亲朋好友在这一天带着礼物前来祝贺,新生儿将会第一次收到银制的礼物,蕴含着美好的祝福。

    2024-09-10 10:14 苗族银饰
    传承千年文脉 厚植家国情怀

    传承千年文脉 厚植家国情怀

    走进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纱縠行的三苏祠,秀美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令人心旷神怡。这里原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的生活居所,南宋时将故宅改为祠堂,经历代修葺扩建,成为人们拜谒、凭吊三苏的文化圣地。

    2024-09-03 09:53 眉山三苏祠博物馆
    皆是人间好时节 ——感受二十四节气图画之美

    皆是人间好时节 ——感受二十四节气图画之美

    恰是处暑时节,人云:“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这是古人对夏末秋始节气的真实写照。是时,家家户户忙着修缮仓廪,以备丰收存储新粮。斗转星移,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一年之中节气物候周而复始。

    2024-08-29 09:48 二十四节气 夏至

    中华网文化头条号

    中华网文化微博

    联系方式

    频道合作
    负责人
    chenjing@zhixu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