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读书 > 正文

张杰诗歌朗诵会暨研讨会在河南师范大学成功举办

2017-06-04 22:09:03    凤凰文化  参与评论()人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诗人陈庆随后进行发言,题目是《物的证词——谈张杰的“咏物诗”》。陈庆认为在张杰近些年的诗歌创作中出现了对物的关注与描摹,他称这些诗为“咏物诗”。陈庆认为“咏物”正如静物画:在可见之外同时容纳了物自身的结构与知识,它呈现的是事物背后的不可见,那也便是历史以及微观权力的运作。张杰的诗歌从早期的借物抒情逐渐转向对物之状态的客观描摹,让事物自身言说。这样对“物”的歌咏,事实上仍然是对其早期关于现实关注的继承,对自治的物世界的传达也是对自由的经验的传达。对人和事物的描述则涉及到权力的配置,也就是说即便是在“咏物诗”中,张杰仍然保持了诗歌“见证”的深度。物比人更长久,当人事皆已湮没,物却留存下来,保留了必要的证据。对物之言说比人之记忆是更真诚与可信的证词。对于张杰在物之世界描摹中尝试使用某些“突兀”语言的行为,陈庆基本是赞赏的。陈庆一直期待的就是诗歌的对于语言的一种更新,同时他还强调这必须要建立在一种诗意的呈现上面。

张备

诗歌批评家、河师大美术学院副教授张备对张杰的诗歌暂时做了三个结论:第一、张杰的地理学在当代,乃非一个封闭视角的地理学,而是一个行千里路之后的内部全球化的互文;第二、时间与空间构成了一个人与自然,或者说更准确的是陈庆所说的那个物,人与物,人与历史的一个对话;第三、原始的记忆和压抑成为在时间劫掠后的一个经验资本。张备说:“我们这个时代其实是一个非常难以被描述的时代,但正是这样的现时代形成了一个对于未来的见证,哪怕这个见证是一个微弱的声音,就足够了。”

桫椤

诗人桫椤对张杰的诗歌同样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张杰的诗歌有两个叙事向度:一个是朝向现实的,一个是朝向想象的。二者聚合,会给人一种强烈的扭结感;反向用力,则能冲破客观世界的边界。张杰的诗里有一种对现实和生命的关照,他用审视的眼光发现平顶山的“被批判的美”,发现隐秘的历史和现实。桫椤将张杰的诗比喻成坚硬的顽石,它们在迅速下滑的世界中植入阻挡之物,尽管微不足道,但在此时此地,它们担当了诗该有的责任。桫椤感叹道:“张杰的诗也许已经达到了诗应该达到的深度。”

陈家坪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